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6年,浙江最大考古庫房開建
醞釀6年,浙江最大考古庫房開建
位於(yu)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東(dong) 門附近,將對公眾(zhong) 有條件開放
本報記者 馬黎
一尊玉琮,一鏟土,這是一個(ge) 考古基地的開工奠基儀(yi) 式。
昨天上午,2022年浙江省文化和旅遊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yi) 式在杭州市餘(yu) 杭區省考古與(yu) 文物保護基地項目現場舉(ju) 行,10個(ge) 設區市分會(hui) 場以視頻連線方式同步開工。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在良渚參加了浙江省考古與(yu) 文物保護基地開工儀(yi) 式。基地就在老104國道邊上,也就是良渚港的北頭,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東(dong) 門附近。良渚港的南頭,就是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以及良渚博物院二期,跟基地隔河相望,這裏會(hui) 成為(wei) 良渚文化和藝術長廊的核心部分。
這個(ge) 考古庫房分成四個(ge) 地塊
或者說四個(ge) 功能分區
這個(ge) 基地是做什麽(me) 用的?一句話概括,這將是浙江省目前最大的考古庫房,總建築麵積37000平方米,配置考古標本存放、保護修複、分析檢測、微環境控製、數據存儲(chu) 等現代化設施設備,為(wei) 考古研究、標本保存保管、展示使用等提供基礎保障條件。
這個(ge) 大型庫房的結構,分成四個(ge) 地塊,四個(ge) 目標,也可以理解為(wei) 四個(ge) 功能分區。
第一個(ge) 當然是最重要的:建立國家重點區域考古標本庫房(浙江),集出土文物標本的集中整理、周轉、保管、保護修複、科學研究和展示利用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為(wei) “中華文明探源”“考古中國”“浙江考古‘啟明星’計劃”等重大項目和研究課題提供學術支撐。
第二個(ge) ,打造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基因庫南方基地。立足浙江、輻射長三角乃至南方地區的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基因庫,打造南方地區考古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向明說,這個(ge) 基因庫,代表了一個(ge) 區域一個(ge) 時段的典型的各類標本。以後可以有組織有條件地進行開放,讓公眾(zhong) 來了解我們(men) 的考古工作。
第三個(ge) ,浙江考古與(yu) 中華文明考古數字化展示區——利用數字化手段實現浙江考古成果創造性轉化的重要平台。麵向公眾(zhong) 講好浙江大曆史,實證文明起源、彰顯文化傳(chuan) 承、印證文明互鑒。
第四個(ge) 區塊,打造文物研學實踐區。依托寓教於(yu) 樂(le) 的專(zhuan) 用設施和研習(xi) 交流場所,營造優(you) 良的學習(xi) 、實踐空間,打造研學精品工程。
這個(ge) 庫房建成後
將補齊浙江考古行業(ye) 發展短板
為(wei) 什麽(me) 要建這個(ge) 超大考古庫房?從(cong) 大背景來看,從(cong) 國務院辦公廳到國家文物局等單位,都有相關(guan) 規劃,比如去年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zhuan) 項規劃》,提到要重點支持20個(ge) 國家重點區域考古標本庫房的建設,浙江也在其中。而核心原因,是提升硬核實力,補齊考古行業(ye) 發展的短板。
這個(ge) 基地醞釀了6年。方向明說,由於(yu) 曆史原因,浙江省考古機構普遍存在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科研條件差、庫房和整理場地缺乏等方麵問題,考古標本保存、修複、科研等空間不足問題長期存在,嚴(yan) 重阻礙了考古事業(ye) 的快速發展。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現有10個(ge) 考古工作站,雖普遍設置了庫房,但平均每個(ge) 庫房麵積不足300平方米,“早就爆滿了”,陶片、瓷片等有機質的標本特別多,絕大多數考古標本隻能散存在各地的臨(lin) 時庫房,不便於(yu) 保管、研究和保護,文物安全壓力很大。
方向明說,項目建成後必然會(hui) 在硬件上有質的飛躍。
這裏是否可以有一個(ge) 考古大學堂?我們(men) 不妨暢想期待一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