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鉀肥調控思路轉變:從控價向保供“打轉向”

發布時間:2022-02-24 15:00:00來源: 中國證券報

  證券時報記者 餘(yu) 勝良

  我國氯化鉀調控發生重大變化,去年控製價(jia) 格為(wei) 主,今年保供應為(wei) 主,主要是國內(nei) 外特別是海外形勢變化所致。

  我國進口鉀肥聯合談判小組15日與(yu) 國際鉀肥供應商加拿大鉀肥公司(Canpotex)達成一致,確定氯化鉀進口價(jia) 格為(wei) CFR590美元/噸,同比增長139%,保證了核心主渠道的供應穩定。

  這個(ge) 合同價(jia) 格的敲定,和國際市場價(jia) 格有關(guan) ,也跟國際市場急劇變化有關(guan) 。

  590美元的噸價(jia) ,和去年相比是大幅上漲,但是放在全球來看,特別是和南美洲等地區相比,依然是價(jia) 格窪地。氯化鉀從(cong) 去年開始上漲後,在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上漲,種植積極性提高的大背景下,行情趨勢一直沒有被破壞,近期有愈演愈烈之態勢。

  近期中國兩(liang) 大貨源地遇到風險,一個(ge) 是白俄羅斯,今年2月1日遭遇禁運,雖然之前禁運的說法由來已久,但一直沒有落實。2021年中國進口白俄鉀肥175萬(wan) 噸左右,占中國總進口量的23%,若白俄鉀肥出口恢複時間較長,中國鉀肥進口量將有所縮減。另外,俄羅斯因烏(wu) 俄形勢緊張,前景不太明朗。去年中國進口俄羅斯氯化鉀225萬(wan) 噸左右,占中國總進口量的30%左右。這兩(liang) 個(ge) 國家占中國進口鉀肥的一半。

  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也是國際鉀肥出口的主要國家,其中任何一個(ge) 出現問題,都會(hui) 縮小全球鉀肥供應量,助漲國際鉀肥價(jia) 格。

  這是印度和中國率先同加拿大鉀肥企業(ye) 簽訂大合同的曆史背景。

  目前排名全球第一的加拿大鉀肥企業(ye) Nutrien,有穩定的貨源供應,而且因為(wei) 資源好,還有擴產(chan) 潛力,和其鎖定價(jia) 格,有利於(yu) 持續供應,如果未來價(jia) 格持續上漲,也可以鎖定成本。去年Nutrien將鉀肥銷量提高到創紀錄的1360萬(wan) 噸。國際市場預計該公司今年的鉀肥銷量將達到創紀錄的1370萬(wan) 噸-1430萬(wan) 噸,如果限製白俄羅斯出口落到實處,那麽(me) 其產(chan) 量還可以擴大。去年該公司第四季度創造了12億(yi) 美元的淨收益,全年創造了32億(yi) 美元的淨收益,Nutrien預計2022年全年調整後EBITDA指引為(wei) 100億(yi) 美元至112億(yi) 美元,是鉀肥價(jia) 格上漲的大贏家。

  去年,我國進口大合同價(jia) 格為(wei) 247美元/噸,價(jia) 格很美麗(li) ,遠遠低於(yu) 國際市場,但也正因如此進口量有所萎縮。2021年國內(nei) 進口氯化鉀756.62萬(wan) 噸,同比減少110萬(wan) 噸。這也導致我國鉀肥庫存下降。

  現在是春耕時節,施肥和補庫存高峰期,會(hui) 遇到季節性的需求高點,但是國內(nei) 鉀肥市場遭遇不少困難,國內(nei) 氯化鉀企業(ye) 供貨量減少,貨源緊張,東(dong) 北等地氯化鉀價(jia) 格大幅上漲,帶動下遊肥料價(jia) 格也出現了上漲趨勢。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有必要趕緊敲定大合同,保證我國氯化鉀供應。

  去年9月份,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鹽湖股份擅自大幅上調鉀肥價(jia) 格為(wei) 由罰款160萬(wan) 元。理由是鹽湖股份銷售鉀肥產(chan) 品時,其生產(chan) 成本未發生顯著變化的情況下,大幅度上調銷售價(jia) 格,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價(jia) 格法》第十四條第(三)項的規定。

  此外,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處罰中化化肥260萬(wan) 元,理由是去年上半年在進口價(jia) 格未變的情況下,中化化肥將氯化鉀大幅加價(jia) 銷售,推動了國內(nei) 氯化鉀價(jia) 格過高過快上漲,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價(jia) 格法》第14條第(三)款關(guan) 於(yu) 禁止經營者哄抬價(jia) 格的規定。

  當時鹽湖股份降低了出廠價(jia) 格,去年4季度鹽湖股份業(ye) 績下滑,給出的理由之一是季節性生產(chan) 困難,這在曆史上非常罕見。鹽湖股份今年一二月份大幅上調價(jia) 格,已遠超當年被處罰時的價(jia) 格水平。

  此外,政府還釋放氯化鉀國儲(chu) ,意圖為(wei) 市場降溫,複合肥企業(ye) 積極競拍。

  不過,氯化鉀是典型的國際大市場,和石油等類似,國內(nei) 國際市場高度相關(guan) 。國內(nei) 試圖降低局部市場價(jia) 格的努力,會(hui) 因為(wei) 國際輸入而發生變化。在無法扭轉大趨勢的情況下,需要“打轉向”,隨行就市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