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IT青年成涉詐App製刀者”現象引發兩會關注

發布時間:2022-03-11 14:1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IT青年成涉詐App製刀者”現象引發兩(liang) 會(hui) 關(guan) 注

  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加強源頭治理“精準滴灌”

  本報北京3月1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 朱娟娟 雷宇)“傳(chuan) 統電信詐騙不斷向手機App上轉移,背後負責程序開發的IT青年淪為(wei) ‘製刀者’和詐騙犯罪幫凶,亟待源頭治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hui) 副主任周洪宇提出《關(guan) 於(yu) 加大對利用App詐騙犯罪治理力度的建議》,今天下午收到最高法、最高檢受理回複。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IT青年成涉詐App製刀者”現象引起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guan) 注,他們(men) 呼籲加快頒布實施《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為(wei) 打擊治理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武器。“十分中肯,非常重要”,最高檢今天對周洪宇代表回複,將認真研究,持續保持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嚴(yan) 懲態勢。

  隨著數字社會(hui) 、信息社會(hui) 到來,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zhong) 對移動網絡依賴度很大,利用App詐騙的犯罪近兩(liang) 年愈演愈烈。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此類犯罪已超過電信詐騙的60%。最高檢兩(liang) 會(hui) 前發布數據,2021年涉及電信犯罪相關(guan) 起訴近13萬(wan) 人,同比上升超8倍。

  周洪宇調研發現,頻發的新型電詐現象背後,是大批年輕IT人員參與(yu) 研發、製作涉詐App,淪為(wei) 新型電詐案背後的“製刀者”。

  令他尤為(wei) 痛心的是,這些“製刀者”大多擁有本科以上學曆,不乏名校碩博學曆的高材生,以科技公司甚至青年創業(ye) 團隊為(wei) 名,危害千家萬(wan) 戶的財產(chan) 安全。有的案發時已製作並出售800餘(yu) 款涉詐App,有的詐騙App涉案金額十餘(yu) 億(yi) 元,受害者一旦“中招”,損失多在數十萬(wan) 元至數百萬(wan) 元之間。

  這位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分析,一些IT青年淪為(wei) 電詐“製刀者”,與(yu) 法治意識淡薄、急於(yu) “掙快錢”等心理有關(guan) 。譬如被警方抓捕的武漢光穀晟昌公司技術總監餘(yu) 某,是個(ge) 90後青年,此前月工資1萬(wan) 元,參與(yu) 開發涉詐App後,每月進賬4萬(wan) 元以上。餘(yu) 某坦言:“知道可能違法,但在別的地方也拿不到這麽(me) 多錢。”

  “遏製涉App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提升IT青年法治意識,刻不容緩。”作為(wei) 履職20年的“老人大代表”,周洪宇建議,公安部應會(hui) 同網信、教育等部門加大對利用App詐騙犯罪的綜合整治力度,加強源頭治理,針對IT類專(zhuan) 業(ye) 的青年學生“精準滴灌”,開展法製教育、思政教育進課堂活動,變“製刀者”為(wei) 反詐“戰鬥員”。同時設立App市場準入製度,強化監管機製,對涉案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實行黑名單製度。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