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巢一代”的冬奧情懷
“鳥巢一代”的冬奧情懷
□ 本報記者 黃潔 本報見習(xi) 記者 白楚玄
“燃燒的雪花,夢想照亮天與(yu) 地,勇敢地出發……”最近,為(wei) 冬奧會(hui) 誌願者譜寫(xie) 的歌曲《燃燒的雪花》被廣泛傳(chuan) 唱。伴隨這歌聲,冬奧會(hui) 誌願者在賽場內(nei) 堅守,引導觀眾(zhong) 、維持秩序,在閉環駐地悉心接待、熱情服務。賽場外,來自各行各業(ye) 的冬奧會(hui) 誌願者同樣在為(wei) 賽事成功舉(ju) 辦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men) 共同打造了北京冬奧會(hui) 一道亮麗(li) 的“藍色風景線”。
李智勇就是北京冬奧會(hui) “藍色團隊”中的一員,而且他還是名副其實的“雙奧”誌願者。《法治日報》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海澱區冬奧文化廣場冰雪運動體(ti) 驗區服務,為(wei) 來到這裏的市民介紹迷你冰壺的比賽規則。“把冰壺放在START位置,在出球端H線之前將球擲出,然後把冰壺投到圓形區內(nei) 。每局比賽中,圓壘內(nei) 比對方更接近圓心的所有球計分。”這句話,李智勇一天要重複上百遍。
14年前,李智勇成為(wei) 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的“鳥巢一代”,這是媒體(ti) 當時送給年輕中國誌願者的稱號。如今,他已是一名走上工作崗位的文物工作者,談到自己的“雙奧”誌願者經曆,李智勇的話語中充滿自豪。
“2008年時我20歲,得知申奧成功後,就一直想參與(yu) 奧運,最終如願以償(chang) 地以誌願者身份成為(wei) 國家體(ti) 育場‘鳥巢’的指引誌願者,真的非常開心。”李智勇說,他一直保留著一張與(yu) 俄羅斯記者朋友的合影。那是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hui) 開幕式前,一位因迷路走到“鳥巢”內(nei) 媒體(ti) 中心的俄羅斯記者向他求助,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他借助翻譯軟件與(yu) 對方溝通,最終順利將記者帶到了其要去的國家遊泳中心內(nei) 媒體(ti) 中心。
“第一次做誌願者時還不是很熟練,總有些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有時挺懵的。好在,最後都想出各種方法順利解決(jue) 了。”李智勇笑著說。
從(cong) 北京夏奧會(hui) 到北京冬奧會(hui) ,14年的時間,無數人見證了北京這座“雙奧之城”的驚人變化,但是像李智勇這樣的“鳥巢一代”對奧運的情懷卻始終如一。
從(cong) 1月開始,李智勇便作為(wei) 冬奧會(hui) 誌願者在海澱區冬奧文化廣場試運營期間提供誌願服務。記者了解到,為(wei) 參與(yu) 此次冬奧誌願服務,李智勇參與(yu) 了線上線下多輪培訓,了解自己的崗位職責,熟悉誌願服務內(nei) 容,並認真學習(xi) 冬奧知識。投入工作後,他和其他誌願者從(cong) 每天早上9點到下午5點,一直堅守在海澱區冬奧文化廣場,為(wei) 前來遊玩的市民宣傳(chuan) 冬奧知識、發放宣傳(chuan) 資料,並開展秩序維護、文明乘車指引、語言服務、疫情防控提醒等一係列服務。
這一次,李智勇的崗位在賽場之外,但他覺得自己有了“更大的舞台”。“在賽場外做好冬奧服務,通過我們(men) 誌願者的努力,讓大家都能參與(yu) 冬奧、了解冬奧,實現‘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的目標,是我此次誌願服務的願望。”不僅(jin) 如此,在這次誌願服務中,李智勇更多了幾分思考,“如何更好地為(wei) 殘障人士服務,這裏麵有很多學問”,李智勇告訴記者,對待殘障人士要熱情、細心、周到,更要尊重對方。試運行期間,一名坐著輪椅的兒(er) 童在父母陪伴下來到冰雪運動體(ti) 驗區,在李智勇和其他誌願者的指導下,成功將冰壺投擲出去,看到孩子和父母喜悅的表情,李智勇比他們(men) 還要開心。
李智勇對記者說,相比2008年北京夏奧會(hui) ,疫情期間的冬奧服務工作更加不易。每天的遊客都很多,要讓遊客在玩得盡興(xing) 的同時,時刻注意好疫情防護,就需要誌願者反複提醒遊客戴好口罩,注意保持人與(yu) 人之間的距離等。
憑借出色的誌願服務,李智勇成為(wei) 海澱區冬奧文化廣場文化誌願者的領隊,也成為(wei) 其他誌願者的榜樣。
據了解,在此次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中,北京市累計上崗的誌願者將達20萬(wan) 人次。冬奧會(hui) 開幕式上,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巴赫在致辭中對誌願者們(men) 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jia) :“我們(men) 要特別感謝全體(ti) 誌願者。從(cong) 我們(men) 抵達的第一刻起,你們(men) 就使我們(men) 感覺到賓至如歸。你們(men) 眼中的微笑溫暖著我們(men) 的心。謝謝所有誌願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