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國寶畫重點|“繁花”世界裏,藏著海上絲綢之路上重要一站

發布時間:2024-04-11 15:20:00來源: 新華社

  十裏洋場的上海,最以商貿為(wei) 名。其實,上海的國際貿易中心地位,不隻是在開埠後。早在唐宋時期,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的青龍鎮就作為(wei) 海上絲(si) 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成為(wei) 長三角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

  根據考古發掘,青龍鎮出土了可複原瓷器6000餘(yu) 件,它們(men) 與(yu) 韓國馬島沉船、日本福岡(gang) 博多遺址出土的瓷器組合非常相似。可以說,當時來自浙江、江蘇、福建等產(chan) 地的瓷器、茶葉等大宗商品,就是順著水路來到“上海第一港”青龍鎮,再由河海運往世界各地。

  隆平寺塔始建於(yu) 北宋天聖年間

  為(wei) 七級佛塔

  隆平寺塔與(yu) 現存的“南寺”的青龍塔

  一起構成了複原青龍鎮布局南北區域的2個(ge) 關(guan) 鍵性地標

  塔基平麵呈八邊形

  遺址保存了散水、角柱、副階寶裝蓮花柱礎等關(guan) 鍵部分

  更保存了北宋時期完整的地宮

  對研究當時民間佛教信仰和舍利瘞埋製度有重要價(jia) 值

  據文獻記載

  隆平寺塔兼具弘揚佛法和為(wei) 商船導航的功能

  作為(wei) 港口的青龍鎮崇佛之風盛行

  隆平寺塔基也出土了大量佛教文物

  據傳(chuan) 五代吳越國錢氏崇奉佛教

  很仰慕阿育王造塔的傳(chuan) 說

  隆平寺塔基地宮也出土了兩(liang) 件仿阿育王式樣的塔

  裝飾風格與(yu) 浙江東(dong) 陽南寺塔出土的塔相似

  青龍鎮市鎮規模在晚唐後逐步擴大

  職能向商業(ye) 貿易轉化

  市鎮進一步走向繁榮

  青龍鎮遺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瓷器

  和日用器物等

  不僅(jin) 體(ti) 現了當時的工藝水平

  也反映了當時民眾(zhong) 的社會(hui) 習(xi) 俗與(yu) 審美特點

  箕形硯又稱風字硯,形如簸箕

  考古出土的箕形硯多為(wei) 陶、石質地

  青銅硯較為(wei) 少見

  這枚設計精美的唐代鸚鵡銜枝綬帶紋銅鏡

  出自水井

  專(zhuan) 家仍在探尋它背後的秘密

  青龍鎮遺址還發現了很多唐代德清窯瓷器

  為(wei) 窯址以外最大量的發現地之一

  兼有不少越窯瓷器

  主要器形有碗、罐、盆等

  大部分都沒有使用痕跡

  當年德清窯產(chan) 品沿著東(dong) 苕溪順流而下到太湖

  然後沿太湖到吳淞江順流直達青龍鎮

  小部分供本地消費

  大部分再轉運銷往其他地方

  唐宋時期的青龍鎮被稱為(wei) “東(dong) 南巨鎮”,是“富商巨賈,豪宗右姓”雲(yun) 集之地。文獻記載,北宋熙寧十年(1077)青龍鎮的商稅額為(wei) 一萬(wan) 五千餘(yu) 貫,在兩(liang) 浙路各鎮中居前,即使在全國的州府一級也屬於(yu) 中上等。

  在此後的時間裏,隨著吳淞江的淤塞,其港口的職能逐漸消散,青龍鎮也隨之衰落。但作為(wei) 實證千年上海城鎮發展的寶貴資料,青龍鎮遺址的考古發現為(wei) 上海城市的發展找到了曆史脈絡和文化根基,也成為(wei) 中國對外商貿和文化史上熠熠生輝的一頁。

  監製:胡國香

  記者:胡潔菲、程思琪

  終審:張煥

  編輯:譚慧婷、王晶晶、王文源

  學術指導:上海博物館考古研究部主任黃翔、副研究員王建文

  鳴謝:上海博物館

  青浦博物館

  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