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春天裏 灣區花正開
嶺南春來早,灣區花正開。
春日裏的廣東(dong) ,萬(wan) 紫千紅是最鮮豔的色彩。這裏,處處紅妝點點,春意盎然。從(cong) 空中俯瞰,花道穿梭、花海無涯;穿巷陌行走,花團錦簇,花意滿城。每一個(ge) 角落,無不彰顯著花的勃勃生機。四季如春的廣東(dong) ,正奉獻著時長四季的賞花盛宴。
新春將至,廣東(dong) 各地的新年花市正緊鑼密鼓的籌辦,蘭(lan) 花、杜鵑、茶花、牡丹、水仙……一片紅紅火火。
人們(men) 賞花、購花,徜徉於(yu) 花的海洋,流連忘返,迎接新年。這不僅(jin) 是“老廣們(men) ”的心頭好,更吸引著全國各地的遊客。
“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從(cong) 花的綻放,看嶺南的熱情;讀懂嶺南,最好就從(cong) 春天開始。
“請到廣東(dong) 過大年!”站在新的起點,廣東(dong) 又迎來一個(ge) 美好的春天。
林藍、王紹強、宋陸京、林於(yu) 思四位嶺南派知名畫家聯袂創作的畫作《灣區花正開》
以花為(wei) 名 承嶺南根脈
北國雪如花,嶺南花勝雪。當北方大雪紛飛,在廣東(dong) ,這裏一直繁花似錦,姹紫嫣紅。
距離春節,還有幾天。嶺南花卉市場已是人流如織,市場門口車輛進出頻繁。這是一年當中花商最忙碌的幾天。
據史料記載,“花市”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明朝,到上世紀20年代,逐漸形成了從(cong) 農(nong) 曆臘月二十八到除夕夜舉(ju) 辦花市的形式。其中,廣州迎春花市作為(wei) 享譽全國的民俗景觀,不單曆史源遠流長,更是廣州這座城市亮麗(li) 的名片,同時也見證著嶺南大地的發展與(yu) 變遷。
今年廣州的傳(chuan) 統花市擴大規模、開放時間延長,花卉市場內(nei) 早早地布滿了劍蘭(lan) 、牡丹菊、康乃馨、蝴蝶蘭(lan) 、金橘……各式年花、盆花琳琅滿目,他們(men) 的下一站便是帶著春的氣息,裝點千家萬(wan) 戶。
在廣東(dong) 素有“行過花街才過年”的說法,“老廣們(men) ”過年講究必備金橘寓意來年吉祥如意,配上蝴蝶蘭(lan) 寓意幸福來臨(lin) ,捎帶幾枝桃花和銀柳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財源興(xing) 旺祈盼。
講“意頭”的廣東(dong) 人,不僅(jin) 用花來裝飾節日的氛圍和日常生活,更以此來寄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廣東(dong) 人愛花、賞花。花,在廣東(dong) 人的生活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和文化意蘊。
一眼千年,聽見花開的聲音。花,似乎從(cong) 曆史上就與(yu) 廣東(dong) 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廣東(dong) 省會(hui) 廣州,更是素以“花城”為(wei) 名。
回望曆史,從(cong) 西漢陸賈出使南越國留下的“彩縷穿花”之讚到如今,廣州人種花、賞花、愛花的曆史,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
“彼之女子,以彩絲(si) 穿花心,以為(wei) 首飾。”據記載,西漢名臣陸賈出使南越國時,所到之處,盡見鮮花盛放,南越國人個(ge) 個(ge) 頭戴花飾。陸賈返回長安後,寫(xie) 下南行見聞,也留下了對花城的最早記憶。
唐宋年間,廣州花卉種植漸成氣候,今日廣州市荔灣區芳村的花地,便是唐宋年間大通港所在,南來北往的商賈帶來各地花種,舶來的花卉也多在這裏“登岸”,一片片沼澤濕地被開墾成了花田,花地之名,正由此而來。到了明清年間,這裏的花田更是“綿延九裏”。
除了花地,在廣州海珠區還有花洲。據史載,珠江南岸三十三個(ge) 村莊,多半以種花為(wei) 業(ye) ,“三十三村人不少,相逢盡半是花農(nong) ”詩句的背後是廣州城與(yu) 花持續千年不衰的緣分。
在廣州,芳村、花地、花洲……一個(ge) 個(ge) 富有詩意的地名,都在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花城往事。
有花田,便有花市。花地花圩始於(yu) 明代,盛於(yu) 清代,是當時廣州最有名的花卉集散市場,花農(nong) 駕著小船,沿著縱橫交錯的河湧,把一筐筐鮮花與(yu) 盆栽運到花地,花販又駕著小艇,將販來的鮮花運往各城門花市以及城內(nei) 各處。
從(cong) “彩縷穿花”到花地花市,再到如今的花城廣州,2000多年來,在廣州這片土地上,花,成為(wei) 融入廣州乃至廣東(dong) 人血脈裏的文化延續,構成了“花城”文化。這份根脈,今天的廣州人、廣東(dong) 人仍正在傳(chuan) 承、發揚。
花城之花,美承千年。
以花為(wei) 緣 聚文化相融
如果展開世界地圖,你會(hui) 驚訝地發現諸如夏威夷、迪拜等世界著名濱海旅遊度假勝地,皆幾乎坐落於(yu) 北緯22度左右。
地處北緯22度上下的廣東(dong) 也不例外。這裏山川縱橫、海陸通衢;這裏因海而立、憑海而興(xing) ;這裏也一直是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出發吧,一起去旅行。”對於(yu) 旅者,體(ti) 驗的,不僅(jin) 在於(yu) 景觀,也在於(yu) 文化。春節期間的旅程,更多了一些不同。“過年”,牽動著每一個(ge) 中國人內(nei) 心的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期盼。
在春節裏的廣東(dong) ,“逛花市,行大運”是當地人過年的習(xi) 俗。行走在“花市”中,接踵摩肩的人群裏,大家都懷揣著對新一年的美好祝願,“花開富貴”“大吉大利”。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
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廣州)青年新春聯歡會(hui)
就在幾天前,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廣州)青年新春聯歡會(hui) 在廣州南沙舉(ju) 行。聯歡會(hui) 上,來自粵港澳三地300多名青年共同歡度新春,凝結滿滿“團圓情”。會(hui) 上,穗港澳青年一起發出倡議:“讓我們(men) 一起來做誌願者,為(wei) 大灣區發展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同源、人緣相親(qin) 、民俗相近、語言相通,可謂花開同源。而因為(wei) 花,廣東(dong) 更是與(yu) 遠在千裏之外的山東(dong) 結下“花”緣、情誼相融。
千裏迢迢,一場可以追溯到清朝以花為(wei) 橋的催花,將廣州與(yu) 菏澤相連。十九世紀初,廣州十三行作為(wei) 清朝溝通世界的民間組織招牡丹園藝師種植銷售,開啟了菏澤“催花人”首次“下廣”催花。上世紀70年代,原菏澤趙樓牡丹園應廣東(dong) 省邀請“下廣”催花牡丹,自此之後,數以萬(wan) 計的菏澤牡丹在廣州獲得“第二青春”。
2月3日,林藍(左二)、王紹強(右二)、宋陸京(左一)、林於(yu) 思(右一) 四位嶺南派知名畫家正聯袂創作《灣區花正開》
近年來,隨著交通的發展和催花技術的進步,催花從(cong) 業(ye) 人員越來越多,催花已經成為(wei) 廣大花農(nong) 的致富路。而在廣州春節花卉市場,90%的牡丹來自菏澤,年年供不應求。
“牡丹搭台、經濟唱戲”。兩(liang) 地正不斷在資源共享、優(you) 勢互補上做文章,推進文旅合作、商貿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春節,15萬(wan) 盆菏澤牡丹將亮相廣州年宵花市場。
“花”成了廣州與(yu) 菏澤、廣東(dong) 與(yu) 山東(dong) 交流攜手的“鵲橋”,更好地聯通起來,攜手推進。
以花為(wei) 業(ye) 助“百千萬(wan) ”落地
一夜好風吹,新花一萬(wan) 枝。
花,不單成為(wei) 一城一隅“美”的追求,更是“美麗(li) 經濟”的“增長極”。
鎮街和村居,是廣東(dong) “百千萬(wan) 工程”的主戰場。鎮街和村居怎樣幹,影響的是廣東(dong) “百千萬(wan) 工程”如何落地。
因地製宜,以花會(hui) 友、以花興(xing) 業(ye) ,無疑是“以花之名逐夢灣區”的良策。珠三角是全國花卉苗木產(chan) 業(ye) 的核心地,廣東(dong) 花卉苗木產(chan) 業(ye) 用地麵積僅(jin) 占全國5%,其產(chan) 值占全國的13%。
看粵北。從(cong) 1998年前的0發展到2021年的37億(yi) 元產(chan) 值、占國內(nei) 蘭(lan) 花市場60%的份額,韶關(guan) 翁源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中國蘭(lan) 花第一縣”。時近新年,這個(ge) 全國最大的國蘭(lan) 生產(chan) 基地,迎來了一年中的銷售旺季,一盆盆蘭(lan) 花從(cong) 這裏出發,運達世界各地。
看粵西。在廣東(dong) 湛江的廉江市,當下正在舉(ju) 辦首屆廉江花卉展銷節,當地通過產(chan) 業(ye) 轉型、互聯網+等打通銷售的環節,讓廉江市的花卉產(chan) 品暢銷全國。
廉江花卉產(chan) 業(ye) 始於(yu) 80年代初,曆經30多年的種植和發展,已成為(wei) 廣東(dong) 地區種植花卉較早的集約地之一。廉江市園林花卉協會(hui) 會(hui) 長梁永興(xing) 告訴總台記者,廉江18個(ge) 鄉(xiang) 鎮均有花卉苗木產(chan) 業(ye) ,共有花木從(cong) 業(ye) 商戶201家、個(ge) 體(ti) 戶及農(nong) 戶3000多戶,花木品種多達600多個(ge) ,種植麵積超7萬(wan) 畝(mu) ,產(chan) 品主要銷往珠三角、西南地區及海南等地。
2023年廉江花卉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超過10億(yi) 元,創造就業(ye) 崗位5萬(wan) 個(ge) ,產(chan) 業(ye) 鏈間接帶動就業(ye) 20萬(wan) 人以上。
再看看珠三角。在廣東(dong) 中山橫欄,20多年前,橫欄鎮三沙村,還是一片一望無際的田壟。曆經20多年發展,這裏推動花木產(chan) 業(ye) 起步發展、轉型升級,實現了從(cong) 窮鄉(xiang) 僻壤到水鄉(xiang) 花田的鄉(xiang) 村蝶變。
3萬(wan) 畝(mu) “花木海洋”造就了獨特的綠美之景,當地以花木為(wei) 媒,做強鎮域經濟,帶動了全鎮3000多戶花農(nong) 的增收,帶動了一年50億(yi) 元的銷售額。
在佛山陳村,盛產(chan) 花卉於(yu) 漢武帝始,有“千年花鄉(xiang) ”的美譽。陳村花食,萌芽於(yu) 秦漢,孕育於(yu) 唐宋,成形於(yu) 明代,興(xing) 盛於(yu) 清中,鼎盛於(yu) 民初,傳(chuan) 統陳村花宴、以花入宴、以花入飲、以花入點。如今,當地以花入菜打造“全花宴”,吸引萬(wan) 千“饕餮”。
一個(ge) 個(ge) 與(yu) 花有關(guan) 的產(chan) 業(ye) 故事,正不斷成為(wei) “美麗(li) 經濟”產(chan) 業(ye) 發展的生動注腳。
嶺南處處是春天。
隨著新春腳步漸近,家家戶戶貼上春聯,沿街掛滿紅燈籠,一派喜迎新春的節日氣氛。
回望2023年,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廣東(dong) 就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hui) ,以“從(cong) 春天出發,一刻都不能耽誤”的姿態,全省從(cong) 上到下,由內(nei) 到外,都激蕩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嶄新氣象。
廣州航拍 四季如春
不久前,廣東(dong) 省兩(liang) 會(hui) 釋放出的消息屢被刷屏。2023年廣東(dong) 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到13.57萬(wan) 億(yi) 元、增長4.8%,廣東(dong) 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GDP突破13萬(wan) 億(yi) 元的省份。
律回春漸,新元肇啟。2024年新一年的新春將至,年初廣東(dong) 各地重大項目紛紛開工建設、各地文旅齊齊發力,促進新業(ye) 態、新場景、新消費。當下的廣東(dong) 正處處呈現出熱氣騰騰、紅紅火火的暖意,為(wei) 紅火中國年添磚加瓦。
春天的意境裏,有著一切對於(yu) 未來美好的向往。從(cong) 春天出發,邁向更美好的明天。
(總台記者 鄭澍 劉潤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