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蕭縣白山羊 成了香餑餑
人民網宿州2月1日電(記者周坤)年關(guan) 將近,在安徽省蕭縣,眼下正是羊肉銷售最旺的時候。
“老板,來碗羊肉湯!”每一個(ge) 在外打工的蕭縣人,回到老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過年期間,當地更是有著“無羊不成席”的傳(chuan) 統。
吃羊肉,也有講究。在蕭縣,當地人更偏愛本地的黃淮山羊,又稱蕭縣白山羊。這種羊,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產(chan) 仔多、繁殖快,唯一的缺點,就是生長速度慢。
“同樣一年時間,白山羊隻能長50多斤肉,而波爾山羊都可以長到120多斤。”蕭縣大屯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鄭鋒說。
於(yu) 是,在上個(ge) 世紀90年代,為(wei) 了提高效益,當地引進波爾山羊進行雜交,雜交後的品種生長速度快、體(ti) 格大。
雖然效益是提高了,但也造成蕭縣白山羊這一本地優(you) 秀品種的退化。
農(nong) 業(ye) 種質資源是國家戰略性資源,事關(guan) 種業(ye) 振興(xing) 全局。為(wei) 了保護蕭縣白山羊品種,大屯鎮爭(zheng) 取了2500多萬(wan) 元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銜接資金,去年10月份建成大屯鎮白山羊繁育基地,租賃給安徽洪水牧業(ye) 有限公司運營。
“咩咩咩……”1月31日,一走進大屯鎮白山羊繁育基地的羊舍,羊叫聲便此起彼伏,一隻隻黃淮山羊正“眼巴巴”地瞅著自動撒料機,好像在催促主人朱洪水快點“開飯”。
“從(cong) 我爺爺那一輩開始,我們(men) 家就跟羊打交道。我一開始養(yang) 殖綿羊,後來因為(wei) 山羊的市場前景更大,2016年我又開始養(yang) 山羊,一開始養(yang) 了兩(liang) 千多隻, 通過不斷科學喂養(yang) 、品種保護,現在每年能夠出欄兩(liang) 萬(wan) 隻山羊。”安徽洪水牧業(ye) 有限公司負責人朱洪水雖然有些靦腆,但一說起自己的“養(yang) 羊經驗”,這個(ge) 80後小夥(huo) ,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從(cong) 2000多隻羊到20000多隻羊,這不僅(jin) 是數字的飛躍,更是科學養(yang) 殖帶來的“增產(chan) ”成果。
在羊舍裏,記者看到,這裏的山羊,住的是現代化棚舍,遮風擋雨,吃的是玉米配草料,營養(yang) 全麵。吃飽了,山羊們(men) 還能通過恒溫水槽自動清洗補水係統,喝到健康幹淨的水。
在山羊的腳下,糞汙自動化處理係統正在自動清理羊糞,保持羊舍衛生。通過手機軟件一點,風扇還能自動運行,控製羊舍溫度。
“比起過去人力養(yang) 殖,現在的智慧養(yang) 殖,更能讓山羊少生病,還長膘,賣得更好。”朱洪水感慨道。
機械化、自動化、數字化,不僅(jin) 讓養(yang) 羊的成本和羊的品質都有了保障,也使得該基地形成了蕭縣白山羊“育種、擴繁、育肥”的自繁自養(yang) 體(ti) 係。
眼下,這裏的山羊早已供不應求,18個(ge) 羊舍裏,隻剩下兩(liang) 個(ge) 羊舍養(yang) 殖著種羊,其餘(yu) 的山羊,已預訂一空。
“如果不是半年前預訂,加上和他關(guan) 係好,根本買(mai) 不到這裏的山羊,太搶手了。”采訪中,當地的羊肉商戶張子昂帶著小貨車,將最後一批山羊裝車,趁著旺季,賣個(ge) 好價(jia) 錢。
如今在養(yang) 好羊之後,朱洪水又有了新目標:做好羊肉深加工,發展直播電商,塑造蕭縣白山羊品牌,帶動更多人養(yang) 殖,為(wei) 蕭縣“七彩”農(nong) 業(ye) 撐起“一片白”,“到那時,大家都富裕了,家鄉(xiang) 的麵貌也就真正變美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