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創新“大思政課”引領新時代青年
【光明論壇】
登上國之重器“東(dong) 方紅3”科考船,在流動的碧海波濤之上學習(xi) 海洋及海洋調查的基本知識,聆聽思政課教師講授中華民族實現海洋強國夢想的“規劃圖”……自2020年以來,已有來自全國10餘(yu) 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00餘(yu) 名師生參與(yu) 學習(xi) 中國海洋大學開設的“海洋科考認知實踐”公共選修課。這堂開在大海上的流動“大思政課”,將海洋科考知識與(yu) 思想價(jia) 值引領相結合,寓價(jia) 值觀引導於(yu) 知識傳(chuan) 授之中,探索出一條高質量建設“大思政課”的新路。
2019年3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為(wei) 新時代思政課的改革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思政課是解決(jue) “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個(ge) 根本問題、落實立德樹人這個(ge) 根本任務的重要課程。培養(yang) 能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大思政課”要善用之,而且“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五年來,各地高校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創新,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師資”,提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hui) 大課堂協同育人實效。流動的“大思政課”秉持因地製宜、因時製宜、因材施教的理念,融思想性、理論性、實踐性、親(qin) 和力和針對性於(yu) 一體(ti) ,為(wei) 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三全育人”理念、助力海洋強國建設注入更多力量。
流動的“大思政課”孕育藍色夢想。“為(wei) 學須先立誌。誌既立,則學問可次第著力。立誌不定,終不濟事。”培養(yang) 能擔負建設海洋強國重任的高素質人才,首要的是引導學生樹立藍色夢想,將個(ge) 人成長與(yu) 價(jia) 值實現融入國家海洋強國建設的重大戰略和進程中。流動的“大思政課”,讓學生得以置身於(yu) 科考的現實環境中,真切感悟海洋科考人員的奮鬥曆程,切身體(ti) 會(hui) 科考人員“不畏艱險、敢為(wei) 人先”的奮鬥精神。我國海洋科技事業(ye) 在篳路藍縷中啟航,到今天已實現逐夢深藍的曆史性飛躍,這是一代代海洋工作者接續奮鬥的結果。流動的“大思政課”用海洋工作者的奮鬥曆程和祖國海洋建設成就激勵青年學生胸懷“國之大者”,鼓舞他們(men) 的鬥誌、磨煉他們(men) 的品格、啟迪他們(men) 的創造,自覺將謀海濟國的信念譜寫(xie) 在蔚藍的青春畫卷上,真正成為(wei) 一名專(zhuan) 注浩海求索、立誌向海圖強的新時代建設者。
流動的“大思政課”涵養(yang) 海洋胸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從(cong) 古至今,一代代中華兒(er) 女踏海而行,外展求新。從(cong) 徐福東(dong) 渡到鄭和下西洋,再到如今共建“一帶一路”的宏偉(wei) 藍圖,中華民族曆來有著深厚的海洋情結和廣闊的海洋胸懷。流動的“大思政課”上,青年學子置身於(yu) 寬廣的大海上,將激發其在百舸爭(zheng) 流中向海弄潮的幹勁,涵養(yang) 其如海洋般遼闊的胸懷。一方麵,引導青年學子胸懷理想、誌存高遠,將“建設海洋強國,功成必定有我”的觀念根植於(yu) 心,積極投身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wei) 大實踐中。另一方麵,鼓勵青年學子用開放的眼光認識世界、融入世界,在成長中更加理性包容、自信自強,真正成為(wei) 既具有國際眼光又具有家國情懷的新時代高素質人才。
流動的“大思政課”培養(yang) 創新精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創新是一個(ge) 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ge) 國家興(xing) 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在海洋強國建設中,我們(men) 麵臨(lin) 的海洋充滿了未知,需要大批一流的海洋創新人才來奮力開拓。海洋科技發達是海洋強國的重要標誌。“東(dong) 方紅3”科考船作為(wei) 我國自主創新研發的新一代深遠海科學考察實習(xi) 船,標誌著我國海洋科技創新的重大進步。在此設置課堂,可以讓更多學生了解我國海洋科技創新成就,更有效激發青年學子對科技自主創新的堅定信念和對海洋求索拓新的渴望,播撒培養(yang) 海洋創新人才的種子。
流動的“大思政課”激發人海和諧共生意識。我們(men) 人類居住的這個(ge) 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ge) 孤島,而是被海洋聯結成了命運共同體(ti) ,各國人民安危與(yu) 共,因此我們(men) 要像對待生命一樣關(guan) 愛海洋。海上“大思政課”給學生提供了近距離關(guan) 心海洋、認識海洋、思考海洋的機會(hui) ,引導學生們(men) 深度思索人類與(yu) 海洋的關(guan) 係,傳(chuan) 遞人類與(yu) 海洋和諧共生的命運共同體(ti) 思想。隻有真正關(guan) 心海洋、愛護海洋,才能可持續地經略海洋,做到人類與(yu) 海洋和諧共生,這是關(guan) 係到人類未來福祉的根本之策。
(作者:張運君、於(yu) 佩岐,分別係中國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院長、教授,山東(dong) 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研究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