多管齊下 金融高質量發展路徑明
新華社北京1月17日電 《中國證券報》17日刊發文章《多管齊下 金融高質量發展路徑明》。文章稱,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zheng) 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麵對科技創新的澎湃大潮、經濟轉型的切實需要,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全麵加強金融監管、以製度型開放為(wei) 重點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成為(wei) 未來金融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路徑。
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
金融活,經濟活。麵對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通過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激發實體(ti) 經濟新動能、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具有重要意義(yi) 。
“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核心是強化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和以人民為(wei) 中心這一根本,通過改革、調整和優(you) 化金融供給體(ti) 係,為(wei) 實體(ti) 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金融服務。”中國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局局長李斌說。
1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3年金融統計數據,交出一份金融支持實體(ti) 經濟的“成績單”。從(cong) 數據看,金融支持實體(ti) 經濟力度穩固,金融服務不斷提質增效,為(wei) 經濟回升向好提供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為(wei) 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質效,日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yang) 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在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看來,“五篇大文章”所涉及的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點和經濟金融結構優(you) 化的著力點等重要領域,其實質性要求是在中長期調動更多的金融資源,更加精準有效地支持國家戰略性重點領域建設。
“‘五篇大文章’進一步明確了未來金融業(ye) 在經濟結構優(you) 化過程中的五個(ge) 發力重點,為(wei) 金融機構指明了方向。”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說。
著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防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潛在風險隱患較多,且在開放擴大背景下防範外部風險傳(chuan) 入的壓力不小,在改革步入“深水區”背景下破除風險背後深層次矛盾問題的難度加大,築牢金融風險“防火牆”絲(si) 毫不能鬆懈。
對於(yu) 投資者擔心的房地產(chan) 金融風險,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應促進金融與(yu) 房地產(chan) 良性循環,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產(chan) 發展新模式。在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看來,未來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以及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將成為(wei) 房地產(chan) 金融政策支持的主要領域。
對於(yu) 地方債(zhai) 務風險,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監管部門創新政策工具手段,加速建立健全風險防範化解長效機製。東(dong) 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應切實防範“一邊化債(zhai) ,一邊新增”,同時推動平台企業(ye) 轉型,從(cong) 根本上控製地方債(zhai) 務增長。
“長牙帶刺”的金融監管是築牢金融風險“防火牆”。連平說,未來幾年,全麵加強金融監管將成為(wei) 我國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3)》提出,全麵加強金融監管,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全麵強化機構監管、行為(wei) 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嚴(yan) 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及時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表示,金融管理部門將全麵加強金融監管,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發揮好壓力測試作用,完善金融風險監測、評估與(yu) 防控體(ti) 係,對新增高風險金融機構建立具有硬約束的早期糾正製度,明確整改期限和要求,實現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
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
金融開放是我國金融業(ye) 改革發展的重要動力。近年來,我國主動有序推動金融業(ye) 開放,金融開放力度不斷增強。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境外24家全球係統重要性銀行均在華設有機構,全球最大的40家保險公司有近半數進入中國市場。2023年前三季度,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準外資銀行增(注)資總計19.6億(yi) 元等值人民幣,批複2家外資銀行分行籌建、6家外資銀行營業(ye) 性機構開業(ye) 。
近期,聯博集團宣布,旗下外商獨資企業(ye) 聯博基金近日獲得中國證監會(hui) 核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ye) 務許可證》,成為(wei) 在中國開展公募基金業(ye) 務的全球資產(chan) 管理公司之一。與(yu) 此同時,渣打證券獲得中國證監會(hui) 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ye) 務許可證》,並計劃於(yu) 2024年上半年正式展業(ye) 。外資金融機構持續“落子”中國展現出我國金融開放的新成效和市場吸引力。
展望未來,更多開放舉(ju) 措將持續推進。日前召開的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hui) 議提出,著力推動金融業(ye) 高水平開放。有序推動境內(nei) 外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積極參與(yu) 涉及金融業(ye) 的國際貿易規則研究製定。2024年全國外匯管理工作會(hui) 議提出,完善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ti) 化資金池業(ye) 務試點,穩步推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著力提升資本項目開放的質量。
東(dong) 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wei) ,推動金融業(ye) 高水平開放有助於(yu) “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ye) 興(xing) 業(ye) ”,最終目標是切實提升我國金融業(ye) 的國際競爭(zheng) 力,進而提升其服務國內(nei) 實體(ti) 經濟的能力。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建議,要穩妥有序推進金融市場全麵製度型開放。更好銜接國際規則,讓不同類型的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市場有更好的發展條件。比如,完善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麵清單的管理模式,優(you) 化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後的政策安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