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度走高不乏爭議,中國微短劇將何往?
中新社北京3月25日電 (記者 高凱)近年來,中國網絡微短劇以迅猛繁茂之態進入公眾(zhong) 視野,快節奏、多反轉等獨特的魅力使其在短時間內(nei) 便獲得大量關(guan) 注和喜愛。
《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國內(nei) 微短劇市場規模達到373.9億(yi) 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7.65%。同時,網絡微短劇在海外也受到熱捧,根據美國Sensor Tower的數據,2023年,一款名為(wei) ReelShort的應用軟件在美國下載量超千萬(wan) ,在應用軟件娛樂(le) 類排行榜上,多次成為(wei) 最受歡迎的應用之一。據悉,這款軟件由中國公司打造,專(zhuan) 門針對海外微短劇市場。
爆發式增長的海內(nei) 外市場規模,用戶人數的持續上升,讓網絡微短劇行業(ye) 在極速前行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並引發爭(zheng) 議。比如,一些微短劇內(nei) 容中存在的低俗、粗糙和失範問題。
對此,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副主任呂帆表示,與(yu) 傳(chuan) 統劇集相比,時長大大縮短的微短劇滿足了當代人碎片化的審美需求,然而也正是因為(wei) 體(ti) 量小、製作周期短,加之需要在短時間內(nei) 抓住觀眾(zhong) 贏取流量,市場上出現了一些模仿、抄襲的作品,出現了隻注重情節衝(chong) 突和懸念,忽略人物塑造和故事的深度等情況,但這絕非“必然”。
呂帆表示,微短劇的精品化是完全可能並值得期待的。目前市場上的微短劇大多以情感、娛樂(le) 等題材為(wei) 主,而實際上,有更廣闊的創作空間和可能性,“短”不代表不可以“精”。幾分鍾的時間內(nei) ,創作者仍然可以通過精心策劃和剪輯,講述一個(ge) 完整、有深度的故事,這考驗的是主創在“螺螄殼裏做道場”的能力。
呂帆指出,隨著市場快速發展,微短劇已吸引到越來越多專(zhuan) 業(ye) 能力更強的創作者“入場”。一些平台出於(yu) 長遠發展考慮,也在構建微短劇精品支持體(ti) 係,這些都將助力微短劇朝著精品化、多元化、專(zhuan) 業(ye) 化方向發展。隨著市場競爭(zheng) 加劇和觀眾(zhong) 品位的提升,一些低俗、粗糙、無營養(yang) 的內(nei) 容將逐漸被淘汰,高品質、有深度、有創意的作品將受到更多關(guan) 注和追捧。
事實上,爭(zheng) 議之外,微短劇也已經有不少亮眼表現,包括鄉(xiang) 村文旅題材、影視IP衍生等在內(nei) 的多部作品不僅(jin) 製作精良,而且多有巧思,贏得了流量和口碑。
在呂帆看來,微短劇作為(wei) 一種新型的網絡影視形態,其走上精品化之路尚需時間。就像當年的網劇一開始也曾出現低質、惡俗等內(nei) 容問題,但在政府加強監管和行業(ye) 自身的迭代發展之中,“內(nei) 容為(wei) 王”已經成為(wei) 行業(ye) 共識。微短劇走向“精品化”,也需要行業(ye) 本身的吐故納新。
2022年11月,官方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網絡微短劇管理 實施創作提升計劃有關(guan) 工作的通知》,提出開展“小程序”類網絡微短劇專(zhuan) 項整治,加強規範管理,實施創作提升計劃等多方麵管理舉(ju) 措。
呂帆說,隨著監管部門加強對微短劇市場監管力度,市場將進一步規範化,微短劇的不斷迭代成長中,相信“霸道總裁”類劇情不會(hui) 長期占據觀眾(zhong) 的眼球。
針對中國微短劇在海外的發展,呂帆指出,除了全新的快節奏講故事方式,中國微短劇的製作模式對海外而言也是全新的。隨著海外觀眾(zhong) 對中國微短劇劇情模式逐漸熟悉、海外製作方對微短劇製片方式加深了解,中國微短劇也將麵臨(lin) 新的市場競爭(zheng) ,想要在海外“長紅”,需要不斷追求高質量創新和成長。(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