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鄭功成:改革醫保籌資方式,減輕低收入人群負擔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1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豔)我國已經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保障體(ti) 係,全民醫保的目標基本實現,居民醫保覆蓋近10億(yi) 人口。然而過去一年,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hui) 保障學會(hui) 會(hui) 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深入多地鄉(xiang) 村調研發現,在農(nong) 村地區醫保繳費負擔讓不少低收入農(nong) 民難以承受,甚至一部分人已經選擇不再參保。他建議,改革醫保籌資方式,減輕低收入人群負擔。
2023年,我國將居民醫保個(ge) 人籌資標準提到每人每年380元。對於(yu) 籌資標準提升的原因,國家醫保局會(hui) 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的《關(guan) 於(yu) 做好2023年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稱,是統籌考慮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醫藥技術進步、醫療費用增長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障需求等因素。
去年,鄭功成先後到廣東(dong) 、貴州、重慶等地的鄉(xiang) 村調研,他發現,農(nong) 村居民特別是低收入農(nong) 村居民反映醫保繳費負擔加重難以承受,並對未來繳費負擔更加擔憂。
一些當地村幹部反映,農(nong) 民參保意願下降,甚至出現村幹部為(wei) 完成任務而代為(wei) 繳費的現象。一些地方醫保部門在推動參保工作時更加困難,擔心無法完成預定的居民醫保覆蓋或參保率目標任務。
事實上,已有一部分群眾(zhong) 因繳費標準上漲而選擇不再繳費參保,這意味著有人開始因不能承受繳費負擔而不再享受醫療保障。據國家醫保局發布的《全國醫療保障事業(ye) 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城鄉(xiang) 居民醫保人數從(cong) 2019年已經開始逐年下降。
鄭功成注意到,眼下居民醫保陷入兩(liang) 難境地:一方麵是醫療費用支出的上漲和醫保待遇的提升倒逼醫保籌資標準不斷提高;另一方麵是連年提高的個(ge) 人繳費標準給低收入參保者帶來的繳費壓力持續增大,進而影響到全民參保。他認為(wei) ,現行個(ge) 人籌資方式對居民醫保製度的不利影響在顯著擴大。
他分析造成這種局麵的根本原因,是按照人頭繳納等額定額保險費的現行籌資方式,背離了按收入能力承擔繳費責任的公平法則,實質上是將醫保繳費異化成為(wei) 市場交易行為(wei) ,其直接後果即是醫保繳費負擔與(yu) 個(ge) 人收入負相關(guan) ,即收入越低負擔越重,收入越高負擔越輕。而醫保待遇卻呈現逆向調節現象,即高收入者所花費的醫療費用較低收入者高很多,使這一製度不可持續的風險在高速積累。
“迫切需要將優(you) 化居民醫保籌資機製作為(wei) 深化醫保改革的緊迫任務加快推進。”他建議,將居民醫保個(ge) 人籌資方式改革列為(wei) 深化改革的優(you) 先項目,盡快研究改革方案,並選擇若幹地區進行按收入能力繳費的試點。
改革的目標是將現行按人頭繳納等額定額保險費的做法,轉化成為(wei) 根據參保人或其家庭收入的一定比例繳費。鄭功成說,讓人民群眾(zhong) 對繳費負擔有清晰的預期,即低收入者不僅(jin) 繳費負擔不會(hui) 增加,而且會(hui) 適當減輕;而中高收入者則需要承擔更多義(yi) 務。
針對居民收入一時難以準確統計的情形下,他認為(wei) 可以從(cong) 粗略估算逐步過渡到精準計算,在一些地區開展分檔繳費,根據收入能力分檔繳費但享受平等的醫保待遇,由此步入社會(hui) 醫療保險製度的正軌。
“當務之急是要將穩預期擺在首位。”鄭功成建議,在2024年停止普遍增加個(ge) 人繳費的做法,同時應當適當降低低收入群體(ti) 特別是落後地區農(nong) 村居民的繳費標準。而對較發達地區與(yu) 中高收入者則可以適當調高繳費標準。實行差別繳費,最終實現類似職工醫保一樣按照個(ge) 人或家庭收入一定比例繳費,這是必由之路。
他還提到,要製定合理的收入核算方法,為(wei) 實現居民醫保個(ge) 人籌資按可支配收入一定比例繳費提供科學依據;設定改革時間表,在“十五五”期間全麵實現居民個(ge) 人籌資方式的轉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