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天津:沉浸式讀懂文物 “板凳上的博物館”係列課程開講

發布時間:2024-03-27 10:4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天津3月26日電(王在禦)為(wei) 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青少年對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學習(xi) 掌握,構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體(ti) 係及形成館校協同育人良好局麵中的作用,3月26日,2024“板凳上的博物館”係列課程在天津博物館開講。

  今年首場課程,天津博物館邀請了天津市第二十中學的180名學生走進展廳,並采用創新授課方式,以“雙師講堂”的形式開展。活動中,該館與(yu) 二十中學曆史、地理等學科教師進行多科聯動、雙向互動。

  課程以運河為(wei) 主題,該館宣教部老師依托館內(nei) 的曆史資料和文物展品,重點講述天津作為(wei) 運河沿岸重要城市,與(yu) 運河互相依存,最終因河而興(xing) 的發展曆程,以及運河如何帶動天津城市發展與(yu) 特色文化形成。此外,二十中學教師帶領學生們(men) 梳理從(cong) 隋唐大運河到京杭大運河的發展進程,探究運河沿線的氣候、水文、地質等特征。“雙師”配合,運用唯物史觀分析理解運河與(yu) 沿線城市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的關(guan) 係,啟發學生理解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保護。

  除了以運河為(wei) 主題的課程外,同時還開設了《博物館裏探尋中華文明起源》和《文物中的二十四節氣》兩(liang) 門課程。分別以天津博物館展覽《肇基文明—天津博物館藏商周文物特展》《歲華紀麗(li) —天津博物館藏二十四節氣文物展》為(wei) 依托,通過授課教師講述的藏品及藏品背後的故事,喚起同學們(men) 對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愛。

  天津市第二十中學地理教師李煜表示,走進天津博物館,將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與(yu) 學科知識有機融合,可以讓學生們(men) 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jia) 值觀和世界觀。

  除此以外,該館正在展覽的“線走豐(feng) 姿——館藏明清書(shu) 法精品展”也於(yu) 3月26日調陳上新,新上展品13件/套均為(wei) 明清時期著名書(shu) 家代表作。其中,明代祝允明草書(shu) 《詠懷古跡五首》卷、文徵明行書(shu) 李白詩卷為(wei) 首次亮相;另有明代文徵明楷書(shu) 《常清靜經》冊(ce) 、趙宧光篆書(shu) 七言詩句軸、董其昌行書(shu) 臨(lin) 實際禪師碑帖軸,清代傅山草書(shu) 七絕詩軸、金農(nong) 隸書(shu) 《憺道人梅花歌》軸、何紹基行書(shu) 蘇軾《書(shu) 求墨》軸等兼具藝術審美、學術研究價(jia) 值的精品力作與(yu) 觀眾(zhong) 見麵。(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