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100集,500分鍾,這趟旅程走了10000年

發布時間:2024-02-05 15:03:00來源: 國家文物局微信公眾號

  2024,歲在甲辰,立春,萬(wan) 物滋始。《如果國寶會(hui) 說話》第四季開播。

  第四季是宋到清。宋代經濟繁榮,典章完備,文化昌明,對美的感知和創造能力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隨著技術的提高,瓷器的“形”與(yu) “色”達到了令多少代後世都難以追摩的高度,以致產(chan) 生了“宋瓷”這個(ge) 隱含美學意味的專(zhuan) 有名詞。“尚意”的書(shu) 法、成熟的山水畫、新興(xing) 的文人畫,無不帶著較前代明顯的個(ge) 人色彩留下了濃重的印記。難以計數的湮沒於(yu) 曆史中的大師們(men) ,更是以對造型的準確把握與(yu) 塑造能力,留存下許多令人驚歎的雕塑作品。這些文物讓我們(men) 深信,中華文明特征中的“韻致”,最亮眼的一筆是宋代寫(xie) 下的。

  元代遼闊的疆域,為(wei) 無數原來難以通達的地域提供了交流的可能。多種多樣的人群、文化得以交匯碰撞。與(yu) 赫赫武功一樣,短暫的元代催生出大氣開張、恣肆流暢的線條。渾厚雄奇的元青花登上曆史舞台,並將千年青花瓷的輝煌帶上第一個(ge) 高峰。文人意趣在這個(ge) 粗放的時代得到了意外的發揚,讓我們(men) 得以看到輝映後世的山水作品。

  明清兩(liang) 代世俗化生活,產(chan) 生了無數與(yu) 生活相關(guan) 的物件。因此,服務於(yu) 皇室宮廷的器物與(yu) 文人旨趣成為(wei) 傳(chuan) 世文物的兩(liang) 大方向。元以來的廣袤版圖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成形。不同地方的人們(men) 散發著別樣的光彩。

  至此,《如果國寶會(hui) 說話》係列,第一個(ge) 階段,落下帷幕。

  中國有曆史記錄的傳(chuan) 統,浩如煙海的史籍為(wei) 中華民族留下了這個(ge) 星球上最豐(feng) 富翔實的文字記錄。然而數以億(yi) 計的文物,是古代留存給我們(men) 更為(wei) 豐(feng) 富廣博的文明信使。中華文明遺留下來的文物,其數量之巨、類型之豐(feng) 、範圍之廣、成就之高,舉(ju) 世獨一無二。與(yu) 透過文字的想象不同,能否從(cong) 視頻影像的角度出發,重建一部基於(yu) 物質遺存的,由文物構成的中國史?我們(men) 開始思考這個(ge) 問題時,就已經意識到,這一定是一場上下一萬(wan) 年的文明探求之旅。

  基於(yu) 這樣的思考,我們(men) 選擇在文明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yi) 的文物,在中華文明形成與(yu) 傳(chuan) 揚中具有重要價(jia) 值的文物,以及能反映生產(chan) 力水平、人民創造、時代精神、文化傳(chuan) 統的文物。以有溫度的專(zhuan) 業(ye) 、有態度的知識、有情感的信息、有意思的敘事,最終呈現從(cong) 文物維度解讀中華文明的視頻索引。

  從(cong) 半坡人頭壺的仰望開始,從(cong) 賈湖骨笛那一聲清麗(li) 的樂(le) 音發軔,到九龍圖完結。一集5分鍾,其始也簡;100集下來,500分鍾,其畢也巨。我們(men) 與(yu) 這些不凡的文物一起,共同回望文明。在浩瀚的中華文明海洋麵前,我們(men) 隻是輕輕地劃過一片淺海,就發現了無數瑰麗(li) 的珍寶,令人目眩神馳,激動不已。我們(men) 看到了文物,也觸摸到了創造文物的那個(ge) 時代,和那個(ge) 時代的人。我們(men) 更看到了綿延不斷的中華文明之下的今天的我們(men) ,以及我們(men) 的時代。

  在這個(ge) 偉(wei) 大的國度,辛勤勞作的人們(men) ,他們(men) 的創造,他們(men) 的奇思妙想、聰明才智,通過文物傳(chuan) 遞給了我們(men) 。文物的質地、造型、線條、色彩等等形態,和這些形態構成的形象、知識、經驗、態度,已融入中國人的血液,鑄入中國人的骨髓——我們(men) ,以及此刻每一個(ge) 在屏幕前的你,就是他們(men) 。

  我們(men) 深知,站在今天的曆史時點,對文物和文明的認知、解讀、呈現、傳(chuan) 播有著前所未有的重要意義(yi) ;時代也對我們(men) 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命題。我們(men) 希望並努力,從(cong) 中國視角出發,對於(yu) 文物和文明的一係列認知,提供新的解讀、展開新的呈現。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給我們(men) 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讓我們(men) 得以在浩瀚的文明時空中標定位置並勇毅前行。

  浩瀚中國,物華天寶;泱泱華夏,生生不息!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