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薄鹽醬油收“智商稅”?這些食品新概念需注意

發布時間:2022-03-15 14:13:00來源: 廣州日報

  營養(yang) 師:學會(hui) 查看營養(yang) 標簽,提高自身辨別能力

  超市出售的薄鹽醬油越來越多。

  近日,市民劉女士發現,市麵上的薄鹽醬油多了起來。自己本著健康的理念買(mai) 了一瓶薄鹽生抽,期望日後家裏的飯菜能夠真正做到減鹽。然而在做菜過程中,劉女士發現,由於(yu) 薄鹽生抽口味較淡,為(wei) 了調味,自己經常是加著加著就過了量。“買(mai) 薄鹽生抽的初衷是想減鹽,但實際上鹽的攝入一點也不少。”劉女士告訴記者。

  薄鹽醬油真的健康嗎?減脂巧克力或含有違禁藥物成分?金箔食品不能食用?針對當前食品市場上出現的新概念、新產(chan) 品,記者走訪市場並請食品行業(ye) 專(zhuan) 家進行分析。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趙方圓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王維宣

  一不小心“加過量”的薄鹽醬油

  記者在超市調味品區發現,當前不少打出“薄鹽”“減鹽30%”“減鹽不減鮮味”等宣傳(chuan) 的調味品,品類除了生抽外,還擴大至雞精、蠔油、豆瓣醬等多款調味品。其中,某品牌一款薄鹽生抽稱每15毫升約含鈉722毫克,鹽分與(yu) 同品牌的一款生抽相比降低30%;與(yu) 此同時,還與(yu) 普通金標生抽、普通特級醬油、精選生抽進行對比,以上三款每15毫升含鹽量分別為(wei) 1145毫克、1032毫克、1164毫克。

  從(cong) 售價(jia) 來看,搭上“薄鹽”概念的調味品,價(jia) 格比普通調味品高。不少品牌推出的兒(er) 童有機醬油也打出了“少鹽”“健康”等字樣。某品牌一款麵向1~2歲嬰兒(er) 的有機醬油,號稱每10毫升中僅(jin) 含有540毫克鈉,比非減鹽醬油低35%,210毫升/瓶售價(jia) 22.8元,比普通醬油貴出不少。

  醬油本身是調味品,如今打出“薄鹽”概念、售價(jia) 升高,是否屬於(yu) “智商稅”?注冊(ce) 營養(yang) 師張情告訴記者,烹飪中醬油的作用除了提供鹹味,還有鮮香滋味,減鹽醬油在減鹽基礎上如何保證鹹味和鮮味的協調性,做到減鹽不減鮮,是需要技術手段的,也是有技術壁壘的,比如有些減鹽醬油是有獨家的專(zhuan) 利技術的。

  另外,鹽有防腐作用,降低鹽度除了需要保證鮮度,還對防腐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技術手段抑製微生物生成等,這可能也是成本增加的另一原因。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宣稱“兒(er) 童薄鹽醬油”,可能與(yu) 普通成人醬油的含鹽量相比並沒有降低多少,價(jia) 格卻可能翻好幾倍。

  “穿金戴銀”的網紅食品

  金箔巧克力、金箔冰淇淋、金箔小蛋糕……近年來,一種食品迅速在網絡上“走紅”,給食物“鍍金”成了消費的噱頭,提高了食物賣相的同時,也提高了食物的售價(jia) 。冰激淩球塗上金粉售價(jia) 達38元,一塊8英寸蛋糕“穿上”金箔外衣價(jia) 格翻番……

  走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有的店家聲稱添加為(wei) “食用金箔”,不會(hui) 對人體(ti) 造成傷(shang) 害;也有的店家表示,金箔不能吃,僅(jin) 作為(wei) 裝飾,食用前要將食物上的金箔除去。然而,由於(yu) 這些食物上的金箔較為(wei) 輕薄、極易破碎,所以不少消費者食用時很難將其與(yu) 食物分離,這就會(hui) 導致誤食。

  或含禁藥的“減脂巧克力”

  近日,深圳市消委會(hui) 聯合檢測機構發布巧克力選購消費指引指出,一些“減肥巧克力”“燃脂瘦身巧克力”可能含有違禁藥物成分。經調查發現,這些據說有特殊功能的“巧克力”實際上違禁添加了西布曲明等成分。

  記者在電商平台看到,不少號稱“燃脂”“溶脂”的巧克力仍在售。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條,生產(chan) 經營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食用含有西藥成分的食品可能會(hui) 引發健康風險。

  與(yu) 此同時,大多巧克力營養(yang) 成分表中糖和油脂含量較高。某消費者看了商家網店頁麵宣稱其巧克力是“低脂黑巧克力,好吃不胖”,購買(mai) 後發現,該款巧克力營養(yang) 成分表標示:“脂肪含量39.3g/100g”,已遠遠超出低脂食品的脂肪含量要求。

  專(zhuan) 家說

  日常生活如何真正減鹽?

  ①健康成年人每天食鹽不超過5g,家庭烹飪學會(hui) 少放鹽和醬油,學會(hui) 使用定量鹽勺;

  ②使用減鹽醬油,就更要注意在使用量上稍加節製;

  ③可借助適量的辣椒、大蒜、醋等為(wei) 食物提味,逐步擺脫高鹽口味,適應少鹽口感;

  ④識別隱形鹽,少吃榨菜、鹹菜、罐頭、鹹鴨蛋、醃肉、火腿等高鹽食品,方便麵、餅幹、堅果等零食;

  ⑤減少外出就餐,減少外賣等。

  誤食金箔、銀箔後果

  1月29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guan) 總署印發《關(guan) 於(yu) 依法查處生產(chan) 經營含金銀箔粉食品違法行為(wei) 的通知》,明確了金(銀)箔金(銀)粉類物質(以下簡稱“金銀箔粉”)不是食品添加劑,不能用於(yu) 食品生產(chan) 經營。中國注冊(ce) 營養(yang) 師蘇晨曦告訴記者,現有關(guan) 於(yu) 金的毒理學研究不足,EFSA報告顯示可能存在潛在的健康危害。此外,若純度不足,可能會(hui) 因摻雜其他重金屬導致中毒。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