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全國政協委員許玲:調研路上寫出好提案

發布時間:2024-02-29 14:4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潔

  2023年,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東(dong) 省委副主委、廣東(dong) 技術師範大學副校長許玲連跑了十幾所職業(ye) 院校:從(cong) 浙江到山東(dong) ,再到寧夏等地。多處實地學習(xi) 交流之後,“調研太重要了!”這位奮戰在職業(ye) 教育領域多年的“老兵”感慨,自己“對職業(ye) 教育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今年是許玲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第七年。對於(yu) 這位老委員來說,最高興(xing) 的事情莫過於(yu) 調研建議一定程度推動了職業(ye) 教育的發展。去年履職期間,許玲根據實地調研執筆了一份深化職業(ye) 教育改革的材料,引起了相關(guan) 主管部門的關(guan) 注。去年12月,教育部在一次調研期間舉(ju) 辦了小型座談,請許玲等專(zhuan) 家談一談如何優(you) 化職業(ye) 教育管理體(ti) 製。材料一路送到了國務院,得到了領導的批示。

  “這讓人感到非常振奮。”許玲說。

  職教“老兵”許玲發現,隨著重磅文件的接連發布,職業(ye) 教育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但行至水深處,“好解決(jue) 的問題都已經得到梳理,剩下的都是‘硬骨頭’”。

  第一個(ge) 值得注意的問題是,職業(ye) 教育資源還存在分散不均的矛盾。

  調研過程中,許玲發現多個(ge) 部門支持院校在實訓基地上多重發力,一定程度阻礙了資源的統籌。她認為(wei) :“需要協調職業(ye) 教育的支持資源,形成統一合力,最大限度發揮資源力量。”

  另一方麵,職業(ye) 教育的資格證書(shu) 體(ti) 係也存在多體(ti) 係並行的問題。如職業(ye) 技能證書(shu) 包括職業(ye) 技能等級證書(shu) 和1+X職業(ye) 技能等級證書(shu) 。許玲發現這兩(liang) 套證書(shu) 體(ti) 係的同步運行給院校和企業(ye) 都帶來了不少困難,“企業(ye) 不知道哪一套證書(shu) 更加權威,院校不知道要如何打造考取證書(shu) 的培訓體(ti) 係”。

  一係列調研發現的真問題被一一回複。這讓許玲感到了全國政協委員肩膀上沉甸甸的責任,“目前得知,職業(ye) 教育管理體(ti) 製正在優(you) 化,證書(shu) 體(ti) 係也會(hui) 更加統一,逐步形成一套體(ti) 係”。

  過往履職期間,許玲提交了不少提案,部分問題也得到了解決(jue) 。但這位全國政協委員有了更大的目標:“過去我們(men) 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雖然也有療效,但是要真正促進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專(zhuan) 家和學者更要關(guan) 注體(ti) 製機製的理順,提出根本性建議。”

  如今,我國已建成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ye) 教育體(ti) 係,中高職學校每年培養(yang) 1000萬(wan) 左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新修訂的《職業(ye) 教育法》在類型定位上,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職業(ye) 教育是與(yu) 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著力提升職業(ye) 教育認可度。

  從(cong) 履職之日起,許玲始終關(guan) 注職業(ye) 教育的高速發展。今年兩(liang) 會(hui) ,許玲還持續關(guan) 注一個(ge) 老問題:產(chan) 教融合。

  “如今產(chan) 教融合領域不缺政策,也不缺氛圍,更不缺理念。我們(men) 現在缺的是什麽(me) ?是落實。”從(cong) 第一年履職起,許玲便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持續提交與(yu) 產(chan) 教融合相關(guan) 的提案。

  調研路上,許玲在企業(ye) 中看到了一個(ge) 明顯的現象:企業(ye) 的信息化改造進程加速,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企業(ye) 不僅(jin) 提高了對人才的學曆要求,也提高了對數字化技能的要求。企業(ye) 逐漸不再需要具體(ti) 崗位技能的工人,而是需要數字化應用能力強、熟悉產(chan) 業(ye) 發展的人才。

  在調研現場,許玲曾問一家企業(ye) 的負責人:現在員工數目是多少?5年前的員工數目是多少?得到的回答是:5年來,企業(ye) 產(chan) 值和規模仍在不斷擴大,但用工規模不斷縮小。

  “產(chan) 教融合進入到了一個(ge) 新階段,職業(ye) 院校需要把握最新市場需求,培養(yang) 數字化綜合能力強的人才。”許玲說。

  2023年,《職業(ye) 教育產(chan) 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中明確提出,2025年,國家產(chan) 教融合試點城市達到50個(ge) 左右,試點城市的突破和引領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在全國建設培育1萬(wan) 家以上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製度和組合式激勵政策體(ti) 係健全完善,各類資金渠道對職業(ye) 教育投入穩步提升,產(chan) 業(ye) 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逐步形成教育和產(chan) 業(ye) 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

  僅(jin) 僅(jin) 靠工程師開一場講座,學生走進一家工廠參觀幾次是遠遠不夠的。許玲看到了產(chan) 教融合的現實性難題。“我們(men) 在調研中發現,部分企業(ye) 從(cong) 自身發展角度考慮,不支持優(you) 秀工程師長時間在外授課。那麽(me) 我們(men) 需要思考如何讓企業(ye) 支持工程師進校園的行動。”

  今年,許玲有了新的思考:第一,要加大一係列產(chan) 教融合聯盟、企業(ye) 、試點的考核和評估。以往對政策落實的考查大多落在了職業(ye) 院校層麵,但這還不夠。產(chan) 教融合聯盟如何落實國家政策,也需要進一步考察和評估。

  第二,要進一步細化地方行政層麵如何落實產(chan) 教融合政策。調研之中,許玲發現部分地方行政部門對於(yu) 產(chan) 教融合的政策細則與(yu) 中央發布文件的口徑一致。這無疑會(hui) 留下執行的“空白區”,如企業(ye) 參加產(chan) 教融合是否有減稅降費的優(you) 惠政策?如何申請和落實?如何支持產(chan) 業(ye) 學院落地……

  第三,她認為(wei) 要學習(xi) 高等教育的“破五唯”思路,轉變職業(ye) 教育的評價(jia) 方向,把指揮棒轉移到關(guan) 注產(chan) 出成果和人才培養(yang) 上。

  “作為(wei) 全國政協委員,我是幸運的。我的工作和履職方向是吻合的。”見證了職業(ye) 教育逐步深化改革,許玲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推動職業(ye) 教育的高速發展,要調研的事情還有很多。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