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培訓行業仍存4大問題
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日前發布的《2021年校外教育培訓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當前校外教育培訓行業(ye) 依然存在不公平條款多、售後維權難、虛假宣傳(chuan) 多、預付費風險大4大問題。
《報告》顯示,自市場監管總局等有關(guan) 部門根據《關(guan) 於(yu) 進一步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陸續出台相關(guan) 監管措施並開展市場整頓行動以來,消費者權益保護程度總體(ti) 上得到了明顯提升。但由於(yu) 相關(guan) 法規政策配套滯後、監督管理機製不夠健全、疫情和行業(ye) 政策衝(chong) 擊以及消費者缺乏理性消費意識等,校外教育培訓領域消費侵權多發、消費維權困難等現象仍然存在。
《報告》指出,當前校外教育培訓行業(ye) 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一是合同糾紛多。培訓機構在製定格式合同時,存在諸多對消費者不公平條款。二是售後問題難解決(jue) 。售後服務渠道不暢通,有些培訓機構特別是線上培訓機構不重視售後服務,在消費者付費後“失聯”;部分培訓機構因經營不善關(guan) 門跑路、拒絕或拖延退費、設置苛刻退費條件等;部分非學科類機構假借“雙減”政策,關(guan) 門停業(ye) ,拒不退款。三是虛假宣傳(chuan) 手段多。虛構學員培訓案例、師資力量和培訓效果,編造消費者評價(jia) 數據等。四是預付式消費風險大。一些培訓機構以折扣優(you) 惠誘導收取大量預付費,後因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倒閉、跑路後預付費用難以追討;有的預付費用時被誘導辦理“消費貸”,機構關(guan) 門後無法上課卻仍需按期還貸。
《報告》從(cong) 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角度提出了建議,包括通過完善相關(guan) 立法、加強協同治理、進一步明確監管主體(ti) 及其職責、建立日常監管執法機製、加大培訓機構違法行為(wei) 查處力度等。(楊召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