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新媒體合唱音樂會《梵高與我》中國內地首演

發布時間:2024-03-07 11:1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3月6日電(記者 王笈)在指揮彼得·迪克斯特拉的率領下,荷蘭(lan) 室內(nei) 合唱團6日晚於(yu) 上海大劇院開啟新媒體(ti) 合唱音樂(le) 會(hui) 《梵高與(yu) 我》中國內(nei) 地首演,經典畫作在科技的賦能下創意“重現”。

  音樂(le) 會(hui) 通過藝術家文森特·梵高和古斯塔夫·克裏姆特的畫作,以及同時代作曲家德彪西、馬勒等人的作品,應用繪畫算法及生物識別數據,將視覺和聲音、藝術家和觀眾(zhong) 的情感聯係起來,創造出一種全方位的視聽體(ti) 驗,將觀眾(zhong) 帶回19世紀末的歐洲。

  作為(wei) 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梵高的一生短暫而傳(chuan) 奇,其借助繪畫表達自我感受和主觀情感、對傳(chuan) 統的反叛與(yu) 突破、對色彩的獨特見解,讓後世稱奇;奧地利象征主義(yi) 畫家克裏姆特的裝飾藝術風格取莫奈與(yu) 梵高之所長,並進行“樂(le) 感式”的線條和色彩探索。這兩(liang) 位傑出藝術家為(wei) 當時的藝術史寫(xie) 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梵高與(yu) 我》第一部分聚焦梵高的一生,將田野漫步、農(nong) 民肖像、內(nei) 心騷動等不同主題的畫作,作為(wei) 梵高生命體(ti) 驗和精神世界的實體(ti) 呈現;第二部分探究了梵高作品的表現力,以及對克裏姆特的藝術影響;第三部分講述了克裏姆特風格的演變。音樂(le) 會(hui) 的演出曲目則圍繞13首與(yu) 梵高、克裏姆特同時代的作曲家的作品展開,與(yu) 兩(liang) 位藝術家的作品及其曆史背景產(chan) 生對話,構建過去與(yu) 現在之間的橋梁。

  舞台上,32名荷蘭(lan) 室內(nei) 合唱團成員的表現被麥克風及皮膚電反應微光傳(chuan) 感器(GSR)捕捉;作為(wei) 觀眾(zhong) 與(yu) 合唱團之間的“紐帶”,指揮的動作與(yu) 麵部表情也被分析並插入到視覺呈現中。

  荷蘭(lan) 室內(nei) 合唱團藝術總監Tido Visser表示,《梵高與(yu) 我》是一趟19世紀末之旅,是一趟音樂(le) 之旅,抽象來說也是一趟曆史之旅。“在演出過程中,我們(men) 運用了多種元素來實現這趟旅程,試圖在圖像和音樂(le) 之間實現一種同步的審美體(ti) 驗。”(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