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青年多維對話舉辦世界詩歌日特別活動
中新網北京3月21日電 (記者 劉育英)3月21日是世界詩歌日。當晚,全球青年多維對話之“中西詩藝的融合:新詩中的古典美學”舉(ju) 行。活動邀請了來自中國、英國、波蘭(lan) 、亞(ya) 美尼亞(ya) 、智利、韓國的青年詩人、翻譯家,對話中國國內(nei) 著名詩人臧棣、西渡、雷格,並圍繞新詩中的古典元素與(yu) 代表性詩歌案例展開分享交流。
本次活動由中國外文局文化傳(chuan) 播中心舉(ju) 辦。活動開始,主辦方展示了由六國嘉賓翻譯、朗誦的多語種版《鏡中》。北京大學中文係臧棣教授表示,縱觀新詩的發展曆程,新詩與(yu) 傳(chuan) 統詩歌的關(guan) 係問題一直存在著分歧與(yu) 爭(zheng) 論。20世紀80年代後,年輕詩人們(men) 開始將古典詩歌視為(wei) 文化資源,從(cong) 中汲取營養(yang) ,試圖拉近新詩與(yu) 古典詩歌的關(guan) 係,於(yu) 是便有了《鏡中》一詩。
初岸文學總編輯雷格認為(wei) ,中國古典詩歌有相對完整的美學範式,在民眾(zhong) 間有較高接受度,但作為(wei) 農(nong) 耕文明的產(chan) 物,也容易與(yu) 現代文明“水土不服”。他表示,這個(ge) 問題在西方詩歌中同樣存在。
在青年代表分享環節,波茲(zi) 南密茨凱維奇大學東(dong) 方學院副教授Joanna Krenz表示,在詩歌翻譯時,譯者應有意識地弱化中外語法差距,注重呈現詩中的古典原貌。亞(ya) 美尼亞(ya) 詩人Robert Tsaturyan表示,閱讀、學習(xi) 、翻譯外語詩歌都是出於(yu) 對語言中陌生性的追求,而《鏡中》這首詩就能夠吸引世界讀者了解中國語言文化的魅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