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自然 回歸本源 廣西掀起綠色殯葬新風
在蒼鬆翠柏間、在重茵疊翠處、在潮起浪卷中……近年來,樹葬、花葬、拋撒葬(含海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方式,正逐漸成為(wei) 廣西群眾(zhong) 安放逝者的新選擇。廣西舉(ju) 辦節地生態安葬活動11年來,共安葬骨灰19202例,節地生態安葬點擴大至12個(ge) 市縣18個(ge) 示範點,八桂大地正在掀起一陣綠色低碳殯葬新風。
因地製宜推出多種節地生態葬
3月27日,記者來到南寧市馬嶺公益性公墓(南寧市人文紀念園)的“花錦園”區域,800株山茶花含苞待放、生機勃勃。它們(men) 跟前,都預留有一個(ge) 小石碑覆蓋。
“隨著節地生態安葬的推廣與(yu) 普及,不少人希望在逝世後‘回歸自然’。”南寧市殯葬服務管理處主任胡鑫寧介紹,南寧市馬嶺公益性公墓是南寧市的重大民生項目,目前首創公益樹葬、公益骨灰深埋、崖坡葬等新的葬式葬法,其中“花錦園”是近年來新啟用的節地生態葬安葬區,目前提供樹葬、花壇葬等綠色環保生態葬式。
“樹葬讓人回歸大自然,骨灰降解之後,還會(hui) 讓樹木茁壯成長……以後我們(men) 看到蔥蔥綠色就像看到親(qin) 人一樣。”正在“花錦園”祭奠的張女士說。
祖籍廣西北海、久居台灣的勞開村選擇“海葬”來踐行綠色殯葬的理念。去年,他與(yu) 來自廣西的百餘(yu) 戶家庭在北海民政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將先人骨灰護送上船並駛向指定海域投放大海,完成了先人遺願。
當前,廣西各地因地製宜探索多種形式的生態葬,除上述節地生態安葬方式外,還有壁葬、草坪葬、骨灰格位葬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安葬方式,極大滿足當前廣大群眾(zhong) 對於(yu) 節地生態安葬的需求。
“節地生態安葬活動不僅(jin) 有效促進了土地資源循環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更讓殯、葬、祭等傳(chuan) 承上千年的安葬祭祀活動回歸自然、回歸本源。”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出台補貼政策促新風
近年來,廣西各地群眾(zhong) 對節地生態安葬的接受度日益提高,除了與(yu) 思想觀念轉變等有關(guan) ,還與(yu) 補貼鼓勵政策密不可分。
3月16日,在貴港市福泰園公益性公墓業(ye) 務大廳內(nei) ,市民林女士正在為(wei) 逝去的親(qin) 人辦理節地生態安葬相關(guan) 業(ye) 務,她選擇該墓園提供的花壇葬業(ye) 務,“與(yu) 動輒花費數萬(wan) 元的傳(chuan) 統殯葬相比,節地生態安葬不僅(jin) 不需要花錢,還能享受一定獎補,大大減少家庭喪(sang) 葬費用支出”。
“對於(yu) 參加樹葬、壁葬等生態節地葬的家庭,我們(men) 還按每例骨灰800元標準補貼。”貴港市民政局副局長諸葛頌良表示,在堅持公益性公墓保障安葬服務基本需求的同時,2015年,貴港市還出台相關(guan) 補貼實施辦法,鼓勵引導更多群眾(zhong) 選擇節地生態安葬方式。
“通過實施補貼政策,越來越多的逝者家屬選擇參與(yu) 節地生態安葬活動。”玉林市殯儀(yi) 館館長趙奎表示。
實施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是通過以獎代補措施推動惠民殯葬政策從(cong) “殯”向“葬”延伸的重要舉(ju) 措。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2013年以來,自治區民政廳堅持不懈在全區統一組織開展節地生態安葬活動,目前,對於(yu) 選擇節地生態安葬的家屬,自治區給予每例800元獎補。
當前,廣西壯族自治區已累計投入公益金約5000萬(wan) 元用於(yu) 支持和鼓勵各地開展節地生態安葬和獎補工作,節地生態安葬被越來越多的群眾(zhong) 認可和支持,通過這項活動累計為(wei) 群眾(zhong) 節約喪(sang) 葬費用近4.5億(yi) 元。
讓“綠色殯葬”理念深入人心
為(wei) 了讓“綠色殯葬”理念深入人心,廣西各地民政部門進行了有益探索。
梧州市民政局局長黃繼宗介紹,他們(men) 聯合有關(guan) 部門開展違規墳墓整治規範工作,同時深化全市11個(ge) 市級紅白事服務中心試點工作,建立完善村級“一約四會(hui) ”,把綠色安葬和治喪(sang) 規範納入村規民約,積極推進紅白事文明操辦。
玉林市民政局副局長戴海平介紹,玉林市通過探索建設生態安葬者、烈士英雄、遺體(ti) 器官捐獻者紀念園以及探索建立與(yu) 綠色節地生態安葬方式相應的服務內(nei) 容,持續提升節地生態安葬服務水平。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當前,他們(men) 一方麵加強殯葬改革政策宣傳(chuan) ,利用清明、“三月三”等傳(chuan) 統節日開展主題宣傳(chuan) ,持續推進節地生態安葬活動,提高群眾(zhong) 對殯葬改革、移風易俗的知曉度;另一方麵,落實農(nong) 村公益性公墓獎補政策,推進農(nong) 村公益性公墓建設。
據介紹,廣西各級民政部門還將探索進一步提高海葬、樹葬、花壇葬等不保留骨灰的生態安葬獎補標準,鼓勵引導更多群眾(zhong) 參與(yu) 綠色殯葬、文明殯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