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與84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科技合作
加強科技合作 推動創新發展(命運與(yu) 共)
自2017年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啟動以來,中國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等方麵開展合作,共同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推動創新之路建設。
截至去年底,中國已和84個(ge) 共建國家建立科技合作關(guan) 係,支持聯合研究項目1118項,在農(nong) 業(ye) 、新能源、衛生健康等領域啟動建設53家聯合實驗室,“創新絲(si) 綢之路”建設朝氣蓬勃。
埃及——
智能灌溉技術,給沙漠農(nong) 業(ye) 帶來新希望
沙漠地區高溫幹旱、水資源短缺,如何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一直是困擾埃及農(nong) 業(ye) 發展的難題。在連接埃及兩(liang) 大城市的開羅—亞(ya) 曆山大沙漠公路旁,坐落著埃及農(nong) 業(ye) 研究中心沙漠農(nong) 場。兩(liang) 年多來,來自中國的節水灌溉係統助力當地開展沙漠種植。
青芒果試驗田裏,芒果個(ge) 大飽滿,長勢良好,地麵上卻看不到一根灌溉管道。研究人員打開手機,輕輕一點,試驗田旁由太陽能發電驅動的水泵開始抽水,通過地下滲透管,水源被源源不斷輸送到植物根部,1個(ge) 小時就可以澆灌50畝(mu) 農(nong) 田。
這套智能風光互補節水灌溉係統來自中國寧夏,由地下滲透管與(yu) 風能、太陽能提水設備和手機智能控製灌溉設備組成。“比傳(chuan) 統灌溉更綠色環保高效,而且還可以通過手機和電腦實現遠程控製。加上灌溉設備鋪設在地下,不受紫外線照射,使用壽命相對更長。”寧夏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研發帶頭人孫兆軍(jun) 介紹。
2019年,由寧夏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和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共建的國際聯合節水灌溉實驗室成立。在埃及國家研究中心農(nong) 場和埃及農(nong) 業(ye) 研究中心沙漠農(nong) 場,中埃雙方建起兩(liang) 個(ge) 智能風光互補節水灌溉試驗基地,總麵積320畝(mu) ,並與(yu) 當地企業(ye) 合作,示範推廣3萬(wan) 多畝(mu) 。
“聯合實驗室的成立,不僅(jin) 便於(yu) 我們(men) 獲得實驗數據,還能培訓學生使用這些係統。”艾因夏姆斯大學農(nong) 學院院長艾哈邁德·賈拉勒說,發展沙漠農(nong) 業(ye) 的最大問題是缺水缺電,節水灌溉係統通過利用太陽能、風能和地下滲透管,節水率達到40%,令人印象深刻。
共建智能節水灌溉實驗室是近年來中埃科技合作的一個(ge) 縮影。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yu) 埃及“2030願景”深度對接,中埃不斷創新科技合作形式、拓展合作領域。從(cong) 埃及首個(ge) 衛星總裝集成測試中心,到正在實施的埃及二號衛星項目,再到中埃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聯合實驗室合作備忘錄的簽署,中埃科技合作互利共贏之路越走越寬。
埃及高等教育與(yu) 科學研究部副部長亞(ya) 西爾·裏法特表示:“中國已成為(wei) 埃及最重要的科技創新合作夥(huo) 伴之一,埃方願與(yu) 中方進一步深化和擴大科技創新合作,共同進步,攜手成功。”
巴西——
從(cong) 衛星到BINGO,築夢太空續寫(xie) 新篇章
去年底,巴西帕拉伊巴州州長若昂·阿澤維多簽署了一項總額為(wei) 1200萬(wan) 雷亞(ya) 爾(約合1476萬(wan) 元人民幣)的項目資金撥款協議,用於(yu) 在該州內(nei) 陸地區建造BINGO項目所需的大型單口徑射電望遠鏡。BINGO是射電天文和宇宙學領域的一項重大國際合作計劃,於(yu) 去年7月啟動,由中國、巴西、英國、法國、瑞士等國科研人員共同合作,以探測宇宙深空發射來的重要信號,從(cong) 而揭示宇宙結構和暗能量的奧秘。
1988年,中巴兩(liang) 國簽署合作協議,正式拉開研製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的序幕。1999年,第一顆中巴“資源一號”衛星發射升空,開創了發展中國家航天領域合作成功先例。截至目前,中巴已聯合研製6顆地球資源衛星,衛星數據廣泛應用於(yu) 兩(liang) 國農(nong) 業(ye) 、林業(ye) 、水利、國土資源、環保和防災減災等領域,為(wei) 政府部門科學決(jue) 策提供有力支撐。
中巴地球資源衛星項目巴方負責人布埃諾從(cong) 一開始就參與(yu) 了項目工作,中方同事親(qin) 切地稱他為(wei) “老布”。30多年來,從(cong) 發電報傳(chuan) 遞信息到形成步驟清晰明確的合作指導文件,從(cong) 共同攻克一大批關(guan) 鍵產(chan) 品核心技術到開展一係列研製協調溝通,老布與(yu) 中方同事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了牢固的友誼。
因項目需求,老布在疫情前平均每年到中國出差一到兩(liang) 次,參加技術會(hui) 議、設計評審、發射跟蹤和環境測試等。“參與(yu) 這個(ge) 項目讓我有機會(hui) 了解中國科技發展和中國文化,並目睹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我期待巴中地球資源衛星項目影響力不斷擴大,巴中兩(liang) 國航天合作繼續譜寫(xie) 新篇章。”
“巴西非常需要中國這樣的合作夥(huo) 伴。”在巴西科技創新與(yu) 通信部部長馬科斯·彭特斯看來,巴中在航天領域,特別是地球資源衛星項目上長達30餘(yu) 年的合作,為(wei) 兩(liang) 國乃至其他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用空間技術來改善、提高人們(men) 的生活質量,體(ti) 現了“未來眼光”。
葡萄牙——
打造“藍色夥(huo) 伴關(guan) 係”,培育多領域合作亮點
去年12月,由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衛星創新院”)和葡萄牙科技基金會(hui) 聯合牽頭籌建的中國—葡萄牙星海“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在上海正式揭牌啟動。中葡將在海洋與(yu) 空間領域開展合作,攜手推進兩(liang) 國“藍色夥(huo) 伴關(guan) 係”發展。
“上海與(yu) 裏斯本分別位於(yu) 太平洋與(yu) 大西洋沿岸,葡萄牙的亞(ya) 速爾群島有特殊的氣候與(yu) 地理區位優(you) 勢,是一個(ge) 天然實驗場。”衛星創新院副院長胡海鷹說,建設中葡海洋與(yu) 空間領域的科技創新合作平台,聚焦海洋與(yu) 空間領域工程技術和科學應用,有助於(yu) 推進兩(liang) 國藍色經濟發展和航天合作。
葡萄牙擁有悠久的海洋文化和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豐(feng) 富經驗。近年來,中葡兩(liang) 國在海洋科學領域的合作越來越密切,葡萄牙更是歐盟國家中第一個(ge) 與(yu) 中國正式建立“藍色夥(huo) 伴關(guan) 係”的國家。
中葡海洋科技合作已見成效。2017年9月,中葡海洋生物科學國際聯合實驗室在上海海洋大學揭牌成立,上海海洋大學與(yu) 葡萄牙阿爾加夫大學聯合開展魚類和貝類免疫進化與(yu) 適應、魚類繁殖發育、海洋微生物、海洋生態係統、極地海洋等多學科交叉合作。
阿爾加夫大學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阿德利諾·卡納裏奧是聯合實驗室葡方主任。他表示,在海洋科研、海洋開發和保護等領域,葡萄牙可以與(yu) 中國實現信息共享,雙方共建聯合實驗室實現了科研能力互補,促進了更多科研人員交流,推動了海洋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研究、轉化與(yu) 創新,提高了兩(liang) 國海洋生物領域科技創新能力。
近年來,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雙邊合作不斷推進,圍繞科研平台建設、聯合研發攻關(guan) 等,中葡開展了多維度交流合作。截至目前,共有3家中國—葡萄牙“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獲批籌建,領域覆蓋空間海洋、材料、文化遺產(chan) 等重點領域。
葡萄牙科學、技術與(yu) 高等教育部部長埃托爾認為(wei) ,科技合作一直是葡中友好關(guan)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方在這些領域建設的聯合研究平台,正在為(wei) 聯合研究、人員交流、產(chan) 學研結合等發揮重要作用。
(本報開羅、裏約熱內(nei) 盧、馬德裏、北京2月17日電)
本報記者 沈小曉 畢夢瀛 薑 波 俞懿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