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喝飲料不隻升血糖還易致痛風
日前一則新聞登上微博熱搜:21歲IT從(cong) 業(ye) 者劉先生工作繁忙,渴了就喝飲料,餓了就吃外賣,在一次連續加班後突然昏迷住進急診重症監護室。經檢查,劉先生的血糖值超出正常值20多倍,據接診醫生分析,患者久坐少動、長期不健康飲食,是造成這次意外的主要原因。
但我們(men) 今天重點要說的不是大家熟知的飲料升血糖的問題,而是飲料與(yu) 痛風的糾葛。臨(lin) 床上有很多患者不吃海鮮、不喝酒依然得了痛風,其實與(yu) 愛喝飲料脫不開關(guan) 係。
含糖飲料如何誘發痛風
高尿酸被認為(wei) 是繼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之後的“第四高”,長期的高尿酸會(hui) 直接引發痛風發作,給患者造成極大痛苦。現代醫學認為(wei) ,除了海鮮、飲酒之外,日常生活中還有一類能讓尿酸升高的食物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飲料(不包含水)。
每天離不開可樂(le) 、奶茶、果汁,是很多年輕人的生活習(xi) 慣。但臨(lin) 床數據顯示,攝入含糖飲料過多,容易引發痛風。其中最關(guan) 鍵的原因是這些飲料含有果糖,果糖在體(ti) 內(nei) 代謝後可產(chan) 生尿酸,長期攝入果糖等於(yu) 尿酸產(chan) 出量升高,那麽(me) 就容易導致高尿酸血症,進而引發痛風。
果糖是一種單糖,廣泛存在於(yu) 水果和蜂蜜中,在體(ti) 內(nei) 分解過程中會(hui) 直接產(chan) 生尿酸,這等於(yu) 增加了內(nei) 源性尿酸的來源。同時,果糖又會(hui) 減少腎尿酸排泄,進一步造成體(ti) 內(nei) 尿酸升高。所以,預防痛風如果隻重視減少嘌呤(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終產(chan) 物)的攝入,而忽視果糖的攝入,就仍然可能導致痛風發作,甚至反複發作。
有人說,果糖不好,那就喝“無糖飲料”“零熱量飲料”。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無糖飲料隻是不含果糖或蔗糖,但為(wei) 了使人嚐到甜味而添加了甜味劑,甜味劑攝入過多依然會(hui) 在人體(ti) 內(nei) 轉化為(wei) 糖,代謝後增加嘌呤量。這就能理解,為(wei) 什麽(me) 風濕科的醫生不建議痛風患者喝“無糖飲料”“零熱量飲料”。
以下幾條健康提醒,建議大家牢記於(yu) 心,能更好地預防痛風或減少痛風的發作。第一,每天食用水果要適量,水果盡量別榨汁,千萬(wan) 不要把果汁當水喝;第二,少喝含糖飲料,千萬(wan) 不要把飲料當水喝;第三,芒果、荔枝、哈密瓜、山楂等果糖含量高的水果,千萬(wan) 別一次性吃太多。
病情由輕到重分為(wei) 4個(ge) 階段
痛風這種疾病的成因比較複雜。這是一種單鈉尿酸鹽(MSU)沉積所致的晶體(ti) 相關(guan) 性關(guan) 節病,與(yu) 嘌呤代謝紊亂(luan) 及(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關(guan) ,屬於(yu) 代謝性風濕病。
在臨(lin) 床上,一般把痛風分為(wei) 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期、急性發作期、間歇發作期和慢性痛風石病變期4個(ge) 階段。這4個(ge) 階段可以說是病情嚴(yan) 重程度由輕到重,病情發展由前到後的客觀表現,且各階段有不同的臨(lin) 床特點。
1.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期
這是痛風發病的前期,此時絕大多數人沒有任何不適,隻是在體(ti) 檢時發現血尿酸水平升高。此階段可以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才會(hui) 進展到痛風的下一階段(急性發作期),有的人也可能一輩子都不會(hui) 進入痛風的急性發作期。
對於(yu) 這類人群,建議調整生活方式,適度低嘌呤飲食,多飲水,控製體(ti) 重,不推薦降尿酸治療。
2.急性發作期
這是高尿酸血症人群進展為(wei) 痛風患者的第一個(ge) 階段,多表現為(wei) 午夜或清晨關(guan) 節突發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疼痛感劇烈,12小時內(nei) 達到疼痛高峰,大多於(yu) 2周內(nei) 自然緩解。常見的受累關(guan) 節是單側(ce) 第1蹠趾關(guan) 節,足背、足跟、踝及膝關(guan) 節也可受累。秋水仙堿、非甾體(ti) 抗炎藥或者糖皮質激素是急性發作期控製症狀的常用藥物。
建議患者嚴(yan) 格低嘌呤飲食,積極抗炎鎮痛治療,對受累關(guan) 節進行局部冷敷,注意休息。
3.間歇發作期
這是指痛風性關(guan) 節炎間歇性發作,隨著病情的進展,發作次數、頻率逐漸增加,受累關(guan) 節逐漸由下肢向上肢、由遠端小關(guan) 節向大關(guan) 節發展,且發作的症狀和體(ti) 征漸趨不典型。
建議患者積極就診,選擇合適的降尿酸藥物治療,低嘌呤飲食。
4.慢性痛風石病變期
這是長期顯著高尿酸血症未獲滿意控製,大量尿酸鹽晶體(ti) 沉積在皮下、關(guan) 節滑膜、骨質及關(guan) 節周圍軟組織的結果。痛風石發生的典型部位是耳廓,形似“小石頭”,也常見於(yu) 反複發作的關(guan) 節周圍。臨(lin) 床上可表現為(wei) 持續性關(guan) 節腫痛、畸形或功能障礙,有時也會(hui) 急性發作。
建議患者積極控製血尿酸,嚴(yan) 格低嘌呤飲食,預防合並症的發生。
痛風對人體(ti) 的危害很大。近期看,可導致痛風性關(guan) 節炎,出現急性疼痛,影響生活質量;遠期看,可導致尿酸性腎病如慢性尿酸性腎病,出現腎功能不全,甚至發展成腎功能衰竭、尿毒症。長期尿酸高,還可誘發尿酸性結石,進一步加劇腎功能不全。此外,痛風帶來的高尿酸血症還容易誘發高血壓、冠心病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
一言以蔽之,痛風這種代謝性疾病,很容易與(yu) 其他疾病扯上關(guan) 係,而它們(men) 之間往往不是孤立的存在,還可以交惡,必須引起我們(men) 的重視。
發病為(wei) 什麽(me) 開始“年輕化”
根據臨(lin) 床觀察,近年來我國痛風患病率有逐漸升高的趨勢,同時患病群體(ti) 的年齡也在逐漸“年輕化”。
痛風的發病與(yu) 先天的遺傳(chuan) 因素有關(guan) ,具有遺傳(chuan) 傾(qing) 向,根據臨(lin) 床醫學統計,痛風患者中存在痛風家族史的概率大約在10%-20%。我們(men) 認為(wei) ,痛風“年輕化”主要與(yu) 當代年輕人的飲食習(xi) 慣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有關(guan) 。具體(ti) 來說,飲食結構的改變是指年輕人偏愛高能量、高嘌呤的飲食,如海鮮、肉食比例較高,而新鮮蔬菜的比例較低,含糖飲料、果汁及飲酒攝入過多,而喝水較少;生活方式的改變是指年輕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飲食不規律,容易出現暴飲暴食,如果體(ti) 力活動越來越少,出現肥胖,更是雪上加霜。
預防痛風“年輕化”,應做到8件事。1.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2.戒煙、限酒;3.加強運動,但要防止劇烈運動過猶不及;4.減少富含果糖飲料的攝入;5.適量多飲水(每日2000毫升以上);6.控製體(ti) 重;7.有意識地增加新鮮蔬菜的攝入;8.盡可能規律飲食和作息。
由此可見,痛風“年輕化”的高危人群也容易辨別——飲食不健康、肥胖、作息不規律、酗酒、愛喝飲料。這幾類人如果有痛風或高尿酸血症家族史,那發展為(wei) 痛風的風險將更高。
痛風“治愈”也不能停藥
痛風易得不易治,目前主流的治療方法是降尿酸治療。由於(yu) 痛風發病的病理生理學基礎是高尿酸血症,因此控製血尿酸水平是痛風治療的基石。
研究表明,有效的降尿酸藥物治療不僅(jin) 可以將血尿酸控製在目標閾值以下,還能預防單鈉尿酸鹽晶體(ti) 形成,減少痛風發作次數,減輕患者疼痛,促使痛風成為(wei) 唯一可“治愈”的慢性關(guan) 節炎。
國內(nei) 現在常用的降尿酸藥物分為(wei) “抑製尿酸合成”“促進尿酸排泄”兩(liang) 大類,如別嘌醇、非布司他和苯溴馬隆。別嘌醇和非布司他通過抑製黃嘌呤氧化酶活性,減少尿酸合成;苯溴馬隆通過抑製腎小管尿酸轉運蛋白-1,抑製腎小管尿酸重吸收,促進尿酸排泄。
很多痛風患者都很著急,覺得治療過程漫長。需要強調的是,降尿酸治療的確是一個(ge) 長期達標的係統工程,就算血尿酸已降至正常水平,也不能停藥。一旦停藥,血尿酸很快會(hui) 恢複至治療前水平,不僅(jin) 會(hui) 再次引起痛風發作,而且血尿酸長期達不到控製標準還會(hui) 帶來腎髒和心腦血管受累的風險。
一般情況下,痛風患者的降尿酸治療目標為(wei) 血尿酸<360μmol/L,並長期維持;若患者已出現痛風石、慢性痛風性關(guan) 節炎或痛風性關(guan) 節炎頻繁發作,降尿酸治療目標應為(wei) 血尿酸<300μmol/L,直至痛風石完全溶解且關(guan) 節炎頻繁發作症狀改善,再將治療目標改為(wei) 血尿酸<360μmol/L,並長期維持。因此,降尿酸的治療總原則是——最小劑量藥物維持血尿酸水平持續達標。
此外,不能用藥物控製病情的情況在臨(lin) 床上很少見,大多數控製不好的患者是因為(wei) 依從(cong) 性不佳,沒有規律用藥。
痛風患者是需要終身服用降尿酸藥物的,臨(lin) 床“治愈”隻是指血尿酸恢複至正常範圍、關(guan) 節炎不複發的一種狀態。在服藥過程中,患者應定期監測血尿常規、肝腎功能。由於(yu) 降尿酸藥物導致的副作用多見於(yu) 用藥初期,因此在治療初期監控相關(guan) 指標的頻率比較高,比如,每2-4周複查一次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待血尿酸達標後每6-12周複查一次即可。總體(ti) 來看,長期使用降尿酸藥物給人體(ti) 帶來的副作用小且可控。
李常虹(作者:北醫三院風濕免疫科醫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