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夢”圓京津冀|從三尺講台到研發前沿,他跟跑“軌道上的京津冀”

發布時間:2024-02-07 15:51: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天津2月6日電(記者宋瑞)從(cong) 三尺講台到生產(chan) 研發前沿,從(cong) “開拓”荒地到見證企業(ye) “拔節而長”,從(cong) “北漂”變身“新天津人”……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間,鐵科縱橫(天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科縱橫”)副總經理於(yu) 軍(jun) 跟跑“軌道上的京津冀”,成為(wei) 這一國家戰略的見證者、參與(yu) 者和受益者。

  “能與(yu)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同頻共振’,我與(yu) 有榮焉。”今年53歲的於(yu) 軍(jun) 激動地說。他慶幸自己十年前作出的勇敢決(jue) 定,讓自己實現了更大的價(jia) 值。

  2014年,因妻子工作崗位變動,於(yu) 軍(jun) 放棄了蘭(lan) 州交通大學的教師工作,入職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科院”)。“變的是工作地點,不變的是對軌道交通領域的一腔熱忱。”於(yu) 軍(jun) 說。

  這一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鐵科院積極把握這一曆史性機遇,決(jue) 定將部分業(ye) 務遷出北京,並瞄準產(chan) 業(ye) 化發展新賽道,謀求新發展。曆經多輪選址調研,鐵科院最終決(jue) 定“落子”天津市武清區,並成立鐵科縱橫,主要生產(chan) 軌道交通製動係統和牽引係統。

  對於(yu) 軍(jun) 來說這意味著新的開始。“我國鐵路發展必須有人能在關(guan) 鍵時刻‘撲’上去。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提出給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hui) ,我願意接受新的挑戰。”於(yu) 軍(jun) 說。

  從(cong) 2014年底公司注冊(ce) ,到2016年底一期生產(chan) 性項目建成,再到2018年產(chan) 值超過8億(yi) 元……身著灰色工作服的於(yu) 軍(jun) 望向公司的照片牆感慨萬(wan) 千,這裏記錄著公司在武清區“萬(wan) 丈高樓平地起”的曆程,也承載著於(yu) 軍(jun) 參與(yu) 公司選址、廠房規劃設計等拚搏奮鬥的回憶。

  得益於(yu)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優(you) 質的營商環境,鐵科縱橫的建設、審批、投產(chan) 速度都特別快。“2016年4月一期項目開工前,我們(men) 辦理手續隻用了93天,打破了當時武清區審批項目的紀錄。”於(yu) 軍(jun) 說。從(cong) 2016年底一期項目落地到2022年底六期鐵科金化公司投產(chan) ,鐵科院在武清區的產(chan) 業(ye) 化發展始終走在快車道。

  走進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機器轟鳴,各類夾鉗從(cong) 生產(chan) 線上魚貫而出,平均每天都有超過300套製動夾鉗和牽引變流器從(cong) 這裏下線,後續被裝載到複興(xing) 號、和諧號高鐵上,保障列車安全運行。

  於(yu) 軍(jun) 自豪地介紹:“以複興(xing) 號為(wei) 例,時速350公裏的列車,通過我們(men) 的產(chan) 品可以在133秒內(nei) 完成製動。”

  此外,為(wei) 了服務“軌道上的京津冀”發展,鐵科縱橫不僅(jin) 深度參與(yu) 天津城市地下軌道交通建設和智能城市軌道交通改造項目,還將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延伸至北京、河北兩(liang) 地。“生產(chan) 夾鉗的原材料來自河北,生產(chan) 出的產(chan) 品則廣泛應用在京津兩(liang) 地的城市地鐵上。”於(yu) 軍(jun) 說。

  鐵科縱橫的發展也吸引了一批從(cong) 事製造、表麵處理、檢修檢測、倉(cang) 儲(chu) 等軌道交通領域的配套商來到武清。於(yu) 軍(jun) 認為(wei) ,得益於(yu)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企業(ye) 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更加完善,產(chan) 業(ye) 鏈韌性更強。2023年公司產(chan) 值達12.3億(yi) 元,2024年預計會(hui) 穩中有進。 

  隨著京津冀“一小時交通圈”的形成,越來越多企業(ye) 員工選擇像於(yu) 軍(jun) 一樣在武清定居。“乘坐京津城際高鐵,不到半小時就可抵達北京和天津市區,不論是走親(qin) 訪友還是休閑旅遊,都非常方便。”於(yu) 軍(jun) 說。

  放眼未來,於(yu) 軍(jun) 希望在京津冀這片熱土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職業(ye) 力量”,助力“軌道上的京津冀”快速發展,繼續與(yu) 區域發展“同頻共振”。(參與(yu) 采寫(xie) :孫暢)

  策劃:丁錫國

  監製:吳黎明

  統籌:於(yu) 衛亞(ya) 、邵香雲(yun) 、曹曉軒

  終審:薑晨

  記者:宋瑞

  海報:方金洋

  新華社新媒體(ti) 中心

  新華社天津分社

  天津市委網信辦

  聯合出品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