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你看短劇嗎?
誰也沒想到,2024年影視劇圈子的開春王炸,是一部一分鍾左右一集的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
劇集的內(nei) 容簡單粗暴,女大學生司念(滕澤文 飾)一覺醒來魂穿到上世紀80年代,代替惡毒妹妹嫁給當地有倆(lia) 孩子還離異過的養(yang) 豬場老板,意外發現未婚夫長相酷似霍建華+肖戰,性格還內(nei) 斂單純,是十足的農(nong) 村霸總。但生活環境卻不容樂(le) 觀,於(yu) 是女主在一次次對抗極品中也和如意郎君感情升級。
豎屏短劇早已進入生活
《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不是個(ge) 例,豎屏短劇早已進入人們(men) 的生活。
現在說的“微短劇”大致有兩(liang) 個(ge) 類別。一類是頭部平台參與(yu) 製作分成和推廣的微短劇,其獲得網絡劇發行許可證、國產(chan) 電視劇發行許可證,例如愛奇藝上線的《少爺和我》、抖音上線的《大過年的,別過了》等,這些劇一般劇情連貫,一集時長從(cong) 5-20分鍾不等。
第二類是每集一分鍾左右的豎屏短劇,有的是抖音、快手官方參與(yu) ,例如《小年獸(shou) 與(yu) 捉妖師》,但更多是跳轉小程序付費觀看,由短劇公司製作,比如《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需要注意的是,這類豎屏短劇一般審核邊界模糊,靠平台把握尺度。
豎屏短劇是隨著短視頻的流行而翻湧起來的類型,最初是有網文閱讀平台希望通過視頻吸引讀者,逐漸發展為(wei) 拍出一整部網文故事。去年,短劇《贅婿無雙》一度在圈內(nei) 成為(wei) 流量神話,製作成本不足50萬(wan) ,上線8天,充值超過1億(yi) 元,被誇張概括為(wei) :“7天拍完,8天億(yi) 元,10天財富自由。”
之所以有這種誇張的數字出現,和短劇觀看方式有關(guan) ,這類劇一般有80-100集,前20集左右免費,往後再看就要付費解鎖,按集購買(mai) 、一次性購買(mai) 、或是買(mai) 看劇小程序的年卡。一部短劇看下來,堪比一張電影票錢。
春節期間除了《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同公司製作的《裴總每天都想父憑子貴》也是微短劇中的爆款,兩(liang) 部充值金額加起來據說已經過億(yi) 元。其他如《龍年大吉之衣錦還鄉(xiang) 》《大過年的》等小程序短劇也在春節期間表現亮眼。
連最近在綜藝《無限超越班》中,演員寧靜都表示“真的很上頭”,自己會(hui) 付費追短劇,可能一開始感覺“被騙了”,都是什麽(me) “爛製作爛演員”,但看著看著就順眼了,甚至要花錢去追看。爾冬升也調侃,由於(yu) 短劇的火爆,現在橫店已經變成了“豎店”。而周星馳也宣布,即將推出個(ge) 人首部精品微短劇《金豬玉葉》。
業(ye) 內(nei) 人士的注意和選擇是一個(ge) 重要信號,微短劇或許也能出點精品。
為(wei) 什麽(me) 一分鍾就能讓人上頭
微短劇的內(nei) 容特點用兩(liang) 個(ge) 詞就可以概括:短,以及上頭。這兩(liang) 個(ge) 特征實際上分別對應的是現代人用手機的客觀需求,和對情緒的主觀需求。
隨著手機上短視頻APP的推出,現代人使用手機的場景和習(xi) 慣都在發生巨變,人們(men) 的碎片化時間幾乎都被手機占據,也越來越習(xi) 慣用豎屏方式來滿足視覺需求,更加習(xi) 慣不到一分鍾就切換一個(ge) 視頻內(nei) 容,迎接快速切換帶來的視覺衝(chong) 擊。可以說,是短視頻APP的流行給豎屏短劇打開了新時代大門。
當然,短是條件之一,更重要的則是要和令人上頭的劇情結合起來。無論是之前還沒聲量的短劇,又或是現在日入千萬(wan) 的爆款短劇,其劇情都差不多,沒有太多改變,劇情土嗨,反轉多,節奏感強,沒有廢話,台詞全是梗,一分鍾包含長劇好幾集的內(nei) 容,基本剔除掉了一切提供情緒價(jia) 值以外的東(dong) 西,隻要一個(ge) “爽”字。
拿《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舉(ju) 例,其中一集,女主角帶著兩(liang) 個(ge) 孩子去飯店吃飯,遇到前男友和妹妹,一上來就被前男友羞辱“幸虧(kui) 以前沒看上你”“幫別人養(yang) 孩子當後媽”,女主角不慌不忙,先是懟前男友“這就是普信男”,又懟妹妹“這呢,叫綠茶”,但接著女主角又被羞辱“嫁給了殺豬的”,身上有味道。女主角認慫是不可能的,罵回去讓他們(men) 回去“刷刷牙”。前男友見口頭占不到便宜,就用自己化工廠長兒(er) 子的身份趕走女主角,正在此時,男主角從(cong) 門外走進來了,一句“那我呢?”準備加入戰局。此時,一集結束,預知後事,花錢解鎖。劇情老套但有效。
手機等移動設備的普及和視頻網站的崛起改變了傳(chuan) 統影視劇的觀看模式,不僅(jin) 是大小屏、橫豎屏的問題,而是提供了可以倍速看、隻看TA等多種速看劇集的選項。而微短劇就像是直接給長劇“脫水”,無需你再去選擇1.5倍速還是2倍速,貫徹“奧卡姆剃刀”原則,劇情直給,讓你一分鍾內(nei) 隻想點開下一集。
短劇處於(yu) 鄙視鏈底端?
豎屏短劇的受眾(zhong) 和本身質量在這一兩(liang) 年發生了一些變化。
最初,付費短劇瞄準了喜歡“爽”“逆襲”“贅婿”“龍王”等關(guan) 鍵詞的,30-55歲男性受眾(zhong) ,這一批人也是直播打賞機製的主力軍(jun) ,是男頻題材的主要觀眾(zhong) ,去年爆火的《贅婿無雙》就是這個(ge) 套路。“男頻+戰神”,“男頻+贅婿”,至今仍舊在dataeye短劇榜單上是霸榜題材。但隨著資本熱錢的進入,這一賽道出現了更多可能性,“女頻+情感”,“女頻+萌寶”,開始擠進熱門榜單,根據dataeye統計,從(cong) 2023年11月開始,女頻題材大幅度崛起,甚至一度在前十榜單裏占據七席,到2024年1月,女頻題材的熱度已經高於(yu) 男頻,整體(ti) 劇集量和投放量都高於(yu) 男頻。
隨著題材、內(nei) 容的增加,受眾(zhong) 也逐漸擴展,用戶年輕化,女性群體(ti) 比例有明顯增長,而市場的擴大也促使短劇逐步拋開“簡單粗暴”的製作模式。比如年輕人、女性觀眾(zhong) 喜歡玄幻古裝這一類題材,這就抬高了短劇製作成本。有短劇導演表示,現在一部80-100集的短劇,成本已經遠超30萬(wan) 元,甚至100萬(wan) 元的都有。根據一些短劇行業(ye) 內(nei) 人員描述,短劇已經度過了野蠻生長的時代,開始內(nei) 卷。
對於(yu) 當下已經質量有所提升的短劇市場,無論是業(ye) 內(nei) 人士還是普通觀眾(zhong) ,都分成比較明顯的兩(liang) 個(ge) “陣營”。
一部分人覺得,本來看劇看電影就是消遣,刷抖音快手也是消遣,那麽(me) 看短劇作為(wei) 消遣有何不可?它有自己的優(you) 勢長處,和是否選擇長劇沒有必然聯係。
根據抖音博主“差評君”的橫店實地走訪,現在短劇的製作規模不容小覷,這和影視圈前兩(liang) 年的低迷有關(guan) ,短劇收留了很多原本給長劇劇組工作的專(zhuan) 業(ye) 人員。成本高了,專(zhuan) 業(ye) 人員多了,短劇開始有分鏡,有鏡頭語言,服化道也不再簡陋。
製作精良程度的提升大大增加了短劇的競爭(zheng) 力,讓它從(cong) 單純和短視頻平台競爭(zheng) 用戶躍升至和長劇競爭(zheng) 影視類觀眾(zhong) ,成為(wei) 現代人消遣選擇之一,比如在一些國產(chan) 長劇的討論中有網友發言,“現在長劇冗長節奏差,劇情老舊,二倍速都嫌無聊,還存在配音演技問題,不如看短劇,至少不注水”。
但另一方麵,也有人認為(wei) ,看短劇和看傳(chuan) 統影視劇不是一回事,更有人說微短劇“道德感低就是可以賺錢”。這句話背後含義(yi) ,是指為(wei) 了達到情緒爽點讓人上頭付費,微短劇內(nei) 容以反轉、狗血、強刺激為(wei) 主,和文藝作品需要的藝術追求背道而馳,被看作是影視“鄙視鏈底端”。
短劇的未來在何方
實際上,就如同當年網劇的發展,現在對短劇下判斷還為(wei) 時尚早。
客觀來講,目前短劇有它不可否認的不足,最明顯的就是內(nei) 容形式比較單一。從(cong) 當年的《萬(wan) 渣朝凰》到《贅婿無雙》,再到《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一再用同樣的反轉手段。根據dataeye的數據總結,實際上短劇公司已經注意到這個(ge) 問題,尤其隨著觀眾(zhong) 範圍拓展,龍王、贅婿等套路無法再滿足用戶需求。
其次在於(yu) 此前短劇的運營模式令熱錢湧入,似乎隻要有錢投入,就能造出爆款。據悉,一部短劇投流費用和回報費用的比例被稱為(wei) ROI,短劇的ROI通常在1.2-1.3左右,隻要ROI不低於(yu) 1.15,短劇公司就會(hui) 持續投流。這是一個(ge) 把流量放在第一位的生意。
目前來看,短劇市場的確在不斷發生變化。首先在內(nei) 容上,不斷有新公司崛起,各個(ge) 頭部平台也在陸續試水各類題材、形式。除了專(zhuan) 業(ye) 資深的演員加入拍攝短劇的行列,周星馳這樣的導演親(qin) 自下場操刀短劇也會(hui) 給短劇市場帶來新氣象。“熱錢”並不可怕,如何讓熱錢變成專(zhuan) 業(ye) 者的助力才是問題所在。
另外,監管是實打實在加強,2022年年底,廣電總局就集中下架過25300多部短劇,據一些短劇編劇透露,在去年下半年《黑蓮花上位手冊(ce) 》被下架後,現在重生、複仇、炫富等題材都被謹慎處理,不少短劇連曖昧親(qin) 熱鏡頭都開始刪減模糊,那些慣用的爽點有的已經成了雷區,編劇們(men) 不得不探索新的方向。
某種程度上說,不讓短劇隻盯著“爽”,或許能激發真正的創作力。有從(cong) 業(ye) 者在采訪中提到,能留下來的,是有更好創作能力的專(zhuan) 業(ye) 團隊。(澎湃新聞記者 楊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