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十指抱拳力千斤

發布時間:2022-03-08 09:39: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十指抱拳力千斤(俠(xia) 客島·兩(liang) 會(hui) 觀察)

  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響起民族團結的最強音——“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

  眾(zhong) 人拾柴火焰高,十指抱拳力千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yu) 共、榮辱與(yu) 共、生死與(yu) 共、命運與(yu) 共的共同體(ti) 理念。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相反,它是可見可聞、血肉飽滿、具體(ti) 可感的,融入了大江南北,融入了日常生活。用一位蒙古族大哥的話說就是:一家人要互動、互助、互敬。

  不互動、不走動,血緣再近的親(qin) 戚也會(hui) 疏遠。在各民族聚居的地區,頻繁的交流隨處可見,不是親(qin) 戚勝似親(qin) 戚。雲(yun) 南大理,一個(ge) 白族村子與(yu) 一個(ge) 回族村子“打老友”,常來常往:這邊過節叫上那邊一起吃,那邊開店叫上這邊一起幹。“不需要誰求誰,都是自家的事!”兩(liang) 個(ge) 村的村民都這麽(me) 看。

  不互助、不幫襯,家庭成員貧富差距拉大,矛盾增多,這個(ge) 家庭就沒有安穩日子。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蒙古族老漢斯仁塔日娃自己脫了貧,不忘窮老鄉(xiang) ,主動幫扶漢族牧民黃文祥,又是借錢又是出主意。“從(cong) 古到今,不論哪個(ge) 民族,都是人幫人、人靠人才能活得越來越好。”老漢如是說。

  不互敬、不尊重,各自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愛好習(xi) 俗,就會(hui) 成為(wei) 家庭摩擦的來源。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八旬回族老人馬占林,自家五世同堂不算,在外麵不知收過多少幹兒(er) 子了,既有漢族人,也有回族人。老馬把家風定得很嚴(yan) ,他教導兒(er) 孫們(men) ,“不惹事,不打人,不罵人,團結大家”,誰也不許違背。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已經印烙到各族人民內(nei) 心深處了。

  “從(cong) 此我們(men) 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誓為(wei) 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鬥!此誓。”這是矗立在雲(yun) 南寧洱的民族團結誓詞碑上鐫刻的一段銘文。經曆了70多年風雨,碑仍在,文更亮。今天,我們(men) 一字一句再次讀誦這些文字時,依然能感受到心頭上的震撼。大家庭,就要靠大家來共同維護。

  多民族、多文化是我國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發展的一個(ge) 重要動力。唯有通過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將各民族凝聚在一起,才能讓這個(ge) 發展動力持續順暢、源源不斷、一往無前地輸送出來,加速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

  田獲三狐/文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