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作為冬奧核心區的“中國文化名片”,太子城遺址考古發掘有何意義?

發布時間:2022-02-13 17:0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冬奧問“冀”)作為(wei) 冬奧核心區的“中國文化名片”,太子城遺址考古發掘有何意義(yi) ?

  中新網石家莊2月13日電 作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張家口賽區冬奧核心區的“中國文化名片”,位於(yu) 張家口賽區冬奧核心區內(nei) 的太子城遺址是迄今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經過考古發掘確認的金代行宮遺址,其考古發掘意義(yi) 深遠。

  據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黃信介紹,金代有城池的行宮僅(jin) 太子城一處,這是它的唯一性。太子城遺址是僅(jin) 次於(yu) 金代都城的重要城址,填補了金代皇家建築的空白,為(wei) 研究金代皇家建築等級製度、行宮的選址與(yu) 營造、宮廷用器及捺缽製度等提供了重要一手資料。

  比如對“銅鎏金龍頭飾件”的研究,經檢測,其含量為(wei) 銅和鋅合金,也就是黃銅。而此前有關(guan) 專(zhuan) 家研究,中國黃銅最早出現在明代早中期。“把中國黃銅生產(chan) 時間提到了金晚期,差不多提前300年,改寫(xie) 了中國的銅冶金史。”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崔劍鋒此前對媒體(ti) 表示。

  此外,太子城遺址作為(wei) 金章宗捺缽之行宮,是僅(jin) 次於(yu) 金代都城的重要城址,吸收了同期宋代都城營造理念、規製和技藝,對遼金元城址研究意義(yi) 非凡。

  整個(ge) 太子城按照前朝後寢布局建造,遺址規模不大,但遺存等級很高。比如,在一件鴟吻背板上,寫(xie) 有“七尺五地”。其中,“地”是位置編號,“七尺五”指尺寸,這個(ge) 尺寸與(yu) 《營造法式》記載的規範相吻合。

  《營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頒布的一部建築設計、施工的規範書(shu) ,是代表我國古代建築科學與(yu) 藝術巔峰狀態的典籍。太子城遺址出土的大量建築構件,其樣式規範基本與(yu) 《營造法式》相吻合,見證了金對漢文化的吸收和創新。

  “太子城遺址考古,不僅(jin) 尋覓到古代都城營建及建製的‘活化石’,彌補了曆史空缺,為(wei) 開拓新的研究領域走出堅實一步,更進一步印證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ti) 總體(ti) 格局的形成發展過程,體(ti) 現了中華文明的堅韌性、凝聚力和向心力。”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此前接受媒體(ti) 采訪時如是說。(郝燁整理)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