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誌願者衝鋒“疫”線 殘疾車變“運輸車”
近段時間,上海疫情形勢嚴(yan) 峻複雜,基層社區幹部、疾控人員、醫務工作者連續作戰,為(wei) 守護城市安全、保障市民健康付出了巨大努力。在全民疫情防控的當下,一批批誌願者們(men) 也奔走在維護秩序、運送物資的第一線。
在上海抗擊疫情一線,有一群特殊的“逆行者”:他們(men) 身有殘疾,關(guan) 鍵時刻卻挺身而出。他們(men) 用自己的方式助力抗疫,共同守護家園。
上海四川北路吉祥裏居委是一片老式居民區,整個(ge) 居委共有1026戶,人員構成複雜,60%以上是老年人,其中8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200多人。
張淳是這個(ge) 居委的居委會(hui) 主任,這些天,他一直奔走在弄堂小區之間,了解居民的需求,對於(yu) 家中有老年人的,他更要格外關(guan) 照幾句。因兒(er) 時脊柱壓迫神經,張淳患有馬蹄內(nei) 翻足,走路多了就會(hui) 出現腫脹。但最近,他每天的步行數都在2萬(wan) 左右,和來自虹口區殘疾人協會(hui) 的誌願者們(men) 一起,將檢測試劑送到每一戶居民家中。
穿戴好防護裝備,寫(xie) 上加油鼓勁的話語,大家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師奶奶是一位百歲老人,一直臥床在家,照顧她的女兒(er) 今年也已經73歲了。張淳和誌願者們(men) 擔心老人不會(hui) 使用抗原檢測試劑,便上門為(wei) 她們(men) 進行核酸檢測。
與(yu) 此同時,其他誌願者們(men) 也在忙碌著,腿腳不便的黃勇有一輛殘疾車,此時派上了用場,一趟趟為(wei) 居委中的一個(ge) 封控小區運送居民采購的蔬菜等生活所需。
上海市虹口區殘聯誌願者 黃勇:在社區如果說是有這種特殊需要我們(men) 出力的時候,我們(men) 作為(wei) 殘疾人,首先不是考慮到我們(men) 的身體(ti) 怎麽(me) 樣,首先考慮到我們(men) 也能為(wei) 社區做點貢獻,尤其是一位黨(dang) 員,應該在疫情麵前,在這種困難麵前我們(men) 要衝(chong) 在前麵,不能隻考慮個(ge) 人的一些不方便或者說一些什麽(me) 東(dong) 西,就考慮到比較少的。
在這支隊伍中,有腿腳不便的,有聾啞人,還有血友病患者。他們(men) 各自都克服了自身的困難,一心為(wei) 抗擊疫情出一份力。
上海市虹口區四川北路街道吉祥居委主任 張淳:有不同的殘疾情況,就是配合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匯聚在一起,可以互相彌補,把那個(ge) 工作做得更好更細。
盡管腿腳不便 仍“盡我所能”
從(cong) 三月初到現在,這支誌願者小分隊一直在行動,哪裏需要,哪裏就有他們(men) 的身影。
誌願者的工作很繁雜,平常人幹一天下來也是腰酸背痛,對於(yu) 身體(ti) 不便的他們(men) 來說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盡管腿腳不便但他們(men) 仍“盡我所能”,拚盡全力。
上海市虹口區殘聯誌願者 宋偉(wei) 紅:我們(men) 也想盡我們(men) 的一份力,在社會(hui) 需要我們(men) ,需要每一個(ge) 市民都做出努力的時候,我們(men) 發揮我們(men) 自己的光和熱,為(wei) 大家為(wei) 整個(ge) 上海為(wei) 整個(ge) 虹口我們(men) 出一份力。
宋偉(wei) 紅是這支誌願者小分隊中的一員,在接到問詢能否做誌願者的那一刻,她想也沒想就到崗了。
上海市虹口區殘聯誌願者 宋偉(wei) 紅:早晨6點鍾接到了我們(men) 街道的電話,直接打我手機的,說小宋你去安汾居委,然後我第一時間,早飯也沒吃,喝了一口水就去了,因為(wei) 時間很緊張,我6點半就要到,6點鍾給我的電話,到了那邊醫護人員8點鍾到的,他們(men) 說他們(men) 是負責做采樣,那麽(me) 需要掃碼的,你們(men) 誰能上?那我跟我的同事說,那麽(me) 我們(men) 年輕,掃碼需要用到電腦方麵的知識,我們(men) 兩(liang) 個(ge) 人我們(men) 來做,然後醫生就簡單給我們(men) 培訓好以後我們(men) 就上崗了,掃碼的時候右胳膊是拿著的這個(ge) 掃碼機的嗒嗒掃,後來當時掃的時候沒有什麽(me) 感覺,但是掃完以後第二天,這個(ge) 胳膊是酸的抬都抬不起來了。
抗擊疫情的這些日子,有時是豔陽天,有時又是傾(qing) 盆大雨。對宋偉(wei) 紅他們(men) 來說,最困難的還是克服身體(ti) 的疲憊。
上海市虹口區殘聯誌願者 宋偉(wei) 紅:其實你看到我們(men) 是一個(ge) 肢殘人群體(ti) ,我們(men) 的腿腳都不太方便,可能我們(men) 站一天,正常的人休息一個(ge) 晚上就恢複了,但是我們(men) 殘疾朋友,我們(men) 如果站一天,我們(men) 可能恢複的時間要比正常人還來的時間更長,但是我們(men) 可能會(hui) 用自己的方法,用我來說我就睡覺的時候,因為(wei) 我知道我第二天還要上崗,我就把家裏的枕頭墊很高,然後腿翹起來,這樣的話血液可以循環,然後放鬆肌肉,保證第二天還能夠再站多一點的時間。
張禮煊也是小分隊成員之一。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忙著聯係蔬菜平台,給有需要的封控小區采購物資。
上海市虹口區殘聯誌願者 張禮煊:目前的情況還是比較困難,大家可能也覺得有點無助,我覺得如果有一個(ge) 誌願者,當他還在逆行的話,當你看見還有人在幫助他們(men) 的時候,我覺得會(hui) 給他們(men) 很強的這個(ge) 抵抗疫情的信心。
十多天來,張禮煊當過送貨員、掃碼員、保供員。外在看不出和常人不同的他,其實是一位血友病患者,過勞和受寒都可能引發出血,看到其他的夥(huo) 伴都在堅持,張禮煊也充滿了動力。
上海市虹口區殘聯誌願者 張禮煊:我那些誌願者同伴們(men) ,他們(men) 其實都是每一個(ge) 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然後默默付出的。其實我是男同誌,有一些女同誌跟著我們(men) 一起去掃樓,就是一個(ge) 一個(ge) 門然後去敲開,這樣走下來其實是非常非常累的,但是這些女同誌我看到她們(men) 結束的時候都癱在地上,我覺得挺感動的,我覺得她們(men) 也很不容易,比至少我比她們(men) 要容易一些。
曾經穿過黑暗 如今照亮他人
這支小分隊的每一個(ge) 人,現在都是同一個(ge) 身份,那就是誌願者大白。而在平時的生活中,他們(men) 各自都有工作,雖然大家的職業(ye) 各有不同,但有一個(ge) 共性,那就是幫助他人變得更好。
誌願者工作的間隙,宋偉(wei) 紅趕緊掏出手機,和她一直牽掛著的陽光家園的學員們(men) 視頻。
陽光家園是一家為(wei) 智力殘疾者提供康複服務,為(wei) 輕度殘疾者提供職業(ye) 培訓的機構,宋偉(wei) 紅就在那裏工作,疫情發生後,陽光家園就關(guan) 閉了,宋偉(wei) 紅擔心學員們(men) 容易產(chan) 生心理問題。就聯係公益機構設計了“雲(yun) ”課堂,把康複課程搬到了線上,每天,她都會(hui) 督促學員們(men) 上課。
上海市虹口區殘聯誌願者 宋偉(wei) 紅:今天上午還上了一堂太極拳和下午的那個(ge) 音樂(le) 藝術課,雖然不能來,但是並沒有停止他們(men) 的康複需求,我們(men) 還是在延續的,我們(men) 在微信平台中經常跟我們(men) 的學員們(men) 進行交流。
張禮煊平時是一名禁毒社工,這次,他把做誌願者的想法發布在了曾經服務過的人員的聊天群中,得到了很多人的積極響應。
上海市虹口區殘聯誌願者 張禮煊:幾個(ge) 服務對象他們(men) 都挺有熱情要去參加一些社區的誌願活動。看到一個(ge) 社區裏邊可能這些保供的事情,就是年紀大的或者一些殘疾人或者一些其他的情況的,他們(men) 是沒有辦法通過手機來點餐,來保障自己的生活的。那我就想是不是可以組成這麽(me) 一個(ge) 團隊,果然我們(men) 的同伴也是熱情很高,他們(men) 一拍即合。
現在,這個(ge) 小分隊的誌願者們(men) ,每天都以積極的心態、熱情的麵貌投入工作,幫助他人,但其實,他們(men) 每個(ge) 人都曾因為(wei) 疾病和殘缺而生活在灰暗之中。
上海市虹口區殘聯誌願者 宋偉(wei) 紅:將近五六年的時間都是在家裏的,因為(wei) 身體(ti) 殘疾,是因為(wei) 藥物過敏造成了雙側(ce) 的股骨頭壞死,然後當時也是比較封閉自己,覺得自己跟正常人的走路樣子肯定是不一樣的,那我就幹脆在家裏,所以那個(ge) 時候也是大門不出小門不邁。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居委給宋偉(wei) 紅提供了一個(ge) 助殘員的崗位,這讓她對生活重拾了希望。
上海市虹口區殘聯誌願者 宋偉(wei) 紅:2015年的1月1日,我就來到了那個(ge) 虹口區殘聯,然後虹口區殘聯給我麵試了,然後很順利通過了,我先從(cong) 助殘員做起的。
慢慢地,宋偉(wei) 紅發現,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可以幫助更多像她一樣的夥(huo) 伴,工作的幹勁和生活的熱情越來越足了。
上海市虹口區殘聯誌願者 宋偉(wei) 紅:一直是心懷感恩的這顆心去服務於(yu) 社會(hui) ,既然社會(hui) 給了我們(men) 關(guan) 愛關(guan) 懷和溫暖,那麽(me) 我們(men) 在我們(men) 自己的能力範圍內(nei) ,我們(men) 也要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去幫助社會(hui) 。
同樣的經曆也發生在張禮煊的身上。從(cong) 將自己封閉在家中,到努力去學習(xi) 一項技能,幹好一份工作,他對自己如今的生活,感到充實而滿意。
上海市虹口區殘聯誌願者 張禮煊:工作也是一個(ge) 視角,就是讓你去觀察不同的人,然後通過你的雙手去可以幫助他,我覺得這個(ge) 是挺有意義(yi) 的事情。
同心抗疫 一起守“滬”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men) 因“願”而動,不求任何回報用心幫助他人,這群人有一個(ge) 共同的身份叫“誌願者”,而今天的這幾位誌願者更加特殊一些,因為(wei) 他們(men) 都曾經經曆過困難也經曆過他人的幫助,所以在這艱難的時刻她們(men) 更願意用堅強和溫暖的方式回報、付出。
大家還記得嗎,誌願者精神有八個(ge) 字“奉獻 友愛 互助 進步”,今天的特寫(xie) ,恰恰就是這誌願者精神最好的詮釋,你我他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無私奉獻,團結友愛,真誠互助,最後我們(men) 一定會(hui) 更進一步,一起戰勝疫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