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舌尖上的冬奧:文化在味蕾交融

發布時間:2022-02-08 10:18:00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

  678道各國菜品 三個(ge) 賽區一個(ge) 標準

  舌尖上的冬奧:文化在味蕾交融

  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期間,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及隨隊官員、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國際技術官員、注冊(ce) 媒體(ti) 、工作人員及誌願者、讚助企業(ye) 等各類人員匯聚京冀、逐夢冬奧。作為(wei) 重頭保障工作之一,冬奧期間的餐飲備受關(guan) 注。

  從(cong) 製定完善通用政策標準到各競賽、非競賽場館的餐飲安全防護,從(cong) 各類菜單菜品的研究製定到實行人性化的服務……冬奧餐飲服務看似簡單,背後卻“難關(guan) 重重”。本屆冬奧會(hui) ,菜單菜品設計有哪些講究?如何開展精細化的餐飲管理?契合著怎樣的辦奧理念?將帶來什麽(me) 樣的影響、意義(yi) ?中國正拿出真誠熱情、嚴(yan) 謹細致的態度,款待四方貴客。

  提供各國菜品共678道,冬奧菜單體(ti) 現包容開放

  加熱麵包,現煎肉餅,配搭生菜和醬汁,打包出餐……2月7日,在北京冬奧會(hui) 主媒體(ti) 中心智慧餐廳內(nei) ,一個(ge) 智能漢堡機器人獨立完成了全流程製作過程,出餐效率高達20秒每個(ge) ,讓外國友人直呼“Amazing!”在這裏,各樣機器人24小時“在崗”,隨時烹飪宮保雞丁、東(dong) 坡肉、煲仔飯等美食,提供豐(feng) 富、便捷的餐飲服務。

  冬奧盛會(hui) ,不僅(jin) 賽事要精彩,還要讓運動員、工作人員吃得安全舒坦。“北京冬奧會(hui) 的餐飲服務保障工作具有食品供應鏈長、供餐規模大、要求高、標準嚴(yan) 等特點,各個(ge) 環節牽一發而動全身。”北京冬奧組委運動會(hui) 服務部部長於(yu) 德斌表示,為(wei) 了確保餐飲供應穩定、充足、安全,必須調動社會(hui) 各方力量,精細籌備各項工作。

  餐飲服務對象多樣、需求各異,菜單菜品的選擇至關(guan) 重要。於(yu) 德斌介紹,在針對性地製定“基礎服務菜單”基礎上,餐飲服務處結合比賽項目特點、日程安排,詳細製定、動態調整供應方案、應急預案。如在雪上項目中,延慶和張家口賽區的室外溫度達到零下二三十攝氏度,極寒溫度、大風天氣給餐飲供應帶來不確定因素,需要把握好烹飪與(yu) 用餐的時間。

  場館工作人員在冰上、雪上項目的工作時長可達到12至16個(ge) 小時,其工作強度大、體(ti) 力消耗大。餐飲服務處副處長劉海亭介紹,一般而言,開賽初期的葷菜比例更大,幫助大家保存充沛體(ti) 力;賽程中段,因身心產(chan) 生疲勞感,需要適當提供酸甜口味食品,提升注意力;到後半段,則會(hui) 增加清熱降火的食物。

  作為(wei) 重點保障對象,運動員的飲食會(hui) 直接影響競技狀態。據介紹,北京冬奧村的運動員餐廳24小時運行,並負責向國家體(ti) 育館、國家速滑館等6個(ge) 競賽場館和2個(ge) 訓練場館配送運動員餐食。

  根據國際慣例,本屆冬奧會(hui) 專(zhuan) 門為(wei) 參賽運動員定製了菜單。為(wei) 尊重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宗教信仰和民族的飲食習(xi) 慣,菜單綜合考慮國內(nei) 國外、南方北方、鹹甜酸辣等風味偏好,體(ti) 現出包容開放的態度和國際化、精細化的服務水平。

  冬奧菜單由運動、營養(yang) 、餐飲多個(ge) 專(zhuan) 家團隊針對食材成分、菜品規格、製作流程等進行研究,在北京冬奧組委、冬奧村(冬殘奧村)餐飲服務商和營養(yang) 師的指導下製定完成,並經國際奧委會(hui) 審核同意。冬奧食堂設世界餐台、亞(ya) 洲餐台、中餐餐台、明檔、披薩與(yu) 意大利麵餐台、沙拉台和調味品台、鮮果台、麵包和甜品台等12種餐台,提供來自世界各地的特色菜品共678道。每天約提供200道菜品供食用,以8天為(wei) 一個(ge) 周期進行輪換。

  在菜品結構方麵,菜單設計的中、西餐的比例為(wei) 3∶7,食材品種超過400種,嚴(yan) 格排除胡椒等食源性興(xing) 奮劑食材。如,披薩類包括瑪格麗(li) 特披薩、煙熏雞肉披薩、培根洋蔥披薩等9種,意大利麵類包括意式螺絲(si) 麵、意式斜管麵、意式蝴蝶麵等8種。此外,因恰逢新春佳節,菜單圍繞“中國年味”,增添特色飲食餐品供應。如西湖牛肉羹、木須肉、醬爆雞丁等傳(chuan) 統“年菜”上榜,川菜、粵菜、魯菜、湘菜等也推出代表菜品,運動員可盡情體(ti) 驗豐(feng) 富多樣、源遠流長的中國飲食文化。

  “一館一策”、精細管理,場館運行團隊全力做好賽前、賽時餐飲供應

  2月7日上午,首鋼滑雪大跳台迎來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資格賽。冬日的首鋼園區,從(cong) 群明湖望去,岸邊的首鋼滑雪大跳台宛若一道飛瀑傾(qing) 瀉,大跳台不遠處的冬奧食堂裏,冒著熱氣的牛排即將出鍋,暖意融融。

  “現在有包括國際奧委會(hui) 官員、運動員、媒體(ti) 人員、場館工作人員等2000多人在館內(nei) ,各餐飲保障點位同時運轉、有條不紊。”承賽首日,該場館團隊餐飲經理肖光明告訴記者,除運動員由奧運村統一配送外,場館采取簽約服務商統一配送和食堂現場製作相結合的方式,為(wei) 其他人群按時供餐。

  “目前,館內(nei) 的公共售賣點運行良好,我們(men) 最初策劃采用蒸、煮、煎等多種烹飪手段,供應驢肉火燒、熱甜品、冰糖葫蘆等特色食物,但防疫壓力更大。經綜合研判、優(you) 化方案,我們(men) 與(yu) 讚助商溝通,在提供麵包、包裝飲料等預包裝食物外,增加保溫加熱設備,保障寒冷天氣基本飲食。”肖光明介紹,在媒體(ti) 中心還有專(zhuan) 門針對各國媒體(ti) 人員開放的餐飲售賣點,可提供咖啡、茶點、熱餐等服務。“中式盒飯很受歡迎,外國朋友尤其喜歡中國炒飯,銷量比西餐還要高。”

  記者了解到,自1月23日以來,該場館按照賽時餐飲管理運行工作方案、預案,要求所有進入場館的食材或餐品,都需要出發地屬地監管人員確認簽封,填寫(xie) 流轉單後發給場館。當餐品抵達場館後,餐飲管理人員首先會(hui) 核對確認車牌號、簽封號、司機、押運人身份信息等,確認無誤後才會(hui) 開啟簽封;對餐品溫度進行測量,核對接收餐品的名稱、批次、數量及製作時間,符合要求後才同意接餐。“萬(wan) 一運輸故障、餐品無法送到,我們(men) 會(hui) 啟動應急預案,通過啟封備用食材、發放應急餐包、服務商緊急配送等方式及時解決(jue) 。”肖光明告訴記者。

  “在籌備階段,我們(men) 一方麵全力做好賽時餐飲的各項準備工作,另一方麵抓好賽前階段的餐飲保障,兩(liang) 方麵工作戰線長、事項多,耐心、細心必不可少。”肖光明介紹,餐飲業(ye) 務工作主要是對接國際奧委會(hui) 、冬奧組委的餐飲標準,“一館一策”確定管理模式、食材供應保障方案、冬奧餐飲科技與(yu) 文化展示、統籌聯絡餐飲服務商與(yu) 供應商等。

  作為(wei) 屬地紀檢監察機關(guan) ,石景山區紀委監委重點監督區冬奧專(zhuan) 班在餐飲服務商履約管理、餐廚設計評估等方麵執法檢查、履行監管職責情況,及時反饋發現的問題、要求立行立改,並加大巡回檢查力度、完善食品供給應急預案。

  統籌做好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嚴(yan) 守安全底線

  除了食品供應穩定、充足,更要保證運動員、工作人員吃得安全。比賽期間飲食需求多、就餐人數多、人流量大,落實落細各項措施,統籌做好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才能嚴(yan) 守飲食安全底線。

  冬奧食材“從(cong) 農(nong) 田到餐桌”,涉及原材料種植養(yang) 殖、加工製作、配送、用餐、回收等諸多環節,冬奧組委餐飲服務部門、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場館餐飲保障團隊等多主體(ti) 共同發力,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據介紹,供冬奧運動員食材來自國家體(ti) 育總局運動員食材供應商和北京冬奧組委確定的一級食材供應基地,並按照檢測需求提前入倉(cang) ,全部檢測合格後才會(hui) 配送至運動員用餐單位,從(cong) 源頭開始嚴(yan) 格管理。此外,為(wei) 場館提供餐飲服務的供應商也會(hui) 經過屬地政府的嚴(yan) 格把關(guan) 。

  近日,北京冬奧短道速滑、冰球等比賽陸續在首都體(ti) 育館、五棵鬆體(ti) 育中心舉(ju) 行。作為(wei) 屬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北京市海澱區市場監管局聚焦餐飲安全問題,組建工作小組進駐比賽場館、集體(ti) 用餐配送單位以及運動員、工作人員駐地酒店,對從(cong) 業(ye) 人員健康管理、食品添加劑管理、食品原材料運輸交接、進貨查驗、食品加工製作過程、餐飲具清洗消毒、禁止供應食品、食品留樣、食品處理區環境衛生等12項重點內(nei) 容開展現場檢查。各場館對菜品的中心溫度、食材農(nong) 藥殘留等組織抽查,並對儲(chu) 備食材的保存時間、儲(chu) 存條件、潔淨程度等情況建立台賬、動態管理,嚴(yan) 防不安全食品食材流向餐桌。

  為(wei) 壓實有關(guan) 單位主體(ti) 責任、強化食品安全監管,海澱區紀委監委駐區發改委紀檢監察組對涉奧餐飲保障工作強化監督檢查,通過定期報送台賬、參加會(hui) 議等方式督促區商務局製定具體(ti) 措施、按時完成整改。

  在疫情防控方麵,各場館按照“一館一策”、“一場一策”原則,落實冬奧餐飲領域防疫要求,保障人員安全健康。

  冬奧期間,張家口賽區餐飲保障團隊就倉(cang) 儲(chu) 物流

  配送、餐飲原材料應急處置、餐廚垃圾清廢等環節設置嚴(yan) 格標準。餐食在中央廚房製作完畢後,裝入保溫餐車、送至緩衝(chong) 區,再由閉環內(nei) 人員定點取餐。在場館閉環內(nei) 、閉環外分設就餐區,兩(liang) 個(ge) 區域的供餐工作人員全程不接觸。

  北京冬奧村(冬殘奧村)在運動員餐廳出入口、取餐流線、餐盤回收等關(guan) 鍵點位設置防疫用品台,擺放口罩、手套、酒精棉片等消毒用品。進門後,設置智能保溫取餐櫃,實現人員分流就餐;餐廳每層設有空間除菌儀(yi) ,人機分離,減少人員接觸。此外,運動員主餐廳進門處設有熱力圖顯示屏,實時顯示用餐人數,引導人員錯峰就餐、降低風險。

  三個(ge) 賽區、一個(ge) 標準,瞬間感受的是味道,留下記憶的是文化

  據了解,北京冬奧會(hui) 供賽會(hui) 運動員的食材共17類450餘(yu) 種,涉及20省份的172家食品企業(ye) 和種植養(yang) 殖基地,用量超2100噸,需為(wei) 各類人員提供約600萬(wan) 份餐食。因賽期的季節性、室外運動的特殊性,賽場偏僻且麵積廣、就餐點分散不集中,各地的餐飲服務達到高水平的“冬奧標準”,並做到“三個(ge) 賽區、一個(ge) 標準”,並非易事。

  為(wei) 保證冬奧菜品優(you) 質、統一,提升供應和安全保障能力,北京冬奧組委在編製賽時餐飲服務運行方案、通用政策的基礎上,日前麵向各場館餐飲運行團隊、餐飲服務商、讚助企業(ye) 、供應基地人員等1300餘(yu) 人,聚焦通用標準、烹飪技能、飲食營養(yang) 、餐廚垃圾分類等內(nei) 容組織線上培訓;指導提供餐飲服務的12家企業(ye) 、16個(ge) 點位規範倉(cang) 儲(chu) 、加工、服務等全鏈條管理。

  對於(yu) 這些企業(ye) 而言,冬奧經曆不僅(jin) 利於(yu) 提升其服務能力、獲得市場認可,同時,更表達其以實際行動關(guan) 注、助力冬奧的愛國熱情。兩(liang) 年前,華油集團、首旅集團、港中旅集團陸續中標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大賽區的冬奧村餐飲服務項目。據相關(guan) 企業(ye) 透露,每道涉奧菜品的配比、製作流程、營養(yang) 含量均有詳細規定,調味料的用量甚至會(hui) 精確到克。冬奧組委、競賽場館方等還會(hui) 實地督導製作流程,確保統一標準得到執行。此外,因《反食品浪費法》實施、落實“綠色”奧運理念要求,“冬奧標準”對管理剩餐、食材浪費、廚餘(yu) 垃圾的要求高,企業(ye) 多通過開發智能預定餐係統、進行剩餐稱重管理、提供可降解環保餐具等方式提升業(ye) 務水平。

  青翠的菠菜、黃澄澄的土豆、肥瘦相間的肉卷,出鍋後再淋上幾勺麻醬、辣椒醬,一份風味獨特的麻辣燙做好了。2月初,荷蘭(lan) 速度滑冰名將利爾丹一抵達北京冬奧村,就在個(ge) 人社交媒體(ti) 分享了品嚐麻辣燙的視頻,她表示自己真的太喜歡了,好吃到根本停不下來,視頻很快獲得超過19萬(wan) 各國粉絲(si) 點讚關(guan) 注。

  2008年,糖醋排骨、北京烤鴨、中國餃子在奧運村驚豔亮相……餐廳內(nei) ,國際友人排起長隊,隻為(wei) 品嚐正宗的北京烤鴨。本屆冬奧會(hui) ,餃子、烤鴨、火鍋等中國美食讓人眼前一亮,提供的世界美食也讓外國友人吃到“家鄉(xiang) 味”。於(yu) 此,於(yu) 德斌深有體(ti) 會(hui) :“瞬間感受的是味道,留下記憶的是文化。”

  一道道美味菜肴融合冬奧元素、地域偏好,營造著中西飲食文化互動交融、美美與(yu) 共的氛圍。與(yu) 此同時,它們(men) 背後承載的還是冬奧餐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中華禮儀(yi) 之邦的熱情好客。我們(men) 希望“遠方來客”體(ti) 會(hui) 中國餐飲文化、成為(wei) “美食推廣人”的同時,更感受到真誠友善、勤儉(jian) 智慧、嚴(yan) 謹細致的中國態度,成為(wei) 中西交流互鑒的使者。

  菜品包容開放、各方緊密協作、防控嚴(yan) 密細致,中國具備十足的信心和底氣,按照“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做好食品供應和疫情防控工作,高質量完成餐飲籌備任務,為(wei) 舉(ju) 辦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hui) 奠定穩固基礎。

  本報記者 黃秋霞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