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發展實現量質齊升——國家統計局解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光明日報記者 董蓓
全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超過126萬(wan) 億(yi) 元,城鎮新增就業(ye) 1244萬(wan) 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6.1%……
國家統計局29日發布的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nei) 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各地區各部門著力擴大內(nei) 需、優(you) 化結構、提振信心、防範化解風險,國民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夯實基礎,中國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
公報顯示,2023年,我國經濟總量穩步攀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超過126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5.2%,實現了5%左右的預期目標,四個(ge) 季度GDP同比分別增長4.5%、6.3%、4.9%、5.2%,呈現前低、中高、後穩態勢。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分析指出,縱向比較,5.2%的經濟增速比上年加快2.2個(ge) 百分點,也快於(yu) 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橫向比較,我國經濟增速明顯快於(yu) 美國2.5%、歐元區0.5%、日本1.9%的經濟增速,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有望超過30%,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就業(ye) 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公報顯示,2023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均值為(wei) 5.2%,比上年下降0.4個(ge) 百分點,低於(yu) 5.5%左右的預期目標,分季度看總體(ti) 平穩回落;城鎮新增就業(ye) 1244萬(wan) 人,比上年多增38萬(wan) 人。
“就業(ye) 形勢改善,主要得益於(yu) 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效應、服務業(ye) 較快恢複的帶動效應,以及穩就業(ye) 政策的支持效應。”盛來運表示,2023年,我國可比價(jia) 經濟增量超過6萬(wan) 億(yi) 元,為(wei) 就業(ye) 規模擴大提供了堅實支撐。服務業(ye) 特別是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ye) 較快恢複,對就業(ye) 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2023年我國居民消費價(jia) 格(CPI)比上年上漲0.2%,保持了溫和上漲態勢,低於(yu) 美國4.1%、歐元區5.4%的漲幅。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保持總體(ti) 穩定,比上年上漲0.7%,其中服務價(jia) 格上漲1.0%。近期,在春節假日帶動下,居民消費需求增加,旅遊出行、文體(ti) 娛樂(le) 等服務消費較為(wei) 活躍,有望帶動居民消費價(jia) 格逐步企穩回升。
積蓄動能,中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
盛來運認為(wei) ,觀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中國經濟,既要看“體(ti) 量”,更要看“體(ti) 質”。過去一年,我國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動能上下更大功夫,不僅(jin) 守住了宏觀經濟“穩”的基本盤,更在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拓展了“進”的新空間。
根據公報,我國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取得新進展,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不斷壯大。2023年製造業(ye) 技術改造投資比上年增長3.8%,高技術製造業(ye) 、裝備製造業(ye) 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比重分別升至15.7%、33.6%。數字技術和實體(ti) 經濟融合發展紮實推進,電子商務交易額比上年增長9.4%,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增加值增長11.9%。現代化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新建高速鐵路2776公裏,2023年末5G基站數達338萬(wan) 個(ge) 。
與(yu) 此同時,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2023年,全社會(hui) 研究與(yu) 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3.3萬(wan) 億(yi) 元,與(yu)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之比達2.64%,其中基礎研究經費支出增長9.3%。國產(chan) 大飛機、國產(chan) 大型郵輪、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等“大國重器”亮點紛呈,彰顯著中國創造的硬核實力。
此外,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民營經濟活力不斷釋放,民營企業(ye) 進出口額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提升至53.5%。在全球貿易低迷、經貿摩擦頻發的大背景下,我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打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以自身發展為(wei) 世界創造了更多機遇。2023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額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提升至46.6%。
勢頭良好,社會(hui) 民生事業(ye) 取得顯著進步
“我國著力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加快發展社會(hui) 事業(ye) ,增強安全保障能力,社會(hui) 大局和諧穩定,人民群眾(zhong) 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盛來運說。
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6.1%,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縮小至2.39。“國貨潮品”“冰雪文旅”等商品和服務受到廣大群眾(zhong) 熱捧,較好滿足了居民高品質消費需求。社會(hui) 保險覆蓋麵穩步擴大,民生兜底保障加強,2023年末全國基本養(yang) 老、失業(ye) 、工傷(shang) 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比上年末增加1336萬(wan) 人、566萬(wan) 人、1054萬(wan) 人。
我國大力發展教育、衛生、文化、體(ti) 育等各項社會(hui) 事業(ye) ,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教育普及水平繼續提高,九年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為(wei) 95.7%、91.8%,均比上年提高0.2個(ge) 百分點。醫療衛生服務供給水平不斷提升,2023年末醫療衛生機構床位、衛生技術人員分別增加45萬(wan) 張、81萬(wan) 人。文化和體(ti) 育設施日益豐(feng) 富,2023年末全國公共圖書(shu) 館、文化館、檔案館分別達3309個(ge) 、3508個(ge) 、4154個(ge) ,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達2.89平方米。
2023年,脫貧縣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8.4%,快於(yu) 全國農(nong) 村居民收入增速0.8個(ge) 百分點。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村容村貌得到改善,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3%,自來水普及率達90%,農(nong) 村公路總裏程超過470萬(wan) 公裏,農(nong) 民生活便捷性不斷提高。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穩步推進,農(nong) 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提升至66.5%,助力鄉(xiang) 村消費新業(ye) 態較快發展。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01日 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