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找到胃癌耐藥“幫凶” 個體化治療或有聯合靶點
中新網上海2月24日電 (孫國根 陳靜)記者24日獲悉,中國醫學專(zhuan) 家通過胃癌患者大樣本、多中心研究發現了胃癌耐藥的“幫凶”,胃癌患者個(ge) 體(ti) 化治療或有聯合靶點。
據悉,最近的國際學術期刊《腫瘤免疫治療雜誌》刊登了複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徐潔傑教授科研團隊的相關(guan) 論文。
徐潔傑介紹,胃癌是一種具有高度異質性的腫瘤,不同患者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個(ge) 體(ti) 差異性,因此,隻有采取個(ge) 體(ti) 化精準治療才有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這位專(zhuan) 家告訴記者,目前,胃癌患者的術後生存評估、化療反應性預測以及對化療不敏感患者的治療方案選擇仍是困擾臨(lin) 床醫生的三大難題。近年來,免疫治療的興(xing) 起為(wei) 胃癌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策略,然而僅(jin) 有20%的患者對這一療法有作用。對腫瘤微環境的進一步解析、著眼於(yu) 關(guan) 鍵分子的功能研究,是胃癌治療中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
研究發現,胃癌組織中的白細胞介素-1受體(ti) 1(IL-1R1),在誘導胃癌的局部免疫抑製以及治療抵抗中發揮著關(guan) 鍵的“幫凶”作用。據了解,以往,IL-1R1被認為(wei) 是在慢性炎症中起關(guan) 鍵作用的分子。徐潔傑對記者解釋,胃癌組織中這個(ge) “幫凶”的高水平表達參與(yu) 了與(yu) 腫瘤惡化相關(guan) 巨噬細胞的“招募”,抑製免疫力,並且削弱了胃癌微環境中抗腫瘤免疫反應。這促進了胃癌耐藥。
由於(yu) 化療藥物的起效還依賴於(yu) 對機體(ti) 免疫細胞的重新激活,“掃蕩”殘餘(yu) 的癌細胞,而IL-1R1高表達的患者由於(yu) 缺乏免疫係統的“補刀”作用,對於(yu) 輔助化療同樣不敏感。
研究團隊認為(wei) ,通過檢測胃癌患者組織標本中IL-1R1的表達水平,即可判斷患者對於(yu) 相關(guan) 免疫治療藥物及化療藥物的響應性。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