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寧夏固原:教育矩陣為少先隊校外實踐賦能

發布時間:2024-04-10 11:2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一家農(nong) 業(ye) 企業(ye) ,看到家鄉(xiang) 的馬鈴薯被製作成烤薯球、爆蛋橢圓薯餅三明治、咖喱芝士醬薯角時,10歲的固原市原州區第十一小學五年級(5)班學生劉柏屹感歎:“這些美食是農(nong) 業(ye) 科技賦予的。”

  2023年,劉柏屹參加了由團固原市委組織的少先隊校外實踐活動。以少先隊員的身份參加活動,他有了強烈的歸屬感,在參觀六盤山紅軍(jun) 長征紀念館、姚磨村農(nong) 業(ye) 科技園等地時,他說:“原來家鄉(xiang) 發展的背後是很多人在接續奮鬥。做社會(hui) 有用之人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知識儲(chu) 備。我決(jue) 心今後注意學習(xi) 積累新知識。”

  14歲的曹媛媛就讀於(yu) 固原市第八中學八年級(9)班,她也參加了校外實踐研學活動。在六盤山紅軍(jun) 長征紀念館聆聽“紅軍(jun) 母親(qin) ”思政課後,她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為(wei) 國家和人民作出的犧牲和奉獻。

  團固原市委努力用好少先隊校外實踐活動品牌,依托本地紅色資源、農(nong) 業(ye) 資源、曆史文化等資源,以寓教於(yu) 實踐的形式,引導全市少年兒(er) 童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自覺做共產(chan) 主義(yi) 事業(ye) 接班人。

  從(cong) 問題出發,盤活優(you) 質社會(hui) 資源

  團固原市委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好新時代少先隊工作,努力破解這項工作中的難題。

  團固原市委書(shu) 記李樹榮組織團幹部聯合固原市教體(ti) 局,麵向全市各學校摸底統計少先隊員主動參與(yu) 校外實踐活動情況,聯係市直7所學校的少先隊輔導員,了解少先隊社會(hui) 化工作開展情況和校外實踐體(ti) 驗活動計劃,還與(yu) 部分家長交流校外實踐活動想法。

  “內(nei) 容較單一,場地局限在家門口或小區內(nei) 、缺陣地。”少先隊輔導員們(men) 普遍反映,以前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以進社區宣講和就近誌願服務為(wei) 主的活動,對少年兒(er) 童的吸引力不強,建議“喚醒”固原豐(feng) 富的紅色資源、曆史資源、文化資源,以契合少年兒(er) 童認知特點的方式,構建立足校內(nei) 、拓展校外的少先隊社會(hui) 化工作體(ti) 係。

  也有一些家長提出,當下,各類童書(shu) 繪本、動漫卡通、兒(er) 童玩具等少兒(er) 文化產(chan) 品多樣。少年兒(er) 童正被傳(chuan) 統與(yu) 現代、東(dong) 方與(yu) 西方等不同文明浸潤影響,“亟須重視孩子們(men) 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綜合素養(yang) 教育,明確‘該讓他們(men) 看什麽(me) 、學什麽(me) 、成為(wei) 什麽(me) 樣的人’。”

  收集到這些反饋後,團固原市委動員全市各級團組織,全麵梳理、主動對接本地適宜開展少先隊校外社會(hui) 實踐教育的優(you) 質社會(hui) 資源,聯係確定了9類教育基地,包括紅色教育、曆史文化、法治教育等。

  去年,團固原市委已經在全市範圍內(nei) 推出了首批55家為(wei) 青少年提供免費參觀研學服務的教育基地,其中,多數是團固原市委曆次開展少先隊員校外社會(hui) 實踐教育活動的“老搭檔”;成立不久的原州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主題教育館等,也積極加入服務少先隊工作的團隊。

  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見世麵、長見識

  為(wei) 了發揮好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團固原市委在授牌前製訂了活動實施細則。例如,對基地實行動態管理評價(jia) 考核機製,要求基地每年向團市委開展1次申報和複核,合格者可繼續命名,未達繼續認定條件將被摘牌。

  團固原市委將55家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的40個(ge) 串聯起來,製訂了5條青少年紅色研學線路,包括紅色基因傳(chuan) 承之旅、絲(si) 路文化追尋之旅、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之旅等,還繪製了固原市青少年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打卡地圖,印製擺放在各基地,各學校結合主題隊日和隊會(hui) 向少先隊員和共青團員開展線下推介,團組織也通過團屬新媒體(ti) 平台在線推廣。

  “總體(ti) 構想將分散在市域內(nei) 的、權屬關(guan) 係不同的資源整合起來,構建一個(ge) 係統立體(ti) 多元免費的校外實踐教育網絡。”李樹榮說,路線的設置,是固原共青團的團幹部們(men) 按類別整合的。設置打卡的初衷是為(wei) 了激發少先隊員參與(yu) 興(xing) 趣,完全采取自願、不強製攤派。

  一名給孩子報名參加活動的家長說:“社會(hui) 是豐(feng) 富廣闊的大課堂。這種串點成線的形式避免了活動基地各自為(wei) 政,盡可能讓孩子參加多樣化的實踐活動。”

  “為(wei) 保障活動持續開展,城區學校少年兒(er) 童的紅色研學活動目前由第三方機構承辦,屬半公益性質。”李樹榮介紹,這些活動內(nei) 容以“看家鄉(xiang) 發展變化”為(wei) 主,旨在引領城區少年兒(er) 童在國防教育、紅色教育、勞動教育中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另外,還向鄉(xiang) 鎮學校少工委發出通知,可有序推薦鄉(xiang) 鎮學校少先隊員和共青團員免費參加校外實踐活動,引導鄉(xiang) 村孩子見世麵、長見識,活動範圍今後將擴大至自治區內(nei) 外。

  在曹媛媛看來,讀萬(wan) 卷書(shu) 和行萬(wan) 裏路一樣重要,“校外實踐活動讓我實現了‘走出校園、到家鄉(xiang) 的四處看一看’的願望。通過了解家鄉(xiang) 這片紅色土地的曆史、感悟蘊含其中的長征精神,我決(jue) 心今後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和實踐能力,爭(zheng) 取早日入團。”

  為(wei) 少年兒(er) 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校外輔導員是少先隊員的親(qin) 密朋友和指導者之一,這些來自全市範圍內(nei) 熱心少先隊事業(ye) 的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團員、青聯委員、青年誌願者、社會(hui) 工作者等先進群體(ti) 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李樹榮介紹,其中多人是校外實踐教育基地負責人或講解員,能直接參與(yu) 並促進教育基地的常態化運行。

  43歲的固原市圖書(shu) 館館長文繼芬曾在村小和縣中任教,擔任過少先隊輔導員和校團委書(shu) 記,去年9月被團固原市委選聘為(wei) 少先隊校外輔導員。

  她在圖書(shu) 館、鄉(xiang) 村中小學或社區參加過多次少先隊校外輔導活動,包括朗誦藝術輔導培訓、國學講座、傳(chuan) 統文化體(ti) 驗、閱讀分享會(hui) 、家庭教育講座活動等。

  文繼芬觀察到,絕大多數少先隊員參加過幾次閱讀分享會(hui) 後,不用督促,就會(hui) 自覺拿起一本感興(xing) 趣的書(shu) 靜下心來閱讀。少先隊員之間逐漸形成了愛讀書(shu) 、讀好書(shu) 、善讀書(shu) 的氛圍,“一些孩子讀過一定數量的書(shu) 籍後,散發出的是陽光自信的精氣神”。

  “對於(yu) 少先隊工作者來說,教育好、引領好新時代的少年兒(er) 童,真正把道理講到孩子們(men) 心坎上、贏得孩子們(men) 的信任和喜歡,並不容易。”文繼芬說,今後她將以圖書(shu) 館為(wei) 陣地,以誌願服務的形式,當好黨(dang) 的少年兒(er) 童思政工作者,幫助他們(men)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固原共青團逐步構建起了集紅色教育、勞動教育、國防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於(yu) 一體(ti) 的青少年校外實踐教育矩陣。”李樹榮表示,將持續深化團教協作,更緊密銜接黨(dang) 團隊育人鏈條,結合青年講師團、校外輔導員素質提升計劃,進一步提升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活動質量,將固原市脫貧攻堅史、生態建設史、民族團結史等優(you) 質教育資源集納到實踐基地,讓少先隊員和共青團員有更強的體(ti) 驗感和收獲感,讓每個(ge) 實踐基地都能發揮持久深刻的教育作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