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堅定信心、真抓實幹,把各方麵的幹勁帶起來”

發布時間:2024-03-07 11:3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3月5日下午,人民大會(hui) 堂東(dong) 大廳,暖意濃濃。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這裏,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

  第二次參加“本團”審議,再次見到江蘇團的代表們(men) ,總書(shu) 記笑容滿麵:“去年我兩(liang) 次到江蘇考察調研,看到江蘇發展中有不少新亮點,老百姓生活幸福安康,感到很高興(xing) 。借此機會(hui) ,向各位代表和同誌們(men) ,並通過你們(men) 向江蘇廣大幹部群眾(zhong) 致以誠摯問候!”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江蘇一直很關(guan) 注,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六到江蘇,從(cong) 擘畫“強富美高”宏偉(wei) 藍圖到勉勵“走在前、做示範”,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在對江蘇寄予的厚望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首位。

  最近幾年,中國光伏產(chan) 品表現亮眼,成為(wei) 走俏海外的“新三樣”之一。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代表,就是一名中國光伏行業(ye) 的“追光者”。

  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首場“代表通道”集中采訪活動在人民大會(hui) 堂舉(ju) 行,高紀凡講述了天合光能咬定創新不放鬆、搶占光伏行業(ye) 技術高點的故事。

  “你們(men) 這個(ge) 實驗室設在什麽(me) 地方?”聽聞高紀凡還擔任光伏科學與(yu) 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總書(shu) 記感興(xing) 趣地問。

  “在常州和上海都有,我們(men) 是企業(ye) 和大學聯合建設,打通基礎研究、前沿研究、應用研究。”高紀凡回答。

  校企合作,產(chan) 學研貫通,做好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兩(liang) 篇大文章,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路徑。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核心要素。

  “江蘇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具備良好的條件和能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從(cong)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高度闡釋科技創新的意義(yi) ,“麵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我們(men) 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chan) 業(ye) ,完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同時叮囑:“當然,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江蘇各地的情況也不一樣,要因地製宜。”

  一身幹淨利索的灰白工裝,來自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的孫景南代表是一名巾幗電焊工。在她眼中,焊接更像是一門藝術,每一個(ge) 焊縫都是一件藝術品。

  30多年來,孫景南埋頭精研焊接技術,從(cong) 一名學徒逐漸成長為(wei) 中國中車公司著名技能專(zhuan) 家。

  在發言中,孫景南談到自己對大國工匠的理解:“‘匠’字就是在專(zhuan) 業(ye) 領域中對自己‘斤斤計較’一點,曆經磨礪方能實現突破。”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點頭讚許:“大國工匠是我們(men) 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梁。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men) 一窮二白,從(cong) 無到有,引進消化吸收再發展,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搞出一個(ge) 獨立自主的製造業(ye) 基礎。”

  撫今追昔,感慨萬(wan) 千。多少人的點滴奮鬥,匯聚成曆史巨變的洪流。

  “這一想啊,真是無比自豪。就拿交通來說,現在我國汽車產(chan) 銷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是最好的,高速公路裏程也是最長的,高鐵走出去了,城市軌道交通也走出去了,輪船也走出去了,大飛機我們(men) 也造出來了,造船業(ye) 的‘三大明珠’都造出來了……都是一步步往前走,不斷地國產(chan) 化,然後走在國際前頭,並在不斷突破。”

  迎著孫景南的目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這裏麵很重要的就是工匠。光圖紙設計得好還不行,最後要落實到焊工手裏,沒有世界頂級一流的水平,不可能做出最好的裝備。所以,我們(men) 要實實在在地把職業(ye) 教育搞好,要樹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線的大國工匠一批一批培養(yang) 出來。這是頂梁柱,沒有金剛鑽,攬不了瓷器活。”

  去年,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人文經濟學”的重大命題;在江蘇考察時,又賦予“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的重大使命。

  從(cong) 事文博事業(ye) 30多年的南京市博物總館副館長宋燕代表告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他們(men) 按照總書(shu) 記的要求,把文博工作與(yu) 文旅整合統一起來,更好賦能經濟社會(hui) 發展,促進人文與(yu) 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2023年南京接待遊客2億(yi) 多人次,全市博物館就接待了3448萬(wan) 人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聽了十分高興(xing) :“南京的博物館還是很有看頭的,六朝古都,還有後麵的明代、清代,東(dong) 西還是很多的。博物館很重要,我從(cong) 小就愛看博物館,小時候北京的博物館我差不多都看過了。”

  一個(ge) 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博物館裏,承載的是曆史記憶,傳(chuan) 承的是綿長文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有感而發:“要把博物館事業(ye) 搞好。博物館建設要更完善、更成體(ti) 係,同時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張家港市南豐(feng) 鎮永聯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吳惠芳代表,曾是一名從(cong) 軍(jun) 25年的軍(jun) 人。2005年,時任駐浙江杭州某師政治部主任的他,從(cong) 保家衛國的一個(ge) “陣地”,自主擇業(ye) 轉換到建設家鄉(xiang) 的另一個(ge) “陣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讚許道:“你有這個(ge) 決(jue) 心還是不簡單的。退伍軍(jun) 人在自主擇業(ye) 後,找到一條適合的路子,為(wei) 國家繼續作出貢獻,很有意義(yi) 。”

  永聯村的故事,是改革開放中鄉(xiang) 鎮企業(ye) 傳(chuan) 奇的代表。這個(ge) 昔日長江邊的灘塗村,敢為(wei) 天下先,辦起鋼鐵企業(ye) ,成為(wei) 全國知名的富裕村。

  “去年,永聯村工農(nong) 業(ye) 總收入1616億(yi) 元,村集體(ti) 經營性收入3.35億(yi) 元,村民人均純收入7.3萬(wan) 元。村裏企業(ye) 發展起來後,我們(men) 通過明晰產(chan) 權,讓村民持有25%股權,去年村民人均二次分配1.7萬(wan) 元。”

  聽著吳惠芳如數家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笑著說:“走共同富裕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道路,你們(men) 是先行者,要把這個(ge) 路子蹚出來。要繼續推進共同富裕,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guan) 鍵一年。關(guan) 鍵之年,須要關(guan) 鍵擔當、關(guan) 鍵作為(wei) 。

  “江蘇作為(wei) 東(dong) 部發達省份和經濟大省,要堅定信心、鼓足幹勁、勇挑大梁,為(wei) 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會(hui) 場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話語堅定有力:

  “要繼續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提振全社會(hui) 發展信心,黨(dang) 員幹部首先要堅定信心、真抓實幹。要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幹,把各方麵的幹勁帶起來。”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記者張曉鬆、朱基釵)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07日 01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