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款”土特產火出圈 看小地方如何“種出”大產業?
今年兩(liang) 會(hui) ,有一些代表、委員帶著自己家鄉(xiang) 的非傳(chuan) 統特產(chan) 來到北京,其中就包括年初靠抹茶火爆出圈的貴州銅仁。像抹茶、西洋參這樣的農(nong) 產(chan) 品,一般人的印象中都是大多來自進口。但其實,它們(men) 早就在中國生根發芽,並且無論是產(chan) 量還是質量,都位居世界前列。記者采訪中還發現,它們(men) 的國內(nei) 最大產(chan) 區都是在縣、區這樣的小地方,帶動了當地產(chan) 業(ye) 發展,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那麽(me) 小地方是如何做出了媲美國際的大產(chan) 業(ye) 呢?
抹茶是一種粉末狀的茶品,它的原料與(yu) 其他茶一樣來自茶樹上的茶青。
抹茶雖然起源在我國的隋唐,但抹茶文化後來卻在日本得以發揚。很長一段時間,都有著“世界抹茶在日本”的說法。
今年年初,隨著“全國特產(chan) 大摸底”在互聯網上掀起討論熱潮,貴州抹茶意外強勢出圈,銅仁更是有了“世界抹茶超級工廠”的稱號。光是開年的頭一個(ge) 季度,江口縣這家工廠的訂單就創了曆史新高。
現在江口縣的抹茶產(chan) 銷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產(chan) 銷總量全國第一,全球第二。這裏是如何讓抹茶重新成為(wei) 中國的新特產(chan) ,並把它發展成了麵向全球銷售的大產(chan) 業(ye) 呢?
江口縣的這家茶企原本專(zhuan) 做精品的紅茶和綠茶。10多年前,有客戶專(zhuan) 門來找抹茶,這為(wei) 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前,貴州的茶葉雖然在市場上占有一定的分量,但在品牌的打造上,並沒有占到先機。而抹茶的市場需求缺口大、相較於(yu) 紅茶和綠茶,成本更低、應用場景也廣,在國內(nei) 外也更容易打出品牌。但企業(ye) 調研發現,抹茶的製作工序與(yu) 綠茶不同,對原料品質的要求也更高。在前期種植時,對茶園修整和覆蓋等管護技術要求更加精準。要想做出好的抹茶,先得種出符合要求的茶葉。由於(yu) 初期缺乏種植管護經驗,江口縣早期做出的抹茶不僅(jin) 量少,而且質量也不高。
利用當地優(you) 質茶葉資源發展新的特色產(chan) 業(ye) ,這也是當地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廣的工作。了解到企業(ye) 的困難,江口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專(zhuan) 門成立了農(nong) 業(ye) 技術專(zhuan) 家團隊,到各個(ge) 茶園種植基地,從(cong) 選種到種植、管護,全鏈條教授技術。
為(wei) 了讓長出的茶青有個(ge) 好品質,在前一年的隆冬時節,縣裏的高級農(nong) 藝師就要指導茶農(nong) 做好冬季茶田管護,鋤草、修枝、施肥……每個(ge) 環節都不能鬆懈。
經過兩(liang) 年的摸索,當地終於(yu) 解決(jue) 了抹茶前期種植管護的難題。高品質的茶青原料讓抹茶產(chan) 業(ye) 的發展有了好的基礎。但要想在市場上有競爭(zheng) 力,抹茶的加工工藝才是關(guan) 鍵。怎麽(me) 加工出高品質的抹茶?企業(ye) 在這方麵的技術也是短板。
2016年,當地茶企開始組建專(zhuan) 業(ye) 的研發團隊到國外學習(xi) ,一邊將學成的技術進行應用,一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發突破,最終研製出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抹茶生產(chan) 線。
經過多年的調試研發,這條生產(chan) 線已經獲得了13項技術專(zhuan) 利,由茶青做成的碾茶在送入車間前,要先經過500多項農(nong) 藥殘留指標的全自動、智能化檢測,檢測合格的碾茶才能進入精深加工線進行加工。
現在,除了生產(chan) 抹茶,銅仁市也開始探索抹茶產(chan) 品的高質量全產(chan) 業(ye) 鏈打造,由政府搭建合作橋梁,通過龍頭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的方式,保障抹茶產(chan) 量,輻射帶動全省22個(ge) 縣區的61家涉茶企業(ye) 以及10萬(wan) 名茶農(nong) 抱團發展。目前上市的已經有抹茶拿鐵、抹茶餅幹等20多種產(chan) 品。
西洋參,正如它的名字,原產(chan) 於(yu) 西洋。你可知道,這名副其實的舶來品在我國國內(nei) 最大的產(chan) 區是山東(dong) 文登,每年的產(chan) 量已經接近它的原產(chan) 地加拿大。2023年這裏的西洋參總產(chan) 量達到2200噸,占國內(nei) 總產(chan) 量近60%。占全世界總產(chan) 量的30%。
說起西洋參在文登的發展,已經有40多年的曆史。
1716年,西洋參在美洲被發現,此後的很多年,一直作為(wei) 名貴藥材被歐美壟斷。20世紀70年代,我國決(jue) 定引種。
文登因地處海邊,無霜期長、加上晝夜溫差大,是適合西洋參引種的地區。1981年,文登的口子李村從(cong) 山東(dong) 省藥材公司拿到了12粒西洋參種子,在此之前,村裏的人隻聽過西洋參的名字,沒見過,更不了解該如何種植。唯一得到的信息就是西洋參得在林下種植。
山東(dong) 威海市文登區口子李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 王文水:我們(men) 24小時在這裏看守著,觀察記錄它的溫度,1981年4月20日播下了12粒種子,在1981年5月20日長出8棵苗。當時西洋參的價(jia) 格特別昂貴,從(cong) 外麵買(mai) 過來的西洋參幹品是幾千元一公斤,我們(men) 覺得這是發家致富的好項目。
雖然試種成功,但想靠有限的林下資源帶著村民致富顯然行不通。1983年,口子李村的老黨(dang) 員王繼振帶領退役軍(jun) 人王文水開始嚐試研究在山下大田種植西洋參,但這樣的嚐試連西洋參的國外原產(chan) 地也沒有成功過。
山東(dong) 威海市文登區口子李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 王文水:我們(men) 分了三個(ge) 方麵找原因,第一是溫度,西洋參怕光,需要30%的花光;第二是藥,是不是打藥出了藥害;第三是土壤,為(wei) 什麽(me) 山上種的可以,山下就不行。
經過六年的反複摸索和試驗,1989年,王文水最終掌握了西洋參從(cong) 育種到移植再到病蟲害防治的整套技術。20世紀90年代,西洋參開始在文登進行規模化的種植。到了2015年,已經成為(wei) 文登的主導產(chan) 業(ye) 。新時代,我國對農(nong) 產(chan) 品提出了更高質量的發展要求。這一年新版藥典對農(nong) 殘重金屬指標做出更為(wei) 嚴(yan) 格的規定,這讓文登的西洋參產(chan) 業(ye) 發展麵臨(lin) 新的難題。
山東(dong) 威海市文登省級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發展中心主任 穀召俊:因為(wei) 西洋參屬於(yu) 多年生長草本植物,所以必須從(cong) 養(yang) 地、管護、清洗環節控製。單獨靠政府引導,農(nong) 民不在乎,因為(wei) 隻在乎產(chan) 量,在乎最後能賣多少錢。
為(wei) 了解決(jue) 這個(ge) 難題,文登區政府在2016年設立了產(chan) 業(ye) 發展專(zhuan) 項資金,引導農(nong) 民規範種植,對於(yu) 收獲後檢測合格的西洋參,以高於(yu) 市場的補貼價(jia) 格進行收購。經過幾年的引導,文登生產(chan) 的西洋參符合藥典要求的比例已經遠遠高於(yu) 從(cong) 前。
山東(dong) 威海市文登省級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發展中心主任 穀召俊:2015年之前,農(nong) 殘、重金屬,按照2015年版藥典的標準,能有60%符合標準,通過政策杠杆的引導,現在保守地說99%符合藥典標準。
如果說農(nong) 殘、重金屬的含量決(jue) 定西洋參的基礎品質,那麽(me) 加工過程中的烘幹技術則是決(jue) 定西洋參最終品質的關(guan) 鍵因素。而這項技術,在文登多年的摸索中,已經形成自己獨特的優(you) 勢。
此外,文登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種出的西洋參有效成分皂苷含量也高於(yu) 它的國外原產(chan) 地。2016年,文登的西洋參質量已經實現國際領先。不過,當時當地隻是對參進行初加工就推入市場的做法,既沒有讓西洋參打響名聲,也沒獲得明顯的經濟效益。西洋參的發展鏈條上還有很多空白,這對當地來說,既是卡點,也是機會(hui) 。如何補齊西洋參產(chan) 業(ye) 鏈缺鏈斷鏈的地方?
這家由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文登區政府和企業(ye) 三方共同發起成立的西洋參研究院,專(zhuan) 門負責攻克限製西洋參產(chan) 業(ye) 鏈發展的關(guan) 鍵技術性問題。
2021年11月,國家相關(guan) 部門將山東(dong) 省定為(wei) 西洋參食藥同源試點省份,這意味著文登可以先行研發生產(chan) 銷售西洋參食品類產(chan) 品。這讓文登西洋參的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有了更多的可能。試點期間,研究院與(yu) 企業(ye) 合作生產(chan) 研發了40多款產(chan) 品,提前在市場投放試水,效果不錯。
2023年11月,國家正式將西洋參納入食藥同源的目錄,這段時間,各家企業(ye) 都忙著對產(chan) 品進行升級改造,研發新品、擴大產(chan) 業(ye) 鏈,希望能抓住機遇迎來企業(ye) 新發展。
山東(dong) 威海市文登省級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發展中心主任 穀召俊:2023年我們(men) 申報了國家級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準備利用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這部分資金作為(wei) 引導資金,引導文登30多家西洋參加工企業(ye) 提檔升級,由粗加工走向精加工。
堅持不懈抓好“三農(nong) ”工作,紮實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就要著眼促進農(nong) 民增收,壯大鄉(xiang) 村富民產(chan) 業(ye) 。抹茶和西洋參在當地發展的曆程也告訴我們(men) ,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不光要找準路子,還要有麵對困難的勇氣,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這樣,小地方才能做出大產(chan) 業(ye) ,不斷拓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造福一方民眾(zhong) ,助推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