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父親靠自學將智力障礙女兒培養成樂器達人,希望她能靠音樂養活自己

發布時間:2022-04-06 11:41:00來源: 揚子晚報

  “長不大”女孩學樂(le) 器10年屢屢獲獎

  “長不大”女孩學樂(le) 器10年屢屢獲獎

  當初父親(qin) 發現她對音樂(le) 感興(xing) 趣,便自學後再教她,開啟了她的演奏人生

  3歲時確診先天性智力障礙,醫生說她會(hui) 永遠停留在五六歲的樣子。如今,18歲的她勉強能計算20以內(nei) 的加減算術,然而,她卻對音樂(le) 很感興(xing) 趣,由於(yu) 理解能力差,一些老師不願意教,她的父親(qin) 便自學樂(le) 器後教她。

  她叫陳沄,是一位愛美的蘇州女孩,看不懂樂(le) 譜,卻能憑借聽力自學並演奏出300首二胡與(yu) 橫笛樂(le) 曲,還多次獲得專(zhuan) 業(ye) 比賽大獎。近日,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陳沄笑著說:“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穿著漂亮的衣服去外麵演奏二胡,大家都很喜歡聽我拉的曲子,我想成為(wei) 街上最美麗(li) 的風景。”

  紫牛新聞見習(xi) 記者 梅方瀅

  女兒(er) 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礙

  父親(qin) 帶她四處求醫

  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來到位於(yu) 蘇州市吳江區蘆墟老街平安弄的陳沄家,她家不大,入眼便是一張老舊的沙發和一把電子琴,沙發上擺滿了各種樂(le) 譜。

  一見麵,陳沄很熱情地向記者打招呼:“姐姐好,我是陳沄,你猜我現在有多高?”她說,自己現在18歲,個(ge) 子已經有163cm了,但她希望自己可以變矮一些,因為(wei) 這樣就能做一個(ge) 永遠長不大的小孩子了。

  據陳沄的父親(qin) 陳榮昌介紹,陳沄3歲時確診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礙。“當時醫生說有30%的希望可以治愈,我和妻子帶著她四處求醫。”陳榮昌說,當時治療費特別貴,打一針要4000元,每隔一星期就要打一次,如此高的治療費用,給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負擔。陳沄4歲時,母親(qin) 不堪壓力離家出走,陳榮昌開始獨自照顧女兒(er) 。

  2014年,陳榮昌又一次帶著陳沄去上海治病,醫生根據陳沄的情況,給出了停止治療的建議。“醫生說,就算治療也不可能完全治好,讓我不要再浪費錢,回去多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讓孩子學學畫、練練樂(le) 器,可能效果會(hui) 更好。”

  被橫笛演奏聲吸引

  父親(qin) 便在網上自學後教她

  陳沄讀小學一年級時,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她被校外興(xing) 趣班傳(chuan) 出的橫笛演奏聲所吸引。陳沄駐足聆聽,久久不願離去,並向父親(qin) 提出想學習(xi) 橫笛的想法。考慮到女兒(er) 的特殊情況,起初,陳榮昌並沒有太在意此事,以為(wei) 女兒(er) 隻是一時興(xing) 起。

  然而,陳沄並沒有放棄,每天都纏著父親(qin) 要去學習(xi) 橫笛。看女兒(er) 如此堅持,陳榮昌便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讓她上了一節橫笛試聽課。原以為(wei) 女兒(er) 根本無法吹響笛子,誰料,在老師的指導下,陳沄竟順利完成了幾個(ge) 音的吹奏。

  “能吹出音就說明有希望,我便幫她報了個(ge) 橫笛興(xing) 趣班。”剛開始,陳沄的確與(yu) 其他孩子有很大區別,入門特別慢,因此老師都不願意再教了。正好那時,讀小學二年級的陳沄因無法適應普通學校的學習(xi) 節奏,轉至特殊學校上學,陳榮昌便決(jue) 定在學校附近租間房子,一邊照顧女兒(er) 的生活起居,一邊教她橫笛。

  為(wei) 了能讓女兒(er) 打好基礎,陳榮昌自學理論知識,從(cong) 簡單的五線譜開始,一個(ge) 音一個(ge) 音地教她。反反複複教了幾個(ge) 月,陳沄依然無法理解,但陳榮昌仍不厭其煩地手把手教。為(wei) 了糾正陳沄在節拍、音準等方麵的問題,陳榮昌還特地自學了電子琴,通過琴音為(wei) 陳沄打節拍。

  練習(xi) 了一年多時間,陳沄終於(yu) 能完整演奏出人生第一首樂(le) 曲——《田園春色》。“那晚,我激動得一夜沒睡。”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陳榮昌仍抑製不住內(nei) 心的喜悅。他告訴記者,那次成功後,自己與(yu) 女兒(er) 備受鼓舞。有了理論基礎後,陳沄的成長速度便越來越快了。

  隨著學習(xi) 曲目難度增大、樂(le) 譜變複雜,陳沄理解起來越來越吃力。然而,上帝在為(wei) 陳沄關(guan) 上一扇門的同時,卻為(wei) 她打開了一扇窗。她在聽力上表現出的天賦,讓身邊人深感震驚。

  “可能她還沒完全理解一些曲子的樂(le) 譜,但她已經能按照視頻、音頻上的節奏聽出音符來了。”陳榮昌告訴記者,視頻中老師吹一段,她跟著模仿吹一段,結束後再從(cong) 頭開始播放,反複聽自己不確定的片段。

  屢次獲專(zhuan) 業(ye) 比賽大獎

  最愛穿漂亮衣服去街頭表演

  2017年,陳沄無意中接觸到二胡,於(yu) 是產(chan) 生了濃厚興(xing) 趣。為(wei) 了讓女兒(er) 能夠在音樂(le) 方麵走得更長遠,陳榮昌毫不猶豫買(mai) 了一把二胡,並為(wei) 女兒(er) 請了老師。“她練手法,我學理論,考慮到經濟原因,老師隻請了三個(ge) 月,之後都是我自己在教。”

  因為(wei) 有了之前學習(xi) 橫笛的基本音樂(le) 知識,加上超強的樂(le) 感,陳沄學習(xi) 二胡容易了很多,但她並沒有因此放鬆練習(xi) 。陳榮昌告訴記者,女兒(er) 每天至少要練習(xi) 5個(ge) 小時。

  陳榮昌說,女兒(er) 是一個(ge) 很“軸”的人,學習(xi) 過程中從(cong) 來沒想過放棄。“有時候飯做早了,想讓她早點吃午飯,她都不答應,非要練完才肯吃。有一次更是從(cong) 早上一直練到晚上,用‘廢寢忘食’四個(ge) 字形容她,一點也不誇張。”陳榮昌無奈道。

  每天長時間地練習(xi) ,讓陳沄的二胡技術突飛猛進。“現在沄沄的演奏能力肯定過十級了,但是由於(yu) 考級需要考理論知識,所以她從(cong) 來沒參加過。但是她參加了很多比賽,因為(wei) 比賽不用考理論知識。”說著,陳榮昌自豪地將女兒(er) 在比賽中獲得的各類證書(shu) 展示在記者麵前。

  “去年年底,沄沄獲得了首屆蘇州市青少年民族樂(le) 器大賽拉弦樂(le) 少年組優(you) 秀表演獎,2020年,沄沄獲得星光熠熠少年杯係列才藝大賽(江蘇賽區)二胡一等獎……這些比賽,沄沄都是以正常參賽者身份去參加的。”陳榮昌告訴記者,參加比賽時,自己從(cong) 來沒有說過女兒(er) 的特殊情況,隻想讓她用音樂(le) 實力說話。

  陳榮昌告訴記者,陳沄屬於(yu) 比賽型選手,其他選手看到場下的觀眾(zhong) 很多可能會(hui) 很緊張,但陳沄則相反,看比賽的觀眾(zhong) 越多,她發揮得越好,觀眾(zhong) 少了她就會(hui) 不開心。

  每到周末,陳榮昌會(hui) 帶著女兒(er) 去附近的黎裏古鎮演奏二胡,路過的遊客和附近的商家都很喜歡聽她拉的曲子,很多人都成為(wei) 了她的“忠實聽眾(zhong) ”。

  采訪過程中,陳沄多次詢問父親(qin) 什麽(me) 時候可以再出去彈奏,“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穿著漂亮衣服去外麵演奏二胡,大家都很喜歡聽我拉的曲子,我想成為(wei) 街上最美麗(li) 的風景。”

  計劃陪女兒(er) 考“街頭藝人證”

  希望她能自食其力

  2017年,陳榮昌的工作單位體(ti) 恤他照顧女兒(er) 不易,便給他提前辦了內(nei) 退。自此,他就全身心撲在女兒(er) 身上,一邊照顧女兒(er) 生活,一邊陪她學二胡。如今,陳榮昌在空閑時會(hui) 出去打打零工,加上陳沄的表演收入和殘疾人補助,已夠父女倆(lia) 生活。

  他還時刻關(guan) 注各種招募演奏者的信息,曾帶著陳沄參加了杭州市少兒(er) 春節聯歡晚會(hui) 和河北省殘疾人藝術團特約演出,陳沄還曾在長沙、青島景區內(nei) 當過一段時間的街頭藝人。

  “我在長沙租了一個(ge) 小房子,陪她在那裏做了一年的街頭藝人。靠遊客和路人的點歌打賞,每天能賺兩(liang) 三百元。”陳榮昌告訴記者,看著女兒(er) 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他心裏也很開心。“我老了可以靠退休金生活,唯一的希望就是沄沄能夠自食其力,養(yang) 活自己。”

  對於(yu) 女兒(er) 未來的規劃,陳榮昌已有了清晰的打算。“等疫情好轉,我打算帶女兒(er) 去上海、深圳、珠海、常州等地考‘街頭藝人證’,有了證,她就能成為(wei) 當地景區內(nei) 的職業(ye) 街頭藝人。一方麵,女兒(er) 很享受在戶外演奏的感覺,能體(ti) 現她的自我價(jia) 值,另一方麵,她也能有一份不錯的收入。”陳榮昌說道。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