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 中國人民大學“大國邊疆”師生實踐團廣西調研側記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
“不到廣袤的邊疆,就不能真正理解遼闊的中國。”前不久,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專(zhuan) 業(ye) 本科生趙熙萌在完成了“大國邊疆”項目廣西調研時這樣說。
這個(ge) 寒假,由25名學生與(yu) 7名教師組成的中國人民大學“大國邊疆”師生實踐團從(cong) 北京首都跨越2500公裏來到廣西。師生們(men) 深入南寧、防城港、崇左、百色等地,走訪“陸海第一線”,致敬“國門第一連”,在火熱的實踐中領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據了解,2022年4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寄語廣大青年“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qing) 聽人民呼聲,用內(nei) 心感應時代脈搏”。為(wei) 此,中國人民大學打造了“大國邊疆”育人工程,從(cong) 2023年暑期起組織師生實踐團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赴9個(ge) 陸地邊疆省(自治區)、45 個(ge) 陸地邊境市、2.2 萬(wan) 公裏陸地邊境線開展綜合社會(hui) 調研。
“遠方”在很多大學生心目中是一個(ge) 模糊而浪漫的存在,而隨著學生們(men) 真正行走在祖國的邊疆後,“遠方”具體(ti) 化了。
不少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邊境地區安全穩定的來之不易。
“在我的印象中,‘邊疆’是個(ge) 概念,僅(jin) 存在於(yu) 古人的邊塞詩詞中,也很容易覺得邊疆的穩定是一種理所應當。”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大一新生餘(yu) 維洲說,他第一次這樣深刻地感受到,祖國邊疆的安定是一代又一代的邊防戰士守衛得來的。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本科生王睿歆也有同樣的感受,她記得在“國門第一連”參觀之後,同學們(men) 與(yu) 連隊官兵齊唱歌曲《強軍(jun) 戰歌》,“伴隨著歌聲一同向遠方眺望時,眼前看到的是一片壯麗(li) 山川,一道綠色屏障。繁榮離不開安全,離不開我身邊這些經受住了生與(yu) 死、苦與(yu) 樂(le) 、得與(yu) 失考驗的同齡人。”王睿歆說。
邊疆行讓不少同學感受到了邊境地區創新求變、開放發展的活力。
作為(wei)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專(zhuan) 業(ye) 的博士研究生,孫選聰對崇左市憑祥市跨境電商直播基地的調研留下了深刻印象。
據了解,憑祥跨境電商直播基地將小語種直播與(yu) 東(dong) 南亞(ya) 跨境電商相結合,打造出了新型銷售模式。孫選聰與(yu) 同學們(men) 深入考察了跨境電商物流供應鏈條、銷售流程質量控製以及中越青年文化交流等情況,深切感受到跨境電商與(yu) 直播銷售正為(wei) 我國邊境貨物出口帶來強大的推動力。另外,同學們(men) 還了解到,在憑祥團市委指導下,憑祥跨境電商直播基地與(yu) 憑祥市東(dong) 南亞(ya) 外語學校等單位建立校企合作機製,共建跨境直播產(chan) 教融合實訓基地,為(wei) 中越跨境電商青年人才的文化交流提供便利條件。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大一新生閆禾注意到,在憑祥跨境電商直播基地一排排整齊的貨架上方,有這樣的一條標語:“中國製造,從(cong) 這裏走向世界”。“我這次到達了真正意義(yi) 的‘遠方’,也真實地了解到跨境電商是怎樣聯通國內(nei) 國外兩(liang) 個(ge) 市場的。”
調研過程中,實踐團師生在邊疆最基層的鄉(xiang) 村社區看到了以高質量黨(dang) 建推動鄉(xiang) 村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情景。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本科生徐華澤對百色市嶽圩鎮漢邦村的調研印象極為(wei) 深刻。徐華澤與(yu) 團隊成員到達漢邦村後,駐村第一書(shu) 記詳細地向師生們(men) 介紹了漢邦村的曆史沿革以及村子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訪談,我能真切感受到一位基層幹部對於(yu) 他所紮根的這一方土地有著多麽(me) 深沉的愛,有這樣的好幹部,怎麽(me) 會(hui) 愁發展不好呢?”徐華澤說。
“在了解到他們(men) 的事跡後,我腦海中浮現了‘為(wei) 人民服務’這幾個(ge) 字,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這幾個(ge) 字所蘊含的力量。”餘(yu) 維洲說。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在崇左市,師生們(men) 走訪了大新縣堪圩鄉(xiang) 明仕村。近些年來,明仕村積極推行“支部+協會(hui) +企業(ye) +集體(ti) 經濟”的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以高質量黨(dang) 建推動鄉(xiang) 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對接重點企業(ye) 投資,大力發展鄉(xiang) 村度假服務。現在明仕村有85家“農(nong) 家樂(le) ”餐廳,鄉(xiang) 村環境大大改善,村民們(men) 在家門口就能實現高質量就業(ye) 。通過黨(dang) 組織引領聯農(nong) 帶農(nong) ,明仕村守住了“好風景”、吃上了“旅遊飯”、走上了“致富路”。
“理論聯係實際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邊疆地區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是展示國家形象和人民生活的窗口,是確保國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我們(men) 開展‘大國邊疆’項目,就是希望幫助新時代青年學子在行走邊疆中讀懂中國。”中國人民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張東(dong) 剛與(yu) 師生們(men) 共同調研完東(dong) 興(xing) 國門口岸時說,讓學生在這樣壯闊而豐(feng) 富的“田野課堂”中充分感受2.2萬(wan) 公裏陸地邊境線所蘊含的學術富礦、所傳(chuan) 承的文化精華、所彰顯的開放姿態、所代表的幹事創業(ye) 的熱土,在思政小課堂和社會(hui) 大課堂的有機融合中引領學生做到情感與(yu) 信仰相結合、小我與(yu) 大我相結合,成長為(wei) 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
春節來臨(lin) ,“大國邊疆”實踐團師生陸續離開廣西回到家鄉(xiang) ,但這次邊疆行也打開了學生心中的那片“疆土”。“這次行走邊疆的實踐是一堂生動的國情教育課,那份對祖國血濃於(yu) 水、與(yu) 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油然而生。”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國際新聞專(zhuan) 業(ye) 的碩士研究生林昊飛說。而“大國邊疆”項目也是塑造培育新時代“大先生”的舞台。張東(dong) 剛介紹,許多參與(yu) 其中的海歸教師從(cong) 邊疆回來後就向組織提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立誌把論文寫(xie) 在中國大地上,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當“遠方”有了真實的模樣、“理想和抱負”有了實際的方向,青年學子們(men) 與(yu) “大國邊疆”產(chan) 生了真實的連接,就像閆禾在調研筆記中所寫(xie) 的那樣:“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民都與(yu) 我有關(guan)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