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代表委員為發展小店經濟支招 “精準滴灌”讓小店常青

發布時間:2024-03-19 16:3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對個(ge) 體(ti) 工商戶分類幫扶支持”,引起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熱議。

  眾(zhong) 所周知,個(ge) 體(ti) 工商戶是我國數量最多的經營主體(ti) ,是市場經濟的“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是便利群眾(zhong) 生活服務的最直接提供者,是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微觀基礎,具有“通經活絡”和“行氣活血”的重要功能,發揮著就業(ye) “蓄水池”、社會(hui) 穩定器、共同富裕生力軍(jun) 的重要作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登記在冊(ce) 個(ge) 體(ti) 工商戶1.24億(yi) 戶,占經營主體(ti) 總量67.4%,支撐了近3億(yi) 人就業(ye) 。全年新設個(ge) 體(ti) 工商戶2258.2萬(wan) 戶,同比增長11.4%。

  “少走一些彎路,少交一些學費”

  “我們(men) 大部分企業(ye) 家都是從(cong) 個(ge) 體(ti) 工商戶一步步摔打、成長起來的。”全國政協委員、一心堂藥業(ye)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阮鴻獻說,40多年前,他的創業(ye) 從(cong) 一個(ge) 藥材收購站開始,後發展成為(wei) 藥材經營部,最後創辦公司。

  開藥店時,他在店門口裝上開水壺,讓在外奔波勞碌的出租車司機能夠隨時喝上一壺熱茶。為(wei) 了促進消費,他還為(wei) 周五到店的顧客贈送日用品,來來往往的人流讓藥店火了起來。

  現實中,零售藥店是“傳(chuan) 統行業(ye) ”,“投資大且利潤比較薄”。阮鴻獻表示這是許多年輕人沒有選擇藥店進行小店創業(ye) 的原因。他提到,全國的一心堂藥店開店成本平均為(wei) 200萬(wan) 元,資金問題是年輕人投資開店首要麵臨(lin) 的難題之一。

  阮鴻獻說,一些創業(ye) 者尤其是大學生創業(ye) 者有熱情、有能力,但缺乏對實際情況的了解,如果企業(ye) 家能夠給出一些指引或建議,或許能夠幫助這些個(ge) 體(ti) 工商戶“少走一些彎路,少交一些學費”。

  “無序開店”亟待破解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培育壯大新型消費”。過去一年裏,我國全年社零總額超47.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7.2%;其中,線下實體(ti) 商業(ye) 零售(含餐飲)貢獻超3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6.5%,依舊是終端消費主場景、經濟增長主動力。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鬱瑞芬來自食品行業(ye) 。食品連鎖經營行業(ye) 主要是以銷售零食、熟食、糕點等專(zhuan) 賣店為(wei) 主,經營麵積一般為(wei) 15-200平方米左右,經營者多以特許加盟的個(ge) 體(ti) 工商戶為(wei) 主。

  鬱瑞芬調研發現,現實中,“無序開店”的現象普遍存在。截至去年年底,全國食品連鎖經營企業(ye) 的門店數超10萬(wan) 家,當年內(nei) 新增食品連鎖門店數超1萬(wan) 家。她介紹,正規的品牌專(zhuan) 賣店有一套嚴(yan) 格的選址流程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經營者的收益。但部分品牌招募加盟商後,盲目傍品牌跟風選址開店,經常造成加盟商銷售業(ye) 績難以維持經營成本,大麵積關(guan) 店又產(chan) 生大量商品臨(lin) 期和庫存報廢等食品浪費問題。“此類問題對正規連鎖品牌企業(ye) 來說,也是兩(liang) 敗俱傷(shang) 的格局。”

  鬱瑞芬認為(wei) ,食品零售是最貼近老百姓的消費市場,也是最直接體(ti) 現消費信心的領域。為(wei) 規範市場行為(wei) ,保護消費者、從(cong) 業(ye) 者權益,促進食品連鎖經營企業(ye) 健康有序發展,她建議引導開店科學布局。

  她舉(ju) 例稱,可以借鑒上海《關(guan) 於(yu) 促進上海市藥品零售行業(ye) 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充分發揮“上海藥店”App藥店信息歸集優(you) 勢,利用藥店“電子地圖”,引導新開藥店優(you) 化選址,指導藥品零售企業(ye) 主動對接地區醫療衛生和商業(ye) 相關(guan) 規劃,避免惡性競爭(zheng) 。從(cong) 源頭介入加強引導,避免行業(ye) 造成無序投資和社會(hui) 資源浪費。

  她認為(wei) 應嚴(yan) 厲打擊非法開放加盟、違規收取加盟費、大規模翻牌及利用廣告實施欺騙、誤導行為(wei) 等惡意競爭(zheng) 手段。

  此外,“低價(jia) 傾(qing) 銷”“資金風險”也是她調研發現的問題。

  她說,部分食品連鎖經營企業(ye) 采取低價(jia) 傾(qing) 銷的方式搶占市場份額,甚至違背相關(guan) 規定通過價(jia) 格壟斷和價(jia) 格聯盟打擊競爭(zheng) 對手。“低價(jia) 競爭(zheng) 往往還增加了食品安全風險。此類問題盡管取證難,但應引起價(jia) 格監管部門的關(guan) 注。”

  “資金風險對規範的特許經營模式產(chan) 生十分不利的影響。”鬱瑞芬說,因部分品牌特許加盟管理混亂(luan) ,消費者儲(chu) 值卡無法消費或提現、特許經營人加盟費和保證金被品牌方侵占等情況時有發生。她建議,加快研究出台規定,防範因企業(ye) 經營不善、卷資潛逃等導致加盟商無法收回預繳加盟費,規避消費者儲(chu) 值卡內(nei) 資金無法使用和提現的情況。

  針對食品連鎖經營行業(ye) 集中出現的價(jia) 格違法問題,她建議嚴(yan) 格執行反壟斷法,規範頭部企業(ye) 的投資和並購行為(wei) ,預防壟斷行為(wei) 侵犯供應商和消費者權益。要對有價(jia) 格違法線索的案件進行立案,通過曝光典型違法案例規範行業(ye) 公平競爭(zheng) 營商環境,對市場信譽高的食品連鎖經營企業(ye) 給予金融支持,提高企業(ye) 融資能力和水平,鼓勵優(you) 秀食品連鎖經營企業(ye) 融資、貸款和上市。

  如何根治惡意索賠行為(wei)

  記者調查發現,惡意索賠行為(wei) 也是困擾很多小店的問題。一方麵反映了小店店主法律意識淡薄,維權能力弱,另外一方麵也顯示惡意打假的機構或公司鑽了法律的空子,這樣的行為(wei) 亟須得到糾正。

  鬱瑞芬發現,職業(ye) 打假人出現以來,對於(yu) 增強消費者權利意識、運用懲罰性賠償(chang) 機製、打擊生產(chan) 經營者違法行為(wei) 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公司化運作“知假買(mai) 假”等惡意索賠行為(wei) ,強占行政司法資源,擾亂(luan) 市場經營秩序。

  她認為(wei) ,“知假買(mai) 假”等惡意索賠行為(wei) 存在團夥(huo) 化職業(ye) 化、小額多頻索賠、營造灰色產(chan) 業(ye) 、造假構陷企業(ye) 違法等特點。現實中,此類事件因舉(ju) 證難、索賠數額小、頻次多,很難達到刑法立案標準,企業(ye) 往往隻能吃“啞巴虧(kui) ”。

  國內(nei) 一些地方已有成功治理的經驗,值得借鑒。比如,北京市海澱區市場監管局與(yu) 美團外賣平台,針對虛構事實進行惡意索賠行為(wei) ,建立了將涉嫌違法線索移交公安機關(guan) 處理的協同治理機製。2023年,警方破獲多起惡意索賠案件,抓捕40餘(yu) 人,累計幫助商戶挽回經濟損失2400萬(wan) 元;山東(dong) 省淄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明確規定惡意索賠的具體(ti) 情形。

  對此,鬱瑞芬認為(wei) 應通過國家層麵立法形式,設立惡意索賠行為(wei) 的判定標準,並與(yu) 消費維權進行有效區分。進一步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規定的懲罰性賠償(chang) 細則,減少裁量空間,為(wei) 控製惡意索賠人員濫用“懲罰性賠償(chang) ”提供法律解釋。

  她還建議司法機關(guan) 與(yu) 市場監管部門聯合出台“優(you) 化投訴舉(ju) 報處理機製的指導意見”,對認定為(wei) 惡意投訴舉(ju) 報行為(wei) 的不予受理,已受理的終止調解並告知相關(guan) 人員。鼓勵市場主體(ti) 及時向轄區信訪、市場監管部門共享惡意索賠人員信息,如全國12315、12345等政府投訴平台可共享信息,減少非正常投訴占用行政資源。

  另外,她建議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及相關(guan) 行業(ye) 組織,依據惡意投訴舉(ju) 報行為(wei) 判定標準,匯集各企業(ye) 反饋的惡意索賠人員名錄及案件,定期通報行政、司法、信訪、信用管理等部門,防範濫用投訴舉(ju) 報訴訟權利。

  讓“小個(ge) 體(ti) ”迸發“大能量”

  “一個(ge) 3-5平方米的小鋪,往往是一個(ge) 家庭的生計來源。它一頭連著從(cong) 業(ye) 者的生計,一頭連著社會(hui) 煙火氣……隻有讓個(ge) 體(ti) 戶‘鋪天蓋地’,國家經濟才能頂天立地。”全國政協委員、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建議,在政府方麵,加大稅費減免緩繳力度,進一步規範“稅外收費”,取消不合理收費;推出專(zhuan) 門的公益性補助,對個(ge) 體(ti) 工商戶的房屋租金進行補貼;推進柔性執法,對個(ge) 體(ti) 工商戶輕微違法行為(wei) ,依法不予處罰或從(cong) 輕、減輕處罰。

  為(wei) 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ye) 發展,2019年以來,財政部、稅務總局出台小型微利企業(ye) 稅收優(you) 惠辦法。2022年12月,國家進一步優(you) 化政策,明確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wan) 元但不超過300萬(wan) 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ye) 所得稅的優(you) 惠政策。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吳惠芳指出,按此政策,一旦當年度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00萬(wan) 元,當年度享受的優(you) 惠就會(hui) 被全部取消,並全額按25%的稅率繳納企業(ye) 所得稅。

  他舉(ju) 例說,某一企業(ye) 當年企業(ye) 利潤為(wei) 299萬(wan) 元時,企業(ye) 所得稅為(wei) 14.95萬(wan) 元,而當年利潤達到301萬(wan) 元時,企業(ye) 所得稅一下子增加到75.25萬(wan) 元。

  吳惠芳表示,這個(ge) 政策導致一些個(ge) 體(ti) 老板出現“躺平”心態,或是既想把業(ye) 務做大做優(you) ,又擔心繳稅方麵“不劃算”,更有人遊走在“逃稅”的邊緣。

  為(wei) 此,他建議進一步優(you) 化調整小型微利企業(ye) 稅收優(you) 惠方式,對超出300萬(wan) 元的部分進行全額征收,300萬(wan) 以內(nei) 的仍按小型微利企業(ye) 享受稅收優(you) 惠,或者擴大小微企業(ye) 優(you) 惠政策適用企業(ye) 範圍,進一步減稅降負。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黨(dang) 組書(shu) 記沈海斌一直對個(ge) 體(ti) 工商戶十分關(guan) 注。去年3月30日,江蘇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在冊(ce) 個(ge) 體(ti) 工商戶總量破千萬(wan) 的省份。

  作為(wei) 扶持個(ge) 體(ti) 工商戶發展聯席會(hui) 議的牽頭部門,沈海斌所在的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這幾年持續推進扶持政策,助力小店經濟為(wei) 整體(ti) 發展注入活力。

  2022年,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製定出台扶持個(ge) 體(ti) 工商戶發展21條,去年又提請省政府出台促進個(ge) 體(ti) 工商戶高質量發展18條。

  為(wei) 小店降本減負。截至2023年年末,江蘇新增減免個(ge) 體(ti) 工商戶稅費超215億(yi) 元,減免失業(ye) 保險費、工傷(shang) 保險費2.67億(yi) 元。全省發放“蘇崗貸”等政策性貸款超234億(yi) 元。去年,江蘇還成為(wei) “個(ge) 轉企”7個(ge) 試點省份之一。僅(jin) 去年,全省“個(ge) 轉企”數量就達到3942家。

  江蘇還先後出台1.0版和2.0版免罰輕罰規定,細化5類24項認定標準。建立不予處罰清單和減輕處罰清單,2022年以來結合認定標準,先後對4.4萬(wan) 經營主體(ti) 的輕微違法行為(wei) 實施了免罰輕罰。如何做到寬嚴(yan) 相濟、過罰相當、懲教並舉(ju) ,在沈海斌看來,基層執法部門必須在案件辦理的實踐中善於(yu) 總結經驗,解決(jue) 問題。

  江蘇省市場監管部門已經通過國家企業(ye) 信用信息公示係統實現了信用修複全程電子化,經營戶通過“江蘇市場監管”微信公眾(zhong) 號可以實現信用修複“掌上辦”。符合最低公示期限以後就可以申請信用修複,最長17天內(nei) 就可以辦成。

  “我們(men) 正在研究出台3.0版免罰輕罰規定,實施更有溫度的執法。”沈海斌表示,“首違不罰”“輕微不罰”的最終目的是引導經營主體(ti) 不違法、少違法,給予輕微違法經營者自我改正的機會(hui) ,提振經營信心、激發發展活力。他們(men) 將進一步暢通個(ge) 體(ti) 工商戶訴求反映渠道,全麵開展分型分類培育,在優(you) 化審批、稅費減免、金融支持等方麵加大幫扶力度,促進“小個(ge) 體(ti) ”迸發“大能量”。

  全國政協委員、合興(xing) 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洪明基認為(wei) ,連鎖經營企業(ye) 具有門店網點多、就業(ye) 人員密集、經濟規模效應大等特征,在用工方麵具有高峰-低穀的周期性特點,需要在運營高峰期大量使用人手。因此,以小時工為(wei) 主要形式的非全日製用工、新就業(ye) 形態等靈活多樣的用工,成為(wei) 企業(ye) 當前的迫切需要。多樣的用工形式突破了傳(chuan) 統的全日製用工模式,適應了用人單位靈活用工和勞動者自主擇業(ye) 的需要,已成為(wei) 促進就業(ye) 的重要途徑。

  在洪明基看來,當前零售、餐飲、生活服務等商貿流通企業(ye) 使用非全日製用工等多種方式用工麵臨(lin) 諸多挑戰:首先是一些用工企業(ye) “審批難”;其次是一些非全日製用工“參保難”;再次是一些非全日製用工“辦稅難、征管難”;最後是一些非全日製用工工作時限難以滿足實際需求。

  洪明基建議,廢止1994年發布的《勞動部關(guan) 於(yu) 企業(ye) 實行不定時工作製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製的審批辦法》,取消不定時工作製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製的審批。出台明確的非全日製等靈活用工政策指引,鼓勵各地采取數字化、信息化手段開展備案工作。

  此外,洪明基還建議延長非全日製用工工作時長為(wei) 每天不超過6小時,每周不超過36小時,並出台相應支持政策。

  “實施分型分類,有助於(yu) 個(ge) 體(ti) 工商戶感受到政策紅利,不同成長階段的個(ge) 體(ti) 工商戶可享受到更貼近需求的服務。”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登記注冊(ce) 局局長任端平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