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勝芳古鎮花燈手藝人:將花燈融入生活才是活態傳承

發布時間:2022-02-11 07:4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新春走基層)勝芳古鎮花燈手藝人:將花燈融入生活才是活態傳(chuan) 承

  中新網廊坊2月10日電 (宋敏濤 邢亞(ya) 楠) 鴨子燈、鯉魚燈、荷花燈、蝦蟹燈……10日,農(nong) 曆正月初十,在河北省霸州市勝芳鎮樓莊村的一間工作室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勝芳燈會(hui) 省級項目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牛俊啟,正和兒(er) 子趕製一批花燈。

  “你看這個(ge) 尾巴可以上下左右擺動,這樣才靈動。”當日,牛俊啟正在擺弄一盞水鄉(xiang) 特色的鯉魚燈,魚頭、魚身、魚尾、魚鰭分開紮製,盡量用最少的骨架線條塑造出最靈動的造型。

  “這就是我們(men) 勝芳花燈的特點,取材天然、題材自然、工藝卓然、韻味超然。”說起花燈,牛俊啟興(xing) 致盎然。

  勝芳花燈始於(yu) 明朝中葉,鼎盛於(yu) 清末民初。自1984年勝芳恢複傳(chuan) 統元宵燈會(hui) 至今,已成功舉(ju) 辦34屆。對勝芳人而言,對花燈的期待,就像除夕夜對春晚的期待,逛了花燈才叫過年。

  自小就和父親(qin) 學習(xi) 紮製花燈的牛俊啟,對於(yu) 花燈,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說,在花燈製作的傳(chuan) 承中要堅持原汁原味,哪兒(er) 差一丁點,都不是勝芳花燈。但也得懂創新,“兼收才能並蓄,將花燈融入時代和生活,才是活態的傳(chuan) 承”。

  “取一根細竹料,雙手通過不同的角度和力道,靠一支蠟燭烘烤成型,隨心所欲,不擰不折,全憑手感,這叫手藝。”如今,牛俊啟的花燈每次都是燈會(hui) 上的壓軸大作。

  談起勝芳燈會(hui) ,牛俊啟說,隨著科技進步,現在不僅(jin) 能看到小巧精致、水鄉(xiang) 特色濃鬱的手工花燈,也能看到集聲光電技術於(yu) 一體(ti) 的大型現代座燈。

  “印象最深的一盞主題燈叫‘勝水荷香’,高9米,燈帶就用了1000多米,設計耗時三個(ge) 多月。”牛俊啟說,主燈是一條紅色大鯉魚扭動身子想要躍出水麵,水麵做成了球形圍繞在鯉魚四周,地上點綴著荷花燈、荷葉燈和蓮蓬燈。“許多在外地的勝芳人通過抖音、朋友圈看到這個(ge) 燈,都很激動。”

  如今,牛俊啟的孩子也加入到花燈傳(chuan) 承中。大兒(er) 子牛灝從(cong) 事教育工作,每到周末總是幫著父親(qin) 製作花燈。二兒(er) 子牛奪畢業(ye) 於(yu)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跟隨父親(qin) 學習(xi) 的過程中,他看到了一個(ge) 花燈匠人對傳(chuan) 統文化的堅守,對家鄉(xiang) 民俗文化的守護。

  受全球疫情影響,勝芳已兩(liang) 年沒有舉(ju) 辦燈會(hui) ,牛俊啟轉換思路“走出去”,通過參加展覽、接受定製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勝芳花燈。“隻有在生產(chan) 生活中傳(chuan) 承和發展,才能達到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終極傳(chuan) 承。”

  天色漸暗,牛俊啟和家人依然在忙碌,醞釀著獨屬於(yu) 勝芳人的“年味”。(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