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名牌”白酒僅售幾十元——直播間的“全網最低價”是福利還是陷阱?

發布時間:2024-01-26 16:19: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 題:“名牌”白酒僅(jin) 售幾十元——直播間的“全網最低價(jia) ”是福利還是陷阱?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烏(wu) 夢達、吉寧

  打著特製酒廠旗號的所謂“專(zhuan) 用酒”一瓶隻要幾十元,標價(jia) 460元一兩(liang) 的茉莉花茶僅(jin) 售4.99元……

  近期,各種年節禮品需求大增,直播電商成為(wei) 消費者購買(mai) 產(chan) 品的重要渠道。一些直播電商的產(chan) 品看上去價(jia) 格實惠、銷量驚人,但後續的產(chan) 品質量投訴也數量驚人。

  這些誘人的“價(jia) 格”是怎樣產(chan) 生的?消費者麵對的到底是“福利”還是“陷阱”?

  直播電商打“低價(jia) 牌”引糾紛

  “原價(jia) 358元現價(jia) 19.9元”,折扣比1折還低!

  在浙江省寧波市市場監管局此前公布的一起直播營銷典型案件中,一家汽車服務公司通過某直播平台發布促銷內(nei) 容:“原價(jia) 358的套餐,現價(jia) 隻要19.9”。後經查實,該套餐從(cong) 未以宣傳(chuan) 的原價(jia) 予以銷售,其行為(wei) 違反價(jia) 格法規定,屬於(yu) 利用虛假價(jia) 格手段,誘騙消費者與(yu) 其進行交易的違法行為(wei) 。

  伴隨直播電商發展,電商企業(ye) 大量湧入,不少商家為(wei) 爭(zheng) 奪流量,在商品價(jia) 格領域花招百出,“全網最低”“全年最大優(you) 惠力度”“特供優(you) 惠”“1折商品”……種種宣傳(chuan) 令人眼花繚亂(luan) 。

  然而,價(jia) 格爭(zheng) 議隨之而來。黑貓投訴中,涉及直播價(jia) 格的投訴超過2萬(wan) 條。一些頭部帶貨主播也屢屢陷入商品最低價(jia) 的爭(zheng) 議中。

  記者在某直播電商平台搜索時,在多個(ge) 直播間發現一款知名品牌白酒,一箱6瓶僅(jin) 需400多元,大大低於(yu) 正常價(jia) 格。在某直播間,該產(chan) 品顯示已售出1萬(wan) 件以上。記者調查發現,這款以某知名品牌名義(yi) 售賣的白酒,並非品牌酒廠生產(chan) ,而是曾為(wei) 該品牌生產(chan) 產(chan) 品的第三方廠家打擦邊球引流售賣,令消費者難以分辨。

  2023年底,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的《2023年“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雙11”期間消費維權問題集中在直播帶貨亂(luan) 象、促銷價(jia) 格爭(zheng) 議等方麵。中消協監測數據顯示,在監測期間有關(guan) “直播帶貨”的負麵信息占吐槽類信息的47.99%,日均信息量超過5.5萬(wan) 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趙精武認為(wei) ,在直播營銷中,一些團隊或主播為(wei) 追求利潤,采用多種手段進行過度營銷乃至價(jia) 格欺詐、消費欺詐,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價(jia) 格套路貓膩多 消費者防不勝防

  直播電商滿足了消費者多樣性的消費需求,提供了視覺上的直觀體(ti) 驗。但隨著規模擴大,也出現了虛假比價(jia) 、抬價(jia) 打折、傍“名牌”混淆視聽等違規越界行為(wei) 。

  ——暗自勾連、虛假比價(jia) 。直播電商與(yu) 傳(chuan) 統電商、線下門店專(zhuan) 櫃進行比價(jia) 已成為(wei) 吸引消費者的重要手段。這種比價(jia) 行為(wei) 通常以產(chan) 品在其他渠道銷售的頁麵截圖為(wei) 憑據,無法保證真實性。

  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公布案例顯示,2023年“雙11”期間,北京福氣連連文化傳(chuan) 媒有限公司主播在直播期間,以北京吃客之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某平台同款商品的頁麵展示價(jia) 作為(wei) 被比較價(jia) 格進行宣傳(chuan) 。結果查實,兩(liang) 家公司聯手做局,並標示相差懸殊的價(jia) 格,供直播帶貨比價(jia) 使用,誤導消費者購買(mai) 產(chan) 品。

  ——傍“名牌”混淆視聽。記者在一些平台看到,部分電商主播售賣的酒水、手表、化妝品等產(chan) 品,通過傍“名牌”以次充好,用低價(jia) 格誤導消費者。

  一些產(chan) 品將某不知名品牌裝扮成名品聯名款產(chan) 品,或將包裝、產(chan) 地相似的貼牌產(chan) 品變成“正牌”銷售,或將直播間封麵設成某知名品牌“移花接木”,售賣其他產(chan) 品。

  在浙江溫州之前通報的一起案例中,當事單位購進服裝的圖形商標與(yu) 某知名注冊(ce) 商標構成近似,偷用他人的營業(ye) 執照在網絡平台上公示,通過直播電商銷售近4000件,違法經營額超過20萬(wan) 元。

  ——虛標價(jia) 格再打折。直播間裏虛標價(jia) 格再打折也成為(wei) 慣用伎倆(lia) 。北京、浙江、廣東(dong) 等地市場監管部門查處案例顯示,部分直播電商企業(ye) 針對從(cong) 未上架或難以比價(jia) 的產(chan) 品,人為(wei) 設置較高的商品價(jia) 格,再在直播時以較大折扣售賣,以所謂的巨大優(you) 惠力度誤導消費者。

  直播間買(mai) 的衣服比平常貴好幾百元卻稱最低價(jia) ;近千元的白酒拿不出原價(jia) 的真憑實據;活動價(jia) 99元3盒過期不候,但日常銷售也是同樣價(jia) 格……在黑貓投訴和相關(guan) 案例中,記者查閱到多條涉及直播帶貨虛標價(jia) 格的投訴和處罰信息。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浩表示,隨著春節假期到來,直播電商領域的消費糾紛或將呈現上升態勢,消費者需警惕花樣繁多的價(jia) 格陷阱。

  多方合力 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直播電商領域的價(jia) 格操作套路層出不窮,造成糾紛衝(chong) 突,不但損害消費者權益,也會(hui) 影響平台和直播行業(ye) 發展。受訪專(zhuan) 家建議,有關(guan) 部門和相關(guan) 平台要進一步完善措施,強化直播電商領域監管;商家企業(ye) 也應加強行業(ye) 自律,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趙精武介紹,直播電商價(jia) 格領域規範主要涉及價(jia) 格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guan) 於(yu) 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規定(一)》等法規,雖然相關(guan) 條文明確虛假宣傳(chuan) 的責任、實際銷售主體(ti) 辨識不清的責任、網絡直播營銷平台經營者的信息提供義(yi) 務,但因當下直播行業(ye) 業(ye) 務模式處於(yu) 不斷創新狀態,現行法律規定難以及時有效回應直播帶貨產(chan) 生的一些新問題。

  上海、浙江等地正在積極探索,對帶貨直播及主播進行規範。一些直播平台表示,正陸續出台相關(guan) 規定,嚴(yan) 格管理直播間內(nei) 關(guan) 於(yu) 商品價(jia) 格的違規行為(wei) ,對於(yu) 價(jia) 格展示進行明確限定,確保宣傳(chuan) 信息真實、客觀、準確。

  北京市律師協會(hui) 消費者權益法律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主任蘆雲(yun) 表示,直播平台有維護商業(ye) 生態的社會(hui) 責任,應及時發現、治理直播間的價(jia) 格陷阱,綜合運用扣分、下架等治理手段,製止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wei) 。商品經營者在交易中應嚴(yan) 格落實明碼標價(jia) 製度,減少信息不對稱問題,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許浩認為(wei) ,目前關(guan) 於(yu) 直播帶貨的相關(guan) 法律法規正在逐步完善,但主要依靠罰款和退一賠三等措施,缺乏更為(wei) 有力的強製性手段,加之價(jia) 格領域糾紛規模龐大,導致執法、維權成本居高不下。

  許浩建議,應進一步落實懲罰性賠償(chang) 機製,加大執法巡查力度,以典型個(ge) 案為(wei) 基礎強化震懾作用,增加企業(ye) 的違法成本,維護市場環境。消費者協會(hui) 可發揮自身公益屬性,更好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趙精武等受訪專(zhuan) 家建議,消費者在直播電商平台購買(mai) 商品時要加強辨別能力,仔細了解商品情況、交易條件、優(you) 惠活動等信息,理性購買(mai) 產(chan) 品。在自身權益受損時,及時保留相關(guan) 圖文視頻信息,通過法律等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