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一季度17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 業績印證激勵實效

發布時間:2022-04-01 15:19: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杜雨萌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中國兵器工業(ye) 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兵器工業(ye) 集團)先後推進了3家A股、1家H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合計激勵股份5830.6萬(wan) 股、激勵對象447人。”近日,兵器工業(ye) 集團改革與(yu) 資產(chan) 管理部部長袁樹寶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目前,兵器工業(ye) 集團所屬的其他控股上市公司均製定了股權激勵三年計劃,其中部分上市股權激勵方案已在審核過程中。

  作為(wei) 激發企業(ye) 員工活力的一項重要措施,近幾年,國資委已數次“喊話”央企要推進正向激勵、中長期激勵以及股權激勵等措施。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實施的股權激勵數量同比增加約88.9%,股權激勵數量出現明顯漲幅。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專(zhuan) 家表示,股權激勵政策對於(yu) 央企核心競爭(zheng) 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戰略意義(yi) ,預計未來會(hui) 看到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

  催化創新能力提升

  《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3月31日,已有17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實施了股權激勵,涉及激勵人數達16261人;7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發布新的股權激勵預案,涉及激勵人數達11074人。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實施股權激勵對於(yu)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業(ye) 績增長,尤其是創新能力提升具有積極的催化作用,是提升央企活力和效率的發動機。

  以兵器工業(ye) 集團下屬上市公司北方導航為(wei) 例,自其2020年實施股權激勵後,公司的經營業(ye) 績和淨利潤明顯增長。年報顯示,2021年,北方導航營業(ye) 收入同比增長32.81%;歸屬於(yu) 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淨利潤同比增長113.67%。

  “通過實施股權激勵,公司有效地吸引、穩定了高素質人才。”袁樹寶告訴記者,隨著北方導航等4家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成功實施,也激發了兵器工業(ye) 集團係統內(nei) 其他上市公司推進股權激勵的積極性。“對內(nei) 實現了達成共識,深度綁定人才,增強內(nei) 生動力;對外明確公司發展良好預期,有利於(yu) 促進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不僅(jin) 僅(jin) 是兵器工業(ye) 集團,稍早前,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相關(guan) 負責人亦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截至目前,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已實現旗下10家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全覆蓋,累計授出股權4.8億(yi) 股,覆蓋核心骨幹超過1400人次。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控股上市公司總市值已較2019年末增長179%,上市公司質量和發展動能顯著增強。

  宋向清表示,股權激勵是在央企用好工資總額單列政策的前提下,一種更具靈活性和市場競爭(zheng) 力的薪酬分配機製,有利於(yu) 促進高管人員、科研人員、技術骨幹等不同群體(ti) 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相當於(yu) 為(wei) 央企核心和關(guan) 鍵人才打造了一副股權激勵的“金手銬”,將人才與(yu) 企業(ye) 利益有機捆綁在一起。

  今年作為(wei)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此前,國資委在明確今年要突出抓好的六方麵重點工作中,還特別提到“要用好用足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

  宋向清表示,在政策及監管部門的引導下,預計未來會(hui) 看到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推動股權激勵過程中,也要注意股權激勵效應對創新和拚搏氛圍的正向引導和強化,即把激勵政策的落實做“死”,同一政策下任何人一視同仁;激勵機製的內(nei) 涵做“活”,根據環境和市場變化適時調整策略,讓更多人受益,貢獻更大受更多的益。此外,還應注意平衡被股權激勵者與(yu) 不能享受股權激勵者之間的心理落差,引導健全適用於(yu) 不同崗位的全激勵模式。

  強化激勵仍有空間

  事實上,雖然近年來推進股權激勵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數量明顯增多,但這在數量眾(zhong) 多的央企子企業(ye) 中,僅(jin) 占了較小的一個(ge) 比重。對於(yu) 許多未上市的央企子企業(ye) 來說,強化正向激勵無疑將落腳至超額利潤分享等中長期激勵政策上來。

  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收官之年,“進一步推動市場化機製各項措施全麵走深走實”也成了國資委與(yu) 各央企的工作重點。

  在今年1月中旬召開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專(zhuan) 題推進會(hui) ”上,國務院國有企業(ye) 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國資委黨(dang) 委委員、副主任翁傑明就特別強調,“要用好用足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國有科技型企業(ye) 股權和分紅激勵、超額利潤分享等中長期激勵政策,擴大政策覆蓋麵和應用深度”。

  《證券日報》記者從(cong) 國資委了解到,據初步統計,中央企業(ye) 和地方國企已開展中長期激勵的子企業(ye) 分別為(wei) 4390戶和2172戶,占具備開展中長期激勵條件的各級子企業(ye) 的比例分別為(wei) 86.2%和44.1%,激勵人數分別為(wei) 29.44萬(wan) 人和19.31萬(wan) 人。

  中冶京誠黨(dang) 委委員、副總經理張寶嶺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推進以來,中冶京誠進一步完善研發成果評價(jia) 體(ti) 係,形成研發激勵製度體(ti) 係,針對不同類型項目分級分類實施。激勵政策也極大地激發了員工的研發熱情,2021年中冶京誠實現研發投入6.3億(yi) 元,同比增長20%。

  “要搞好、搞活國有企業(ye) ,一個(ge) 重要途徑是健全市場化經營機製,強化激勵手段。”中國企業(ye) 改革與(yu) 發展研究會(hui) 研究員吳剛梁對記者表示,在激勵方麵,僅(jin) 靠工資獎金這些短期激勵措施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配套中長期激勵措施,實現公司發展與(yu) 員工利益“深度捆綁”。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企業(ye) 應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擴大適用範圍,讓符合條件的企業(ye) 進一步用好、用活激勵政策,從(cong) 而在經營上取得更大的成績。(證券日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