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一個人不想學新東西的時候,就真的老了
中新網廣州3月23日電 (蔡敏婕 韓文青)“什麽(me) 叫做老?主要不是年齡,主要是這個(ge) 人什麽(me) 時候不想學新東(dong) 西的時候,就真的老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23日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大坦沙院區鼓勵團隊要擁有創造力,能夠研發出新技術,成為(wei) 世界的領跑者。
當天,鍾南山攜夫人來到大坦沙院區,走進新啟用的呼吸介入中心。
鍾南山回憶46年前他與(yu) 一名護士到浙江學習(xi) 呼吸介入技術,一個(ge) 月後回來,在相當困難的條件下,開始進入探索與(yu) 實踐階段,“當時我們(men) 隻有三個(ge) 人,白天工作,晚上就將工作台變成實驗台,大家都有一股勁兒(er) ,要把這個(ge) 技術發展起來。”鍾南山說。
1976年,鍾南山在醫院率先將支氣管鏡檢查開展起來。多年來,李時悅教授等帶領團隊繼續前進,如今建成了總麵積超過2000平方米、國內(nei) 最大最先進的呼吸介入平台,配備有移動CT、C臂X光機等的雜交手術室,以及共聚焦顯微內(nei) 鏡、光學相幹斷層掃描設備等各種設備,設有20間手術間,可以完成經氣道、經皮、經血管等全方位呼吸介入診療操作。
鍾南山表示,看到如今越來越壯大的介入團隊,以及大坦沙院區嶄新的呼吸介入中心平台,發展出氣道介入、肺血管介入、經皮介入等相關(guan) 亞(ya) 專(zhuan) 科,並有專(zhuan) 職的麻醉團隊,這是他多年以來的夢想,“我們(men) 呼吸介入最初隻能做簡單的取異物,現在已經可以做激光冷凍技術,肺血管介入更發展起來,不僅(jin) 可以做診斷,而且已經做到了心髒與(yu) 肺、氣管與(yu) 肺、動脈與(yu) 靜脈等多學科交叉、診斷與(yu) 治療並行的綜合平台。”
鍾南山期待未來可以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OCT(光學相幹斷層掃描)技術中,解決(jue) 醫學上的難題,發現更多的問題,而不能僅(jin) 僅(jin) 滿足於(yu) “會(hui) 用”的現狀,最重要的是擁有創造力,能夠研發出新技術,“人家能做的我們(men) 要做到,人家不能做的我們(men) 也要做到,而且要創造出更多,成為(wei) 世界的領跑者。”鍾南山院士用一句話來鼓勵團隊:“什麽(me) 叫做老?主要不是年齡,主要是這個(ge) 人什麽(me) 時候不想學新東(dong) 西的時候,就真的老了。”
據介紹,呼吸介入中心從(cong) 上個(ge) 世紀70年代末開始係統培訓呼吸內(nei) 鏡專(zhuan) 業(ye) 人員,已培養(yang) 超過1500名的呼吸內(nei) 鏡醫師,包括美國、韓國、印度等國家或地區的醫師前來短期學習(xi) ,與(yu) 德國、日本、美國等世界先進介入中心有長期的合作和交流,更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進修人員。鍾南山希望,呼吸介入中心能夠繼續發揚這種傳(chuan) 幫帶的精神,打造成一流的人才培養(yang) 基地。(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