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這所城鄉接合部的新學校,為招生曾掛過三塊牌子

發布時間:2022-03-22 11:06:00來源: 半月談網

   “上級對我提的要求,就是讓寒門子弟接受更好的教育,讓普通孩子上好學。”

  一所城鄉(xiang) 接合部的新學校,為(wei) 招生曾掛過三塊牌子;

  學生底子差,師資留不住,初一新生主科均分比城區學校低近60分,來交流的老師待滿一年就走……這是江蘇省泰州市薑堰區城西實驗學校2015年初創時的麵貌。

  6年前,已是名校副校長的肖維鬆來到這裏。他踐行“人人能出彩”的教育理念,推行“適合的教育”,讓孩子們(men) “與(yu) 我同行”。僅(jin) 用兩(liang) 年時間,該校就將同一批孩子的成績提高到全區公辦初中第一,並逐步受到城區生源的青睞。

  曾經掛三塊牌子都招不來學生

  江蘇省泰州市薑堰區城西實驗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製學校,地處城鄉(xiang) 接合部。2016年,被評為(wei) 江蘇省特級教師不久,肖維鬆來到這裏擔任校長。

  肖維鬆回憶說,當時學校生源體(ti) 現為(wei) “四多”——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多、留守青少年多、問題家庭子女多、基礎薄弱學生多。“不少孩子紀律散漫,對未來不抱有多少期待,性格內(nei) 向甚至冷漠。”

  為(wei) 了吸引生源,學校曾掛靠薑堰本地知名的公辦實驗小學和民辦勵才初中,打出了“家門口的實小”“不花錢的勵才”等招生廣告,“校門掛著三塊牌子”一度成為(wei) 學校一景。

  薑堰以教育發達聞名。肖維鬆接手學校時,該校初一新生語數外三門主科的均分比城區學校低近60分。而且,學校缺乏自己的師資力量,一大半教師是外校交流來的,整個(ge) 初中部甚至一名本校教師也沒有。2018年,學校中層幹部交流期滿,副校長、會(hui) 計都走了。

  “上級對我提的要求,就是讓寒門子弟接受更好的教育,讓普通孩子上好學。”肖維鬆說,當時,周邊居民不看好這所新學校,寧願多走40分鍾路把孩子送到城裏。“我上班向西走,學生們(men) 往東(dong) 去,每天擦肩而過,心裏很不好受。”

  “人人能出彩”激勵學生陽光成長

  “這裏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依賴學校,家長提供不了多少支持。”肖維鬆說,經過調研,他意識到,自己過去在名校從(cong) 教,師資、生源不可同日而語,不能照搬過去的經驗與(yu) 模式。

  在調研中,肖維鬆發現,孩子們(men) 雖然基礎一般,但性格活潑,熱愛參加集體(ti) 活動。由此,他想到了“人人能出彩”這個(ge) 理念,決(jue) 定做適合、個(ge) 性、有效的教育。

  2017年,在學校大操場東(dong) 側(ce) ,肖維鬆搭了一個(ge) 舞台,除了每周的固定表演,所有孩子隨時可以上台展示才藝。他鼓勵學生凸顯個(ge) 性,開設科學、武術、揚劇等校本課程,目標是“讓每個(ge) 學生在校期間學會(hui) 一樣技能,培養(yang) 一門興(xing) 趣,留下一段美好回憶”。

  2018年,他帶領一批黨(dang) 員教師成立“陽光·出彩”助力社。“老師們(men) 出智、出力、出錢,給困難孩子送溫暖、送知識,送力量,助力孩子們(men) 成長、成才、成人。”肖維鬆介紹,從(cong) 黨(dang) 員教師到普通教師,全校近三分之一的教師加入助力社,掛鉤幫扶近200名學生。

  “老師每天過堂,困惑不離校,問題不過夜。” 肖維鬆說,課堂教學不能隻是教師上麵講,學生下麵記,而是要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探究、解決(jue) 問題,讓課堂“活起來”。

  根據不同學生的需要,學校設計了差異化輔導和評價(jia) 方案:優(you) 秀生要過能力關(guan) ,教師換一種問法,學生能舉(ju) 一反三;薄弱生要過知識關(guan) ,掌握當天學習(xi) 的基本知識;後進生要過思想關(guan) ,教師與(yu) 學生談話,端正其思想,養(yang) 成好習(xi) 慣。

  “習(xi) 慣比分數重要,能力比知識重要,品德則最為(wei) 重要。”肖維鬆說,“不放棄每一名學生,從(cong) 最後一名抓起,能學一點就學一點,能學好幾門就學好幾門。成績可以暫時後進,但品德和意誌必須過硬。這樣每名學生都能擁有陽光的心態、樂(le) 觀的精神和自信的品格。”

  打造優(you) 秀教師隊伍,“每件事都要出彩”

  這些年,“出彩文化”也浸潤著學校的師資建設。平時開會(hui) ,肖維鬆要求時間控製在半小時左右,“會(hui) 上發言要出彩,不出彩就不要講”。他要求老師們(men) “每件事都要出彩”,每學期評出先進教師,舉(ju) 辦隆重的頒獎儀(yi) 式,邀請家長到場見證。

  “麵對自己的職業(ye) 生涯,老師們(men) 要以‘出彩’為(wei) 目標,追求家長自發送來的鮮花和掌聲,而非紅包。”肖維鬆認為(wei) ,學生的需要就是老師的工作,不應由領導指派。

  幾年下來,肖維鬆帶出了一支做事認真、肯吃苦、敢擔當、有韌勁的教師隊伍。學校也逐漸獲得社會(hui) 認可,如今到了招生季,也有家長開始半夜排隊了。

  如今,城西實驗學校的全校教師隊伍已經“進大於(yu) 出”,從(cong) 2016年50多人增長到360多人,平均年齡僅(jin) 33歲;在校生從(cong) 2016年600多人增長到5600多人,小學畢業(ye) 生直升本校初中部的比例,從(cong) 三分之一提高到一半以上。

  2021年夏季,城西實驗學校首屆小學畢業(ye) 生隻有290多人,同年秋季入學時,一年級新生人數已達到660人。過去學校的施教區劃得很大,現在生源爆滿,施教區越劃越小;曾經掛靠名校“寄人籬下”,如今反向帶領其他學校組建教育集團······

  2022年,肖維鬆年滿60歲。他說,這幾年最欣慰的事,就是上下班路上,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從(cong) “逆行”到“同行”。

  原標題《肖維鬆:讓孩子“與(yu) 我同行”》

    文字記者:陳席元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