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從亞洲象棲息地到瀕危野生動植物,代表委員就保護生物多樣性建言

發布時間:2022-03-10 11:02:00來源: 新京報

  從(cong) 亞(ya) 洲象棲息地到瀕危野生動植物,代表委員就保護生物多樣性建言

  建立“象長製”統籌協調亞(ya) 洲象保護

  雲(yun) 南野象團北巡南歸、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等級從(cong) “瀕危”降為(wei) “易危”……這些頻頻登上“熱搜”的好消息,印證了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取得的諸多成效。

  然而,目前全球生物多樣性普遍受威脅的形勢還在持續惡化。未來,生物多樣性保護怎麽(me) 做?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就此提出了建議。

  保護生物多樣性寫(xie) 入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保護生物多樣性,推進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與(yu) 環境形成的生態複合體(ti) 以及與(yu) 此相關(guan) 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包括生態係統、物種和基因三個(ge) 層次。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20年評估結果顯示,全球生物多樣性普遍受威脅的形勢還在持續惡化。

  我國的生物多樣性較為(wei) 豐(feng) 富,也是最早簽署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記者從(cong) 生態環境部獲悉,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複,生物多樣性下降的勢頭基本得到控製。

  中國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修複,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各類自然保護地數量達到1.18萬(wan) 個(ge) ,麵積占陸域國土麵積的18%。我國生態紅線劃定麵積也不低於(yu) 陸域國土麵積的25%。

  我國重點野生動植物保護取得紮實成效,實施了大熊貓等瀕危物種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係列專(zhuan) 項保護規劃和行動方案,建立了251處野生動物救護繁育基地,促進了300餘(yu) 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的恢複與(yu) 增長。

  將對瀕危野生動植物實施搶救性保護

  近年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正不斷向前推進。

  去年10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hui) 第十五次會(hui) 議(COP15)第一階段會(hui) 議在中國昆明召開。中國率先出資15億(yi) 元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正式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出台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ti) 係等一係列重大舉(ju) 措。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ou) 先區域和國家戰略區域的本底調查與(yu) 評估,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占陸域國土麵積的18%左右。到2035年,典型生態係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得到全麵保護。

  今年3月3日是第九個(ge)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國家林草局表示,“十四五”期間(2021年至2025年),中國將實施亞(ya) 洲象、海南長臂猿、東(dong) 北虎、中華穿山甲、四爪陸龜等48種極度瀕危野生動物和百山祖冷杉、巧家五針鬆、白花兜蘭(lan) 等5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及其棲息地搶救性保護;開展普氏野馬、麋鹿、朱鹮等15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野化放歸;對分布極度狹窄、種群數量稀少或生境破壞嚴(yan) 重的水杉、東(dong) 京龍腦香等100種植物,開展遷地保護和最小人工種群保留。

  建議1

  建立珍稀瀕危植物價(jia) 值評估體(ti) 係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李生龍表示,珍稀瀕危植物資源具有重要的經濟、生態、科研、觀賞等價(jia) 值。目前珍稀瀕危植物的價(jia) 值評估體(ti) 係尚未建立,這些價(jia) 值不能得到全麵體(ti) 現。

  “珍稀瀕危植物價(jia) 值評估體(ti) 係的缺失影響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製度改革工作的推進。”他指出,在缺少珍稀瀕危植物價(jia) 值評估體(ti) 係的情況下,無法對植物的不利改變及其引起的生態係統功能退化作出準確評估。同時,珍稀瀕危植物價(jia) 值評估體(ti) 係的缺失,導致無法實現對部分非法采伐、毀壞、收購、運輸、加工、出售等危害國家珍稀瀕危植物的行為(wei) 精準查處。

  李生龍建議由生態環境部牽頭,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等部門配合,盡快建立珍稀瀕危植物價(jia) 值評估體(ti) 係。明確野生植物評估範圍。按照植物受威脅程度,分步將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納入價(jia) 值評估範圍。

  在評估標準上,他建議先確立基準價(jia) 值,充分考量植物的保護等級、瀕危程度、植物物種在分類學上的獨特性和代表性、與(yu) 農(nong) 作物的親(qin) 緣關(guan) 係、物種在生態係統中的功能、物種資源保育價(jia) 值等因素,對每個(ge) 物種的生態、科學、社會(hui) 價(jia) 值進行綜合評估後確定價(jia) 值基準。在基準的基礎上,結合野生植物物種珍稀瀕危程度對野生植物受損程度、受損數量等確定一個(ge) 係數標準。在確定相應的調節係數時,可綜合考量植物的受損程度、遺傳(chuan) 狀況、生長繁殖狀況、分布區域等因素。

  建議2

  修複提升棲息地質量 引導亞(ya) 洲象穩定生活繁衍

  去年,亞(ya) 洲象北上南歸,引起廣泛關(guan) 注。全國人大代表、雲(yun) 南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委統戰部部長曹慶華介紹,1958年建立的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1980年建立的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是以亞(ya) 洲象保護為(wei) 主的森林生態係統保護區。近30年來,野生亞(ya) 洲象從(cong) 182頭增加到300頭左右,由於(yu) 象群數量的不斷增加,約三分之二的亞(ya) 洲象溢出保護區常年在外活動。目前普洱市已成為(wei) 亞(ya) 洲象主要的棲息地,目前監測到有10群181頭亞(ya) 洲象常年活動在普洱市境內(nei) ,種群數量約占全省亞(ya) 洲象總量的50%以上。

  亞(ya) 洲象國家公園建設已經提上日程。針對亞(ya) 洲象國家公園建設,曹慶華建議建立“象長製”負責落實機製,統籌協調亞(ya) 洲象保護與(yu) 肇事防範工作。同時以自然修複為(wei) 主、人工修複為(wei) 輔結合的方式,開展棲息地生態係統恢複工程,建設食源地和廊道等,采取建設硝塘、飲水池、泥塘等人工幹預措施,修複和提升亞(ya) 洲象棲息地質量,引導亞(ya) 洲象穩定在棲息地內(nei) 生活繁衍。連通重要棲息地之間的生物廊道,促進種群間的基因交流,破除公路、鐵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對亞(ya) 洲象遷徙造成的障礙。

  平衡大象保護和當地居民安全的問題也備受關(guan) 注。曹慶華建議,加強亞(ya) 洲象防護隊伍能力建設,以人員跟蹤監測為(wei) 主,運用遙感、北鬥衛星、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亞(ya) 洲象生態感知體(ti) 係。他提到,針對肇事風險高的象群,按“一象一策,一群一策”的方針,提前研判活動趨勢及危害程度,製定應急預案,通過手機APP、短信、高音喇叭廣播係統等精準推送、發布預警信息。

  建議3

  推行野生動物損害救助基金、保險製度

  2021年以來,多起野生動物進入居民區事件引起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雲(yun) 南亞(ya) 洲象北移、野豬破壞莊稼等給沿途和當地造成了大量財產(chan) 損失。

  全國政協常委、民進湖南省委會(hui) 主委、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潘碧靈稱,隨著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野生動物與(yu) 人類的接觸可能更加頻繁,由此造成的人身傷(shang) 害和財產(chan) 損失可能也會(hui) 增多。

  他表示,目前關(guan) 於(yu) 野生動物損害賠償(chang) 的法律法規和相關(guan) 條例並不完善,建議建立健全野生動物損害賠償(chang) 製度,出台關(guan) 於(yu) 野生動物損害賠償(chang) 的專(zhuan) 門法律法規,使地方出台的規定有上位法依據,同時對補償(chang) 範圍、補償(chang) 標準等進行統一規範。

  同時推行野生動物損害救助基金、保險製度。鼓勵社會(hui) 各界通過公益捐贈等方式建立野生動物損害救助基金,對受到野生動物傷(shang) 害的人群進行救助。推廣野生動物損害商業(ye) 保險,增強野生動物損害賠償(chang) 保障能力。

  潘碧靈建議加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及活動範圍監測工作。製定入侵動物及對生態平衡破壞較大的野生動物名單,適當捕獵缺乏天敵、繁殖快、對生態係統威脅較大尤其是對人類人身財產(chan) 威脅較大的野生動物。

  潘碧靈還提出,應開發基於(yu) 衛星、無線電定位的手機APP,對亞(ya) 洲象、東(dong) 北虎、狼等對人類威脅較強的野生動物采取衛星定位、無線電項圈等手段監測其活動範圍。當此類動物接近人類居住區時,通過手機APP及時向附近居民發出預警信息。

  建議4

  製定珍稀瀕危動植物極小種群保護計劃

  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林業(ye) 局副局長、陝西省林業(ye) 科學院院長昝林森長期從(cong) 事生物科學研究。在兩(liang) 會(hui) 上,他提出了加強秦嶺野生動植物極小種群保護的建議。

  昝林森稱,秦嶺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ou) 先區和具有全球意義(yi) 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關(guan) 鍵地區,擁有種子植物種3883種(其中一半以上屬中國特有種,318種為(wei) 秦嶺特有)、陸生脊椎動物種587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2種、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19種。

  不少物種屬於(yu) 極小種群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種群,如秦嶺冷杉、珙桐、大果青扡、秦嶺石蝴蝶等,它們(men) 分布範圍狹窄,野外存活數量極少,地震、泥石流、雪災等極端天氣或自然災害有可能構成這些物種野外滅絕的風險。

  “極小種群的生態價(jia) 值不容小覷,比如秦巴山區的珙桐,最新研究發現,其中的活性物質(喜樹堿)不僅(jin) 能幫助人類抗癌,還可用於(yu) 減肥。”

  對此,昝林森建議在國家層麵研究製定珍稀瀕危動植物極小種群保護計劃,如遷地保護、擴繁培育等。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逐步推進,使這些極小種群達到消除風險、不斷複壯的目的。開展秦嶺野生動植物極小種群普查,組織專(zhuan) 業(ye) 技術團隊,製定普查方案,分別進行野生動植物極小種群調查,包括生境因子、分布情況、種群數量、潛在威脅等,全方位掌握其本底情況。同時實施野外科學監測,包括人工擴繁野外歸回種群和原地保護種群。定期進行評估,調整保護措施。

  建議5

  建立生物多樣性大數據管理製度

  記者注意到,今年不少黨(dang) 派提案也關(guan) 注生物多樣性保護。

  民革中央提案建議,構建生物多樣性法治保障體(ti) 係,建立生物多樣性大數據管理製度,與(yu) 國際社會(hui) 大數據共享,加強外來生物入侵防範。

  提案認為(wei) ,近年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在法治保障方麵存在一些問題。法律製度的體(ti) 係性構建不足,法規製度多而龐雜。

  提案建議完善“一圈兩(liang) 庫”立法體(ti) 係。“一圈”指生態圈,“兩(liang) 庫”指物種多樣性庫和基因多樣性庫。建議將散狀、單一的生態圈保護辦法囊括到一個(ge) 立法體(ti) 係中,實現“兩(liang) 庫”管理法製化。對名錄較少且有重要執法價(jia) 值的物種和基因形成立法名錄。對具體(ti) 物種分布構建群體(ti) 基因多樣性庫,追蹤生物個(ge) 體(ti) 來源範圍,為(wei) 精準打擊不法行為(wei) 、重點監控物種分布和保護情況提供基礎評估數據。

  針對生物多樣性數據共享不足的問題,提案建議建立生物多樣性大數據管理製度。構建區域性數據中心,規範生物多樣性資源與(yu) 分布狀況數據資源的收集、整理和使用辦法。建立物種種群專(zhuan) 題數據庫,對區域生物多樣性資源精準識別。

  同時優(you) 化大數據共享辦法,形成數據聯動管理,在立法、執法、司法各環節形成保護協作。采用地麵監測、近地麵遙感、衛星遙感等技術,建成生物多樣性分布數據庫。通過與(yu) 國際社會(hui) 大數據惠益共享,加強外來生物入侵防範,形成生物基因來源地追蹤機製。

  新京報記者 張璐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