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祠胡同低價轉讓 老牌社交網站淡出大眾視野
老牌社交網站淡出大眾(zhong) 視野
本報記者 趙語涵
“乍聞西祠胡同低價(jia) 轉讓,恍若與(yu) 一個(ge) 20年未見的故友作別,真是一代人的青春!”這兩(liang) 天,一條“西祠胡同低價(jia) 掛牌轉讓”的消息在網上傳(chuan) 開,讓曾經在這一社交論壇上度過一段青蔥時光的王女士格外感慨。
記者3月31日登錄江蘇產(chan) 權市場網站看到,南京西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500萬(wan) 股股份轉讓公告,掛牌時間為(wei) 3月18日至4月18日,轉讓底價(jia) 僅(jin) 為(wei) 1元。
不僅(jin) 是西祠胡同,天涯、貓撲、人人網……曾經風靡一時的社交網站如今已隨著社交媒體(ti) 更迭,陸續謝幕。
西祠胡同低價(jia) 轉讓已停更
曾經吸引不少年輕人的西祠胡同為(wei) 何衰落至“1元轉讓”?轉讓公告中顯示,截至2021年11月30日,南京西祠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當月審計的公司資產(chan) 總額為(wei) 186.80萬(wan) 元,負債(zhai) 總額433.29萬(wan) 元。業(ye) 內(nei) 分析,近年來BBS(社交論壇)的衰落以及公司的負債(zhai) 成為(wei) 低價(jia) 轉讓的原因。不過,1元競拍隻是起拍價(jia) ,也是為(wei) 了吸引更多買(mai) 家前來。
事實上,西祠胡同早在去年就已經停更。記者從(cong) 電腦端登錄西祠胡同頁麵看到,盡管仍能瀏覽不少帖子和信息,但最近更新的帖子也顯示為(wei) 去年8月份。去年9月,西祠胡同曾發布《係統維護公告》。在這條帖子的下方,有網友詢問何時恢複,但也有網友回帖寫(xie) 道“可能是再見了”。
“胡同裏”曾經“人聲鼎沸”
盡管如今已不被很多年輕人知曉,但時光的橫軸回撥20年,西祠胡同也曾“人聲鼎沸”。
由於(yu) 發起於(yu) 南京,身為(wei) 江蘇人的王女士20年前曾在西祠胡同上格外活躍,還曾主持過一個(ge) 文學類板塊。“那會(hui) 兒(er) 我正上大學,這個(ge) 社交論壇在江蘇特別火,我跟很多同學都幾乎天天上去玩。我們(men) 一批文學愛好者經常在上麵接力寫(xie) 小說,好像疊羅漢一樣,很有意思。”
70後張女士也曾在這個(ge) 網絡論壇上活躍。“年輕時我從(cong) 事新聞工作,上麵有個(ge) 板塊叫‘記者的家’,非常有名,很多記者都會(hui) 上去聊選題、談工作。”張女士回憶。除了在這裏與(yu) 同行溝通,張女士還喜歡上去追看一些“牛人”的帖子。“印象裏,創業(ye) 黑馬的創始人牛文文,當時是論壇裏一位響當當的筆杆子。”張女士說。
甚至還有人曾在西祠胡同上“帶貨”。彼時淘寶剛剛起步,但已有人在西祠胡同上“帶貨”護膚品,月銷達到2至3萬(wan) 元。這樣的營業(ye) 額可管窺西祠胡同當時的高人氣。據悉,鼎盛時期,西祠胡同注冊(ce) 用戶達3000萬(wan) ,自建討論版超過80萬(wan) 個(ge) ,成為(wei) 交友、聊天、求職、電商等重要的信息發布平台。
社交產(chan) 品迭代搶走年輕人
對很多70後、80後而言,西祠胡同是重要的“精神家園”。但為(wei) 何其走向衰落?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副教授王少磊認為(wei)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過程中,媒介平台的衰落、消失、被取代其實很常見。除了西祠胡同,同樣承載著不少初代網民青春記憶的天涯、貓撲、人人網等社交網站也都隨著微博、微信、抖音等出現而慢慢衰落,淡出了大眾(zhong) 視線。
“最初的社交網站多為(wei) BBS(論壇)形式。它們(men) 的興(xing) 起實現了某種‘議事廳’功能,讓普通人有渠道打破空間限製,表達想法。”王少磊分析,但隨著博客、微博、微信等出現,更加“去中心化”的表達途經,以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BBS這一模式漸漸被取代。而此後,隨著4G時代到來,短視頻、直播等社交媒體(ti) 又開始從(cong) 微博、微信手中爭(zheng) 奪流量。
正因如此,雖然老牌社交網站也曾試圖通過產(chan) 品迭代增設新功能、推出移動App等方式再戰江湖,但始終未能掀起大的浪花。在評論人遠山看來,老牌論壇的衰落與(yu) 其喪(sang) 失了年輕人有很大關(guan) 係。
“年輕人願意投入精力、時間對新生事物發表觀點,是論壇最重要的用戶。但以西祠胡同為(wei) 例,早期的用戶多為(wei) 70後、80後,隨著年齡的增加、工作家庭壓力加大等因素,這部分用戶在論壇的活躍度不斷下降。麵對更多垂直細分類社交平台如B站、小紅書(shu) 等的興(xing) 起,老牌社交媒體(ti) 很難吸引更多年輕用戶加入。用戶結構的老化及缺乏迭代,讓其紛紛走向小眾(zhong) 。”遠山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