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 讓人民群眾得實惠

發布時間:2022-04-06 13:45:00來源: 人民日報

  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

  讓人民群眾(zhong) 得實惠

  近年來,各地革命文物保護單位、農(nong) 家書(shu) 屋、劇院、博物館、文化館不斷創新服務形式、服務手段和服務內(nei) 容,極大地滿足了人民群眾(zhong) 的文化生活需求。科學技術的發展,更是給公共文化服務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各地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提升文化服務效能,增強人民群眾(zhong) 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獲得感、幸福感。

  ——編 者

  革命文物“活”起來

  創新傳(chuan) 播方式 傳(chuan) 承紅色基因

  人民日報記者 王 玨

  以故事講述的形式,展現革命者忠於(yu) 信仰、忠於(yu) 人民的高尚情操,彰顯湘贛邊區遊擊戰爭(zheng) 時期工農(nong) 紅軍(jun) 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江西蓮花縣通過加大紅色宣講人才培養(yang) ,創新傳(chuan) 播方式,讓革命舊址成為(wei) 黨(dang) 史宣講課堂和紅色旅遊景點。

  近年來,蓮花縣編寫(xie) 《蓮花一枝槍》《百年初心我講你聽——寫(xie) 給青少年的紅色故事》等紅色書(shu) 籍30餘(yu) 部本,收集整理紅色史料200餘(yu) 萬(wan) 字,紅色人物、事件530餘(yu) 個(ge) ,保護利用高灘秋收起義(yi) 部隊行軍(jun) 會(hui) 議舊址、湘贛遊擊部隊改編舊址等紅色舊址40餘(yu) 處,布展村級紅色文化陳列室100餘(yu) 個(ge) ,建成紅色名村32個(ge) ,打造“秋收起義(yi) 部隊轉兵上井岡(gang) ”“蓮花一枝槍星火燎原”等紅色教育和旅遊線路,開發紅色景點200餘(yu) 個(ge) 。

  當地還組建了甘祖昌幹部學院,新設立了檔案史誌館,招聘選用了一批具有專(zhuan) 業(ye) 背景的黨(dang) 史專(zhuan) 業(ye) 研究人才,通過舉(ju) 辦“紅色教育金牌講解員大賽”“村民講紅色故事大賽”等活動,培養(yang) 了一支由村支書(shu) 、教師、機關(guan) 幹部、自由職業(ye) 者組成的400多人紅色宣講人才隊伍。近3年,當地參觀旅遊的遊客人數達100多萬(wan) 人次。

  近日,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勵創新革命文物傳(chuan) 播方式,合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融通多媒體(ti) 資源,加大革命文物數字化展示傳(chuan) 播,增強表現力、傳(chuan) 播力、影響力,生動傳(chuan) 播紅色文化。

  近年來,各地依托革命舊址、革命文物開展紅色旅遊的規模和熱度全麵攀升。不少革命舊址成為(wei) 百姓出遊的重要選項和“網紅打卡地”。各地利用多種多樣的方式,推動紅色文物資源“活”起來。陝西延安市推出百集係列紅色故事,通過一件件珍貴的革命文物,回望黨(dang) 在延安時期的崢嶸歲月和發展曆程。浙江嵊州市貴門鄉(xiang) 加大對當地第一個(ge) 農(nong) 村黨(dang) 支部舊址的提升改造,增設農(nong) 耕文化展示、黨(dang) 建陣地建設等,並投資30萬(wan) 元改建一個(ge) 可容納約50人的集宣講、展覽於(yu) 一體(ti) 的數字化展示廳。當地編排並拍攝了紅色劇目,在數字化展示廳播放。

  國家文物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說,各地革命紀念館推出精品展覽,積極探索新穎的傳(chuan) 播方式,比如通過短視頻、雲(yun) 直播、雲(yun) 展覽、H5等,增加觀眾(zhong) 的代入感、沉浸感和體(ti) 驗感。各地還結合革命曆史和人物開展音樂(le) 會(hui) 、戲劇、作品誦讀等活動。基於(yu) 革命文物資源的研學課程也在陸續推出,讓紅色文化貫穿課堂教學和實踐過程。同時,這位負責人也強調,在活化利用的過程中,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觀和曆史觀,杜絕商業(ye) 化、庸俗化的炒作,把真正的革命價(jia) 值傳(chuan) 播出去、把革命精神傳(chuan) 承下去。

  據了解,下一步,革命文物保護單位開放率將進一步提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將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結合,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民生改善。

  農(nong) 家書(shu) 屋“新”起來

  愛心澆灌童心 涵養(yang) 文明鄉(xiang) 土

  人民日報記者 張 賀

  對於(yu) 山東(dong) 省濰坊市高密經濟開發區馮(feng) 家莊村的孩子們(men) 來說,寶德書(shu) 院是他們(men) 童年的一個(ge) 亮點,在書(shu) 院度過的時光快樂(le) 而充實。這裏有豐(feng) 富的圖書(shu) 、多才多藝的老師、講不完的故事、做不完的手工、學不完的技藝……每逢周末和寒暑假,這裏都會(hui) 響起讀書(shu) 聲、歌唱聲和歡笑聲。

  為(wei) 孩子們(men) 創造這一方樂(le) 園的是鄉(xiang) 村教師李濟遠和單美華夫婦。9年來,夫妻二人拿出自家的房子和院落,打造了一個(ge) 集農(nong) 家書(shu) 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文化大院等於(yu) 一體(ti) 的鄉(xiang) 村文化綜合體(ti) 。

  在寶德書(shu) 院,孩子們(men) 不僅(jin) 可以讀書(shu) ,還可以練字、繪畫、學習(xi) 武術,高密“非遺”撲灰年畫、高密剪紙、高密茂腔也走進課堂。李濟遠說:“一開始,看到我們(men) 有這麽(me) 多活動內(nei) 容,有的村民擔心是收費的,不敢送孩子來,我們(men) 就到處宣傳(chuan) ,一分錢不要,全是免費的。為(wei) 了打消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顧慮,我幹脆去縣裏把寶德書(shu) 院注冊(ce) 為(wei) 非營利組織。這一下,村民都樂(le) 了,周末、寒暑假來的孩子越來越多!”

  身為(wei) 鄉(xiang) 村教師,李濟遠和單美華深感農(nong) 村兒(er) 童缺少素質教育資源和公共文化空間,一到周末和寒暑假,孩子們(men) 常常無人照管。他們(men) 拿出自己的婚房,又自費幾萬(wan) 元購置圖書(shu) 和桌椅,開辦了寶德書(shu) 院。

  “德不孤,必有鄰”。寶德書(shu) 院的愛心善舉(ju) 傳(chuan) 播開來後,許多誌願者組織主動和書(shu) 院聯係,上門服務。

  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德武支教隊是最早到來的誌願者組織之一,支教隊隊長徐金良介紹,大學生誌願者們(men) 帶來的課程很豐(feng) 富,有折紙、繪畫、音樂(le) 、體(ti) 育、英語等,頗受孩子們(men) 歡迎。在附近讀書(shu) 的小學生張明磊說,與(yu) 大哥哥大姐姐在一起,學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提升了自己的創造力,開闊了眼界。目前,常年到寶德書(shu) 院開展支教服務的誌願者隊伍有近20支。

  高密本地的誌願者隊伍更是把寶德書(shu) 院當作自己的家,把鄉(xiang) 土文化帶給孩子們(men) 。比如有的支教隊從(cong) 美食入手教給孩子們(men) 如何注意食品衛生,防止病從(cong) 口入,孩子們(men) 聽得津津有味。

  紛至遝來的誌願者和不斷成長進步的孩子們(men) 令李濟遠深受感動,他說:“開辦書(shu) 院這9年,我深切體(ti) 會(hui) 到社會(hui) 各界對鄉(xiang) 村孩子的關(guan) 心,對誌願服務的重視,文明互助的風氣越來越濃。”在高密市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村級實踐站放在寶德書(shu) 院後,書(shu) 院獲得的幫助越來越多。從(cong) 最初的幾百冊(ce) 書(shu) 到目前的上萬(wan) 冊(ce) 書(shu) ,從(cong) 最開始的1間房到目前的4間教室和整個(ge) 院子,從(cong) 1個(ge) 書(shu) 院發展出多所分院……

  寶德書(shu) 院的麵積越來越大,而李濟遠和單美華夫婦至今仍住在20多平方米的小房間內(nei) 。這個(ge) 小房間還是叔叔借給他們(men) 的。李濟遠說:“紮根鄉(xiang) 土、服務農(nong) 村是我一生的誌向,隻要孩子們(men) 需要,寶德書(shu) 院就會(hui) 一直辦下去,把知識、文化、道德的種子種進孩子們(men) 的心田。”

  傳(chuan) 統京劇“潮”起來

  雲(yun) 上看戲 票友眾(zhong) 多

  人民日報記者 鄭海鷗

  近日,由文化和旅遊部產(chan) 業(ye) 發展司指導支持、國家京劇院聯合中國移動咪咕公司采用“5G+4K”雲(yun) 演播模式推出的經典大戲《龍鳳呈祥》演播,在互聯網上贏得陣陣叫好。

  《龍鳳呈祥》取材於(yu) 《三國演義(yi) 》第五十四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佳偶》,由《美人計》《甘露寺》《回荊州》《蘆花蕩》組合改編而成,上演至今已有100多年曆史。經過一代又一代京劇大師的傳(chuan) 承和演繹,唱念做打各有看點,常演常新。本次演播由京劇表演藝術家於(yu) 魁智、李勝素擔任主演,領銜10位國家京劇院一級演員、3位梅花獎得主登場。“角兒(er) 就是角兒(er) ,佩服!”“一台子角兒(er) ”“行當齊全”“字正腔圓、韻味十足,聽不夠的經典”……在演播聊天室,線上票友好評不斷。

  “在高科技、互聯網、5G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探尋傳(chuan) 統藝術和現代科技相融合,線下演出與(yu) 線上演播相融合,恰逢其時。”國家京劇院院長王勇表示。

  視頻不清晰、畫麵拍攝單一、缺乏現場感……簡單地把演出拍進攝像機,常常會(hui) 遭遇類似問題。“本次演播為(wei) 觀眾(zhong) 呈現了首個(ge) 4K超高清版的《龍鳳呈祥》。此外,此次演播融入多種實時交互形式,觀眾(zhong) 與(yu) 家人一起在‘雲(yun) 包廂’看戲,也可通過‘雲(yun) 打賞’等功能為(wei) 演員‘雲(yun) 助陣’。”王勇介紹,“最有特色的是智能應用,創新使用了看大戲、角兒(er) 來了、琴師鼓師視角等8大視角,從(cong) 主角舞台到後台演奏班子,觀眾(zhong) 可以個(ge) 性化選擇自己的‘獨家視角’。”讓觀眾(zhong) 身臨(lin) 其境還隻是一方麵,本次演播還加入了“雲(yun) 導賞”“雲(yun) 解說”環節,增強了觀演的趣味性、知識性。有網友點讚說:“這種邊講解邊演出的方式特別好,不少人不知道戲曲背後的講究,但偏偏這些講究才讓戲曲更有魅力。”

  數據顯示,今年《龍鳳呈祥》演播累計售票71085張,票房收入112萬(wan) 多元。此次線上演播實現了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feng) 收。“這次《龍鳳呈祥》的觀看人數相當於(yu) 大型劇場單場觀眾(zhong) 容量的上百倍。線上的文藝極大拓展了觀眾(zhong) 覆蓋麵,起到了藝術普及的作用。”專(zhuan) 家表示。

  上線多種京劇專(zhuan) 場“雲(yun) 打賞”表情包、彈幕、互動道具,讓用戶“玩起來”;以國風、國潮元素設計專(zhuan) 屬表情包、封麵紅包,為(wei) 觀眾(zhong) 、戲迷的社交提供歡樂(le) “佐料”;推出創意視頻、京劇換裝、名角專(zhuan) 訪、後台揭秘等趣味活動,更有專(zhuan) 題紀錄片、京劇《龍鳳呈祥》VR(虛擬現實)觀賞、AR(增強現實)互動等,升級演播內(nei) 容……王勇說:“京劇既傳(chuan) 統也新潮,要傳(chuan) 承也要傳(chuan) 播。我們(men) 利用各種現代傳(chuan) 播手段對京劇進行推廣和普及,就是為(wei) 了吸引更多年輕人了解京劇、懂得京劇、喜歡京劇,加入傳(chuan) 承隊伍,將京劇發揚光大。”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