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常山:“兩山銀行”如何促進山區共同富裕?
中新網杭州2月7日電(張斌 董易鑫)7日,農(nong) 曆新年第一個(ge) 工作日,浙江在杭州召開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推進大會(hui) (下稱大會(hui) ),5位代表分享各自的“共富故事”,介紹了一批值得複製推廣的共富經驗。
其中,就包括來自該省正跨越式發展的山區26縣成員之一——衢州市常山縣的“兩(liang) 山銀行”。努力打通“綠水青山”與(yu) “金山銀山”之間的轉化通道是浙江許多山區縣的夢想與(yu) 實踐,為(wei) 何“兩(liang) 山銀行”能“脫穎而出”?
“讓分散的資源聚起來”
“常山縣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體(ti) 化運行‘兩(liang) 山銀行’,走出了一條‘數字賦能、挖潛增效、抱團經營’的生態價(jia) 值有效轉化路徑,為(wei) 實現共同富裕搭建了‘橋’和‘船’。”在會(hui) 上作交流發言的中共常山縣委書(shu) 記潘曉輝介紹說。
如其所言,“存入綠水青山取出金山銀山”是“兩(liang) 山銀行”的核心邏輯。
常山位於(yu) 浙贛閩皖四省之交,被稱為(wei) “浙西門戶”。作為(wei) 全球綠色城市、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當地有著明顯的生態優(you) 勢。但這一優(you) 勢往往難以量化,直接轉化為(wei) 經濟效益需要有效路徑。
在常山縣東(dong) 案鄉(xiang) 金源村,“兩(liang) 山銀行”體(ti) 現實效。
金源村是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和浙江省曆史文化名村,隨著年輕人外出務工,很多老房子成為(wei) 閑置資源。為(wei) 了讓村裏碎片化資源得到規模化開發,有效實現價(jia) 值轉化,“兩(liang) 山銀行”集中收儲(chu) 村裏的閑置低效資產(chan) ,提供給鄉(xiang) 賢開辦的整村旅遊開發公司,村集體(ti) 和農(nong) 戶可選擇出租獲取租金或合作經營分紅兩(liang) 種方式參與(yu) 。
截至2021年底,該村共接待遊客5.2萬(wan) 人次,旅遊總收入620萬(wan) 元,其中民宿接待遊客3.2萬(wan) 人次,收益410萬(wan) 元。
潘曉輝表示,以數字化改革為(wei) 引領,常山借鑒商業(ye) 銀行零存整取的邏輯,打造了一個(ge) “資源整合、功能提升、可持續運營”的生態價(jia) 值實現新平台。
目前,該平台已存入各類生態資源1585項,總價(jia) 值17.6億(yi) 元,其中土地1.7萬(wan) 畝(mu) 、閑置房屋9.8萬(wan) 平方米;通過對接市場供需,推動項目落地開發,目前已促成23個(ge) 項目落地,總投資59.8億(yi) 元。
“讓沉睡的資產(chan) 活起來”
山水林田皆是資本,綠水青山亦可“投資”。實現這一美好願景,需要以機製創新為(wei) 突破口,推進生產(chan) 要素係統性整合。
針對融資貸款的堵點,常山通過提供擔保、承諾收購等方式,為(wei) 難確權、難抵押的生態資源增信。
2021年,常山“兩(liang) 山銀行”就以2500萬(wan) 元收購柚香穀30萬(wan) 株香柚樹並返租,企業(ye) 新建雙柚汁生產(chan) 線,2021年銷售實現翻兩(liang) 番,企業(ye) 發展步入快車道。目前,“兩(liang) 山銀行”已與(yu) 當地13家金融機構合作,推出17類金融產(chan) 品,為(wei) 411家經營主體(ti) 發放生態貸款2.25億(yi) 元。
針對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檢驗檢測、冷鏈物流等薄弱環節,常山“兩(liang) 山銀行”投資建成國家級標準農(nong) 產(chan) 品檢驗中心、2.5萬(wan) 立方米冷鏈倉(cang) 儲(chu) 中心和3條水果智能分選生產(chan) 線,解決(jue) 了廣大中小經營主體(ti) “想幹幹不了、幹了不劃算”的難題,為(wei) 果農(nong) 服務,為(wei) 產(chan) 業(ye) 添力。值得一提的是,常山還培育了“一份常禮”區域公用品牌,授權經營主體(ti) 無償(chang) 使用,提升標準化和辨識度。
“讓民眾(zhong) 的口袋鼓起來”
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背景下,“兩(liang) 山銀行”的諸多嚐試都旨在促進山區共同富裕。提升民眾(zhong) 的獲得感,是其中要義(yi) 。
潘曉輝介紹說,常山“兩(liang) 山銀行”以“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為(wei) 落腳點,激發各方經營潛力,創新了一套“產(chan) 業(ye) 培育、管理導入、利益再分配”的生態價(jia) 值共享新模式。
在他看來,“打造共富果園,做給農(nong) 民看”“牽手強村公司,幫著村裏幹”“招引龍頭企業(ye) ,帶領大家富”是上述模式的“三部曲”。
比如,當地青石鎮飛碓村就通過散戶種植向共富果園迭代,每畝(mu) 增收2000元以上,目前已有15個(ge) 村踴躍參與(yu) ,麵積有望突破3萬(wan) 畝(mu) ,實現“一隻水果致富一方百姓”。
此外,常山“兩(liang) 山銀行”還聯手浙江省屬企業(ye) ,與(yu) 強村公司合作經營,導入現代企業(ye) 管理,提升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運營水平。
其與(yu) 常山縣新昌鄉(xiang) 10個(ge) 村聯合成立共富公司,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推銷農(nong) 副產(chan) 品,2021年9月以來經營收入突破900萬(wan) 元;與(yu) 同弓鄉(xiang) 8個(ge) 村合作推進萬(wan) 畝(mu) 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引進產(chan) 業(ye) 項目15個(ge) ,帶動村集體(ti) 增收359萬(wan) 元,實現“一個(ge) 項目激活八村發展”。
數據顯示,2021年,常山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2.8%,增幅明顯。
“我們(men) 將持續深化改革創新,以‘兩(liang) 山銀行’涵養(yang) 共同富裕‘源頭活水’,努力探索‘一地創新、26縣共享’的最佳路徑,加快建設‘浙西第一門戶’,為(wei) 浙江全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貢獻常山力量。”潘曉輝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