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除夕,一起看“龘龘龘龘看春運”直播 “龍”車站裏的青春故事

發布時間:2024-02-06 16:4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旅客平安抵達,貨物安全送達,越幹越有勁兒(er) ——這是奮戰在春運一線70萬(wan) 鐵路青年的心聲。

  ——————————

  在全國各地,有很多火車站的名字都與(yu) 龍有關(guan)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在中國傳(chuan) 統的農(nong) 曆新年即將到來之際,龍年春運又有什麽(me) 新特點、新變化?我們(men) 在經濟大動脈上探訪各地關(guan) 於(yu) “龍”的火車站曆史與(yu) 現狀,記錄堅守在鐵路一線的青春故事。

  除夕當日,中國青年報社還將聯合全國鐵道團委開展“龘龘龘龘看春運”直播活動,帶領你了解全國16個(ge) “龍”車站的故事,走近眾(zhong) 多奮戰在春運一線的鐵路青年,感受流動中國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敬請關(guan) 注。

  揮灑青春汗水,暢通鋼鐵巨龍

  “晚上一場風,道心上又積了厚厚的沙子,我們(men) 大清早就要趕去清沙。”持續了一夜的風還沒有完全退去,中國鐵路烏(wu) 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哈密基礎設施段巴特綜合維修車間技術員王軍(jun) 林,就帶著一支年輕的清沙隊伍,準備出發前往清沙現場了。

  哈(密)羅(布泊)鐵路沿途經過巴特、黑龍峰等9個(ge) 車站,直接挺進有著“死亡之海”之稱的羅布泊。黑龍峰站,是哈羅鐵路上的一個(ge) 小站,但就是這個(ge) 不起眼的小站,預計春運期間將有120列5400車的鉀肥經過這裏。

  黑龍峰站附近區段,曾被治沙專(zhuan) 家認為(wei) 是全國遭受沙害最嚴(yan) 重的鐵路線路之一。一年一場風,從(cong) 春刮到冬,風沙成了這裏的標簽,尤其是春運期間,清沙更成為(wei) 這裏的日常。農(nong) 時不等人,為(wei) 了將近35萬(wan) 噸鉀肥能順利投入到春耕中去,王軍(jun) 林這個(ge) 90後小夥(huo) 子被委以重任——帶領一支清沙青年突擊隊挺進荒無人煙的戈壁荒漠。從(cong) 此,青年抗風鬥沙就成了這裏一道獨特的風景。

  昨晚刮了一夜風,沙子又掩埋了鋼軌。在趕往清沙作業(ye) 現場的路上,坐在汽車裏能夠清晰聽見風吼的聲音。“每天都這樣,像是跟我們(men) 示威一樣,誰怕誰啊!”王軍(jun) 林說。

  “上行無車,下行無車,可以上道作業(ye) 。”8點30分,清沙作業(ye) 正式開始。清沙隊員戴好手套、防風鏡、飛巾等防沙全套保護用品,分頭進行清沙作業(ye) ,凜冽的寒風裹著沙子,打在棉衣上“沙沙”作響,揚起的沙子嗆得人喘不過氣,即便“全副武裝”,但細細的沙子還是會(hui) 鑽進頭發裏、耳朵裏、嘴巴裏,讓人感覺說不出的難受。

  “挖了多少鍬早記不得了,有些青年上班剛一年,手心就已經磨出了厚厚的老繭。”王軍(jun) 林說。

  每次清沙,風沙的聲音會(hui) 完全掩蓋住他們(men) 說話的聲音,隻能聽到沙子打到頭燈上的聲響。時間長了,他們(men) 也形成團隊獨有的小默契,隻需要一個(ge) 手勢,便知道對方的意思。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人與(yu) 風、人與(yu) 沙反複較量著。黃沙,被一鍬一鍬揚了出去,軌枕一根接著一根露了出來,持續了近6小時的清沙工作暫時告一段落。

  “去年除夕,年夜飯剛端上桌,就接到通知,黑龍峰附近線路沙害嚴(yan) 重。我們(men) 50多人放下筷子就上了清沙戰場,從(cong) 晚上8點一直清到第二天上午,回到家後才吃上了一頓餃子。”王軍(jun) 林回想這一年的清沙故事,說一幕幕畫麵“像過電影一樣在腦海中播放”。

  有人問他們(men) ,累不累?王軍(jun) 林回答說:“累!為(wei) 什麽(me) 能堅持?一個(ge) 重要原因是,我們(men) 大都是農(nong) 民的兒(er) 子,我們(men) 知道有了好的鉀肥,農(nong) 作物才能更好生長。從(cong) 這裏運輸出的鉀肥也可能銷往我們(men) 的家鄉(xiang) ,保障了鉀肥運輸,自己的家鄉(xiang) 也會(hui) 變得更好啊!”

  位於(yu) 山西省臨(lin) 汾市“全國華人老家”洪洞縣龍馬鄉(xiang) 的“龍馬站”,是晉陝蒙地區西煤東(dong) 運的重要通道,承擔著臨(lin) 汾、洪洞地區的煤炭貨物集運業(ye) 務,年貨運發送量達200萬(wan) 噸。

  “身處‘龍馬站’,就要弘揚‘龍馬精神’,錘煉精湛的業(ye) 務技能,為(wei) ‘電煤保供’貢獻青春力量。”龍馬站貨運員吳夢瑤介紹說,站區有臨(lin) 汾綜合段車務、工務、電務、供電專(zhuan) 業(ye) 青年職工7名,他們(men) 晝夜堅守在瓦(塘鎮)日(照)線貨運主戰場,細致檢查貨運裝載加固,耐心走訪貨源潛在客戶,主動承擔掃雪除冰任務……

  萬(wan) 家燈火團聚時,汽笛聲聲。一列列滿載煤炭、貨物的萬(wan) 噸重載列車,穿山洞、跨峽穀,自西向東(dong) ,橫跨晉冀,如鋼鐵巨龍蜿蜒奔馳在瓦日線上,彰顯了大山小站電煤保供的“國之擔當”。

  被譽為(wei) “港口生命線”、隸屬於(yu) 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的龍(口)煙(台)鐵路地處環渤海經濟圈,這條線路上的龍口市站內(nei) 活躍著煙台車務段、青島工務段等5個(ge) 單位的30餘(yu) 名團員青年。

  每天兩(liang) 趟始發列車,1000人的旅客發送量,這就是春運裏龍口市站的日常。龍口市站坐落於(yu) 渤海之濱——山東(dong) 省煙台市龍口市境內(nei) ,是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煙台車務段管內(nei) 的三等客運站。看似體(ti) 量小、不起眼的小站,承載的卻是當地市民的出行期盼。

  龍口市古稱“萊子古國金黃縣”,雖然位列全國百強縣第8位,但縣內(nei) 辦理客運業(ye) 務的火車站隻有龍口市站。2017年12月,龍煙鐵路通車,2018年1月22日龍口市站正式投入運營。

  “龍口市站的旅客大部分是老年人,他們(men) 對電子產(chan) 品、設備使用不熟悉,我們(men) 會(hui) 幫助有需要的老年旅客購票、提供換乘方案、協助刷證進站,對有需要的旅客還會(hui) 提供輪椅幫助。”車站青年客運員張仁靜說。

  副站長韓季成也深有體(ti) 會(hui) ,“車站老年旅客較多,忘帶身份證、不會(hui) 使用自助設備的情況很多,我們(men) 會(hui) 在兩(liang) 趟列車檢票時,組織青年誌願者有針對性地為(wei) 旅客提供幫助。”韓季成今年35歲,剛到車站工作不足1年,今年也是他在龍口市站的第一個(ge) 春運。

  作為(wei) 車站最年輕的副站長,春運期間韓季成每天都要實時監督車站的行車作業(ye) 、客運組織,對設備設施進行巡視檢查。春運期間,他發現、解決(jue) 了多處安全隱患。“站雖小,但保安全、保暢通的責任可一點不小。”用韓季成的話說,工作看似簡單、重複、枯燥,但鐵路安全無小事,安全上容不得半點馬虎。

  雖然旅客發送量不多,車站的施工作業(ye) 可一點不少,“今年以來車站的大小施工多達30餘(yu) 次”。韓季成說,為(wei) 給旅客提供安全舒適的乘車環境,所有的施工在春運前已經全部結束。據了解,車站的這些施工作業(ye) 大部分都是為(wei) 濰(坊)煙(台)高鐵開通做準備。

  2024年,濰煙高鐵即將開通,龍口市站也將正式融入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開啟真正意義(yi) 上的“高鐵時代”。“對於(yu) 龍口人來說,這算是龍年最好的新年禮物了吧!”韓季成說。

  扮靚城市窗口,喜迎八方來客

  春運期間,浙江龍遊火車站出站口人頭攢動。自動檢票機前,客運員有序引導,旅客將身份證放在機器上,隨後目視攝像頭,“人”“證”“票”合一,閘機門打開,迅速通過檢票機出站,乘旅遊大巴前往龍遊石窟景區。

  龍遊站位於(yu) 浙西金衢盆地龍遊縣,是連接江西、安徽和福建三省的重點交通節點,素有“四省通衢匯龍遊”之稱,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龍遊石窟吸引了眾(zhong) 多旅遊者前來打卡。為(wei) 了服務好眾(zhong) 多到龍遊來的旅客,金華車務段團委精心細化春運方案,創新服務舉(ju) 措,提升服務技能,組織近20名車站青年職工利用休班時間參與(yu) 旅客誌願服務,結合實際推出7條服務措施,實行“檢驗合一、售服合一、應急監控合一”客運服務新模式,提升旅客出行體(ti) 驗。

  在祖國南端,海南島亞(ya) 龍灣擁有7000米長的銀白色海灘,沙質細膩,年平均氣溫和海水溫度均在20多攝氏度,終年可遊泳,被譽為(wei) “天下第一灣”。春運期間,亞(ya) 龍灣站在車站開展誌願服務活動,完善親(qin) 人式、無縫式、雙語式等“六式”服務法工作流程,為(wei) 冬日旅途增添溫暖。

  春運期間,洛陽龍門站誌願者李文治和其他成員尤為(wei) 忙碌:服務重點旅客,接聽電話,推著輪椅、拎著行李,一次次往返於(yu) 站台與(yu) 候車室。

  洛陽龍門站是鄭西高鐵全線最大的中間站,位於(yu) 河南洛陽市洛南新區,東(dong) 臨(lin) 伊河,北麵與(yu) 洛陽市政府相望,南臨(lin) 萬(wan) 安山,有世界文化遺產(chan) 龍門石窟。春運首日,車站圍繞“龍行龘龘,龍門尋龍記”主題開展係列活動,車站青年職工身著漢服,為(wei) 旅客送上精心準備的龍年主題快閃節目表演,邀請旅客參與(yu) 互動答題,並在服務台、候車室進行特色文化章打卡留念,讓旅客在溫馨出行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根植紅色沃土,續寫(xie) 老站榮光

  福建龍岩之名源於(yu) 先民在岩洞中祭祀真龍,位於(yu) 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是全國著名革命老區,是紅軍(jun) 的故鄉(xiang) 、紅軍(jun) 長征的重要出發地之一,也是福建省重要礦區、林區,是海西品牌最多的旅遊區,更是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實踐地。

  “老區紅色故事,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能講上一段。”近年來,紅色研學客流成為(wei) 龍岩站的主要客流之一。講上一段紅色故事,再說說交通如何接駁、度假遊紅色遊怎麽(me) 結合,隨著老區紅色旅遊越來越紅火,“大家都從(cong) 客運員變成了講解員”,龍岩站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葉鵬說。

  坐落於(yu) 北京燕山深處八達嶺長城腳下的青龍橋車站,因詹天佑修建的“人”字形(北)京張(家口)鐵路聞名天下。站區內(nei) 紅色的尖頂、青色的牆壁、古樸的百葉窗、男女分開的候車室,凸顯了中西結合的建築風格,承載著百年京張的曆史變遷。

  110年後的今天,青龍橋站儼(yan) 然成了一座“博物館”,紮根小站的京鐵人用汗水和智慧講述著精彩紛呈的小站故事;世界一流的京張高鐵從(cong) 車站地下4米穿過,實現了地上與(yu) 地下的立體(ti) 交匯,將“人”字匯聚成一個(ge) “大”字。作為(wei) 鐵路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車站累計接待參觀者近百萬(wan) 人次,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活動千餘(yu) 場次。春運伊始,北京北站組建“青年宣講隊”,將百年京張文化與(yu) 智能京張文化相融合,賦予車站新時代的文化內(nei) 涵,引領當代青年傳(chuan) 承百年京張和京張高鐵精神。

  在祖國的北端,大興(xing) 安嶺南麓與(yu) 鬆嫩平原過渡地帶、雅魯河畔,有一座比青龍橋站曆史更久遠的車站——建於(yu) 1901年的龍江站。車站貨運業(ye) 務主要以糧食為(wei) 主,年發送量60萬(wan) 噸。春運前不久,齊齊哈爾車務段挖掘中東(dong) 鐵路曆史,通過大量的圖片史料和遊戲互動,開展沉浸式教育活動,引領青年將愛國精神厚植於(yu) 心。

  出生於(yu) 2000年的白嘎力,2023年8月畢業(ye) 後被分配到齊齊哈爾車務段龍江站。今年,他順利出徒,加入到全段首批獨立頂崗的00後隊伍中。2024年春運,對他來說是工作後的第一場“大考”。

  作為(wei) 龍江站年齡最小的連結員,他的家遠在內(nei) 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平日裏基本以站為(wei) 家,主動擔負清理衛生、車站除雪等工作,在同事們(men) 有困難時隨叫隨到,大家親(qin) 切地稱呼他為(wei) “龍江小太陽”。

  連結員主要負責完成車輛的解編、取送、對位等作業(ye) 內(nei) 容,是運輸生活生產(chan) 最基礎、最重要的一環。春運以來,龍江站運量日益增加,日均調車作業(ye) 漲到60餘(yu) 鉤,開行始發列車兩(liang) 列。連結員長時間在室外作業(ye) ,需要在冰天雪地裏與(yu) 鐵輪“共舞”。白嘎力說,迎麵而來的寒風“刮在臉上就像刀割一樣,哈出的熱氣瞬間在圍脖和帽簷上凝結出了霜花”。盡管作業(ye) 環境艱苦,但白嘎力排風摘管、撤設防溜、檢查車輛毫不含糊。

  白嘎力說今年不打算回家過年,“我屬龍,從(cong) 內(nei) 蒙古來到黑龍江,又工作在龍江站,龍年春節我也在崗。我的工作能幫助更多的人過一個(ge) 平安幸福年,我感覺非常開心,渾身總有使不完的勁兒(er) 。父母也很支持我,覺得我是他們(men) 的驕傲。”

  進入春運以來,白嘎力主動請纓,利用休班時間到客運幫班作業(ye) ,協助旅客購票、搬運行李、引導站序。白嘎力說:“看到旅客平安抵達,我越幹越有勁了。”這也是奮戰在春運一線70萬(wan) 鐵路青年的心聲。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