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海南:隻此青綠鑄“底色” 去白護藍亮“招牌”

發布時間:2022-04-11 17:02:00來源: 人民網

  毛雷

  3月23日,中國熱帶農(nong) 業(ye) 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馬海霞博士帶領團隊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發現了8個(ge) 大型真菌新物種。新物種的不斷發現,正是海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發展向好的有力見證。

  近年來,海南始終圍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定位和發展目標,在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上先行先試,以“清潔能源島和清潔能源汽車推廣”“禁塑”“加快推進裝配式建築”等標誌性措施為(wei) 支撐,不斷積極探索新模式、發展新業(ye) 態、培育新動能,為(wei) 高質量高標準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提供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精心嗬護“地球之肺”

  努力打造國家公園建設的“海南樣板”

  “猿海”“猿南”,是海南兩(liang) 隻新增長臂猿嬰猿的名字。長臂猿是世界極度瀕危物種。2019年,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正式啟動,海南長臂猿的原始棲息地得到更加有力的保護。海南熱帶雨林等自然生態空間得到修複和擴大。

  熱帶雨林,被譽為(wei) “地球之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麵積最大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也是我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地區。

  自設立體(ti) 製試點區以來,海南緊緊圍繞“理順管理體(ti) 製、創新運營機製、健全支撐保障、強化監督管理,構建統一規範高效的中國特色國家公園體(ti) 製”這一中心,不斷對其升級完善。已先後建立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分局兩(liang) 級管理體(ti) 製,市縣派駐國家公園管理局執法大隊、森林公安雙重執法機製;建立部省、省市縣協同管理機製,印發試點方案和總體(ti) 規劃,出台10多項製度、辦法和規範,將國家公園管理納入法治化軌道;構建起覆蓋試點區的森林動態監測“大樣地+衛星樣地+隨機樣地+公裏網格樣地”四位一體(ti) 的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係統,也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有效經驗,為(wei) 國家公園建設提供了“海南樣板”。

  沿著盤山路向鸚哥嶺深處進發,茂密繁雜的植被像條厚實的綠毯,從(cong) 山腳直鋪雲(yun) 間天際線。在這裏踏著濕滑泥濘的山路監測、巡護、記錄,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鸚哥嶺分局生態保護科米紅旭和護林員符惠全的日常工作。米紅旭和符惠全的“責任區”約3000畝(mu) ,走上一圈差不多要一個(ge) 月。他們(men) 的主要工作內(nei) 容有兩(liang) 個(ge) :護林和科研。

  “一方麵要通過巡查,確保熱帶雨林的安全,避免其遭受亂(luan) 砍濫伐和其他破壞,另一方麵隻有深入雨林才能發現‘驚喜’。”米紅旭口中的“驚喜”,就是新物種。

  目前,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鸚哥嶺片區科研團隊共發現鸚哥嶺樹蛙、鸚哥嶺飛瀑草等27個(ge) 動植物新物種,建立珍貴鄉(xiang) 土樹種保存地72畝(mu) ,保存種質資源30餘(yu) 種,記錄到中國特有植物464種,海南特有植物178種,海南特有動物62種。“極危”物種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增長到了5群35隻。這些,都得益於(yu) 自然生態的恢複。

  為(wei) 推進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發展,海南還開展排查和清退國家公園範圍內(nei) 各類已有開發項目,印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態搬遷方案》,開展處於(yu) 主要江河源頭等核心保護區的生態搬遷。

  隨著國家公園建設的深入開展,一幅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逐漸繪就。

  2021年9月26日,海南發布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2019年生態係統生產(chan) 總值(GEP)核算成果,通過科學的測算,海南熱帶雨林估值為(wei) 2045.13億(yi) 元,單位麵積GEP為(wei) 0.46億(yi) 元每平方公裏,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成為(wei) 中國首個(ge) 發布GEP核算成果的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區。

  2021年10月12日,習(xi) 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領導人峰會(hui) 上宣布正式設立5個(ge) 國家公園。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位列其中。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顏值”盡展的同時,海南交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優(you) 異成績單。以空氣質量為(wei) 例,2021年,海南全年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99.4%,細顆粒物濃度13微克/立方米,保持曆史最好水平,臭氧濃度處於(yu) 近幾年的低值,今年1~2月,海南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全國領先。

  向“白色汙染”說“不”

  海南“禁塑”動真格

  家住海口海甸島的市民趙女士每天會(hui) 去附近的菜市場買(mai) 菜,從(cong) 去年8月份開始,她注意到攤主們(men) 裝菜的袋子均已換成可降解塑料袋,這讓她感到很驚喜。經常吃外賣的王偉(wei) ,也似乎早已習(xi) 慣餐盒和塑料袋都變成了可降解的材料。

  如今的海南,吸管、餐盒、購物袋、垃圾袋等製品,都已經逐漸從(cong) “不可降解”變成了“可降解”。在海南,“禁塑”被當作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標誌性工程之一、自貿港建設的先導性項目強力推進。

  2022年2月24日,一場特殊的新聞發布會(hui) 在海口召開,發布內(nei) 容就是各個(ge) 市縣“禁塑”的考核情況。

  海南省禁塑辦去年通過采取資料查閱、現場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分別對各市縣(含洋浦)開展評估,現場走訪調研隨機抽取了9類共295個(ge) 場所,涉及黨(dang) 政機關(guan) 、大型商超、農(nong) 貿市場、社區、醫院、景區、中小學和高等院校等。“總體(ti) 評估情況大部分市縣為(wei) 合格,優(you) 秀和不合格的市縣為(wei) 少數, 1/4的市縣評估為(wei) 優(you) 良。”海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伍曉紅說。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三年多前。

  2019年2月,《海南省全麵禁止生產(chan) 、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實施方案》出台。根據《方案》,2019年底前海南將建立健全全省禁止生產(chan) 、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的地方性法規及標準體(ti) 係,2020年底前全省全麵禁止生產(chan) 、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2025年底前全省全麵禁止生產(chan) 、銷售和使用列入《海南省禁止生產(chan) 銷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名錄(試行)》塑料製品。

  2020年12月1日,《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正式實施,標誌著海南在法製護航下正式進入“禁塑時代”。在全國各地都在“限塑”的大背景下,海南為(wei) 何敢自我加壓提“禁塑”?答案是:自貿港建設的必要條件。

  “禁塑”之後,海南人用啥?目前,海南已引進、扶植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產(chan) 業(ye) ,新建和轉型塑料企業(ye) 17家,其中可生產(chan) 餐具的企業(ye) 5家,形成年設計產(chan) 能膜袋4萬(wan) 噸、餐飲具1.5萬(wan) 噸,改性料4萬(wan) 噸,滿足了島內(nei) 對禁塑替代品——生物降解塑料製品的需求。海南還針對島嶼地理環境特點積極探索海水降解材料的應用,正在開展海水降解材料應用技術研究,未來將在應用技術、標準、政策法規等方麵為(wei) 全國乃至世界海洋塑料汙染治理提供有益借鑒。

  “禁塑”之後,還有人賣、用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咋辦?“嚴(yan) 查!”2020年12月至今,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共檢查各類經營主體(ti) 2.57萬(wan) 家次,立案759宗,其中生產(chan) 環節1宗、運輸環節18宗、銷售環節32宗、儲(chu) 存環節22宗、使用環節686宗。扣押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23432箱、塑料袋1692.98萬(wan) 個(ge) 、散裝塑料餐具8.7萬(wan) 個(ge) ,罰款214.87萬(wan) 元。

  “動真格的”禁塑,已成為(wei) 海南全力守護“綠水青山”的顯著標簽。

  新能源汽車領銜

  “綠色低碳”讓海南天更藍

  走在海南的大街上你會(hui) 發現,“綠牌車”越來越多。如果非要數一數,那麽(me) 你會(hui) 發現,每一百輛車裏,有“七輛半”是新能源汽車。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2月,海南全省已推廣新能源汽車1.22萬(wan) 輛,同比增長367.97%,新能源汽車在今年新增車輛中占比達32.19%,高出全國平均水平一倍以上,市場驅動持續增強。截至今年2月底,海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3.36萬(wan) 台,占汽車保有量的7.69%,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7倍以上,占比穩居全國“第一梯隊”。

  海南新能源汽車為(wei) 何增速和保有量占比猛增?在海口市民小孟身上或許能找到答案。

  2019年5月,工作多年的小孟給自己置辦了一輛排量2.0T的燃油車,此後,一個(ge) 月1600元左右的油費,就成了他的固定支出。這種“油奴”的日子,在2021年5月發生了變化。

  看到身邊的新能源車越來越多,小孟也買(mai) 了一輛。2021年5月,新車到手,辦理完各種費用,再扣除政府補貼的6000元,一共花費6.8萬(wan) 元。打開手機APP,小孟向記者出示了自己去年11月到今年2月的充電支出,分別是126.65元、172.67元、28.58元、75.47元。平均每個(ge) 月100.84元。

  “1月份金額少是因為(wei) 在家充電多一些,2月份是因為(wei) 用車少一些,但整個(ge) 平均下來,一個(ge) 月的充電費用也就150元左右,比開油車劃算多了。”小孟說。

  除了充電便宜,充電越來越方便,也是不少車主選擇新能源車的重要原因。

  據統計,截至2022年2月底,海南省充電基礎設施信息管理平台已接入充電設施運營商77家、1574座充電站、12048個(ge) 充電樁、17211個(ge) 充電槍,建設總功率約80.48萬(wan) 千瓦。已接入7家換電設施運營企業(ye) 、28座換電站。2022年全省還計劃建設充電樁2萬(wan) 個(ge) ,並要求各市縣鄉(xiang) 鎮充電樁建設實現100%全覆蓋,每個(ge) 市縣至少有30%鄉(xiang) 鎮建設一個(ge) 由5個(ge) 快充樁組成的充電站,全省有20%村莊要建有充電樁。

  2022年3月1日起,新修訂的《海南省機動車排氣汙染防治規定》開始施行,海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新增處罰代碼“7099”,將原處罰金額由100元提升至500元,海南也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公安交管部門新增尾氣超標處罰代碼且加嚴(yan) 處罰的省份。

  據統計,2021年,海南全年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99.4%,細顆粒物(PM2.5)濃度13微克/立方米。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海南提出要爭(zheng) 做“雙碳”工作優(you) 等生,持續鞏固提升空氣質量,細顆粒物(PM2.5)、臭氧平均濃度分別控製在每立方米13微克和120微克以下。

  “搭積木”式建房子

  裝配式建築在海南的“跨越”之路

  說到工地,以往留給外界的印象,離不開機器轟鳴、塵土飛揚、人頭攢動……但這樣的場景,在記者走訪的海南幾處工地中,都沒有發現。

  在海口江東(dong) 新區的核心起步區,總建築麵積近8萬(wan) 平方米的海口金融中心項目,卻並沒有多少工人在現場工作,而現場分類堆放的預製材料也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些都是裝配式建築的用料,全部在工廠內(nei) 統一製作好運送過來。

  這樣的場景在海南其他工地同樣出現。

  “如果是傳(chuan) 統方式建造,至少需要400多名工人;采用裝配式隻需要200多名工人,大大節約了勞動力成本和時間成本。”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深圳公司總經理張繁榮告訴記者,海口金融中心項目運用裝配式建築工藝建造,裝配率達到50%以上。“裝配式建築,不需要在現場拌料、紮鋼筋,減少了工地的揚塵、噪音汙染,而且減少了用工需求,最重要的是減少了建築材料的浪費。好處很多。”

  其實,海南在裝配式建築方麵,屬於(yu) “後進生”。在2017年,海南的裝配式建築麵積還是“零”。“後進生”何以實現“跨越式”發展?數字迅猛增長的背後,是海南對於(yu) 裝配式建築高度的認識和一整套政策體(ti) 係的支撐。

  2018年,海南建立了由住建廳牽頭的省級裝配式建築推進工作聯席會(hui) 議製度,各市縣政府此後也相繼建立了相應的聯席會(hui) 議製度,統籌裝配式建築推廣與(yu) 應用。

  隨後,包括《海南省建築產(chan) 業(ye) 現代化(裝配式建築)發展規劃(2018-2022)》《海南省裝配式建築專(zhuan) 項規劃導則》《海南省裝配式建築裝配率計算規則》《海南省裝配式建築示範管理辦法》等在內(nei) 的相關(guan) 配套文件迅速出台。從(cong) 頂層設計製定了海南裝配式建築發展的路線圖。

  除了製定政策,落實政策海南也沒有放鬆。2018年以來,海南省裝配式建築推進工作聯席會(hui) 議辦公室每年都會(hui) 對各市縣裝配式建築推進情況進行通報。

  完善的政策體(ti) 係加上高標準的監督執行,讓裝配式建築在海南遍地開花。

  數據顯示,目前海南已投產(chan) 的構件生產(chan) 基地共30家,其中混凝土預製構件生產(chan) 基地24家,設計年產(chan) 能約194萬(wan) 立方米/年,鋼構件生產(chan) 基地6家,設計年產(chan) 能約34萬(wan) 噸/年。在海南島西北部的臨(lin) 高縣金牌港經濟開發區,一個(ge) 規劃以裝配式建築為(wei) 主體(ti) ,研發、配件生產(chan) 、安裝、施工、維護等全產(chan) 業(ye) 鏈相結合的建築產(chan) 業(ye) 集群正在形成。

  近四年來,海南確定采用裝配式建造的項目麵積分別為(wei) 82、435、1100、2280萬(wan) 平方米,以逐年翻番的態勢快速發展。

  “搭積木”式建房子的裝配式建築,正助力海南自貿港進一步擦亮綠色生態這塊“金字招牌”。2021年3月11日,住建部標準定額司對2020年度全國裝配式建築發展情況進行了通報,其中海南因2020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比例超過了30%,被公開通報肯定。

  “保護好海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是我們(men) 必須要了然於(yu) 胸的國之大者。”海南省委書(shu) 記沈曉明說,海南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為(wei) 抓手,堅決(jue) 做到生態環境隻能變好、不能變差。

  生態保護步履不停。如今,火熱建設、蓬勃發展的海南,又以“六水共治”(治汙水、保供水、排澇水、防洪水、抓節水、優(you) 海水)開篇,把治水攻堅作為(wei) “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以此保護好海南島的“腎髒”。“隻此青綠”的海南,正在以“國之大者”的高度、最嚴(yan) 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更加堅定的決(jue) 心和舉(ju) 措,保護瓊州大地的碧水藍天。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