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征信修複騙局手段不斷翻新 整治信用服務領域突出失信問題

發布時間:2022-04-12 10:24:00來源: 法治日報

  整治信用服務領域突出失信問題

  征信修複騙局手段不斷翻新 代表建言

  □ 本報記者  蒲曉磊

  一紙信用報告,關(guan) 係著個(ge) 人的金融生活,一旦個(ge) 人信用報告出現逾期記錄,貸款、買(mai) 車、買(mai) 房等行為(wei) 都會(hui) 受到影響。因此,不少征信逾期的人就有了消除不良征信記錄的需求。

  這一需求讓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商機”,借此做起了“征信修複”“征信洗白”的生意。然而,這種所謂的“征信修複”,不僅(jin) 不能幫這些有不良借款記錄的人實現“征信洗白”,還會(hui) 讓他們(men) 雪上加霜,在失信之餘(yu) 再增經濟損失。

  對於(yu) 這種不法行為(wei) ,相關(guan) 部門始終保持嚴(yan) 厲打擊態勢。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發布《關(guan) 於(yu) 重點開展“征信修複”問題專(zhuan) 項治理的通知》,專(zhuan) 項治理對象主要是假借“征信修複”“征信洗白”等名義(yi) 招搖撞騙,通過虛假宣傳(chuan) 、教唆無理申訴、材料造假、惡意投訴等手段騙取錢財或個(ge) 人信息,嚴(yan) 重擾亂(luan) 市場秩序的市場主體(ti) 。

  整治信用服務領域突出的失信問題,也是今年全國人大會(hui) 議期間多位代表關(guan) 注的內(nei) 容。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建議,盡快在國家層麵對征信管理進行立法,加快完善征信管理製度,為(wei) 推進征信修複騙局治理工作向縱深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征信修複都是虛假廣告非法宣傳(chuan)

  個(ge) 人征信報告由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出具,是個(ge) 人金融信用信息的客觀記錄,主要包括個(ge) 人基本信息、信貸交易信息、非銀行信息。征信報告是個(ge) 人的“經濟身份證”,被廣泛應用於(yu) 貸款、信用卡審批等諸多環節。

  產(chan) 生不良征信記錄的主要原因是貸款或信用卡沒有按時足額還款。不良征信記錄過多會(hui) 影響金融機構對個(ge) 人信用狀況的綜合評價(jia) ,情況嚴(yan) 重時會(hui) 導致貸款、信用卡審批不被通過。一些信息主體(ti) 為(wei) 了盡快消除不良征信記錄,便“病急亂(luan) 投醫”。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信息主體(ti) 急於(yu) 消除不良征信記錄的心理,混淆征信異議、信用修複概念,以“征信修複、洗白、鏟單”“征信異議投訴谘詢、代理”為(wei) 名行騙,威脅人民群眾(zhong) 財產(chan) 安全,嚴(yan) 重擾亂(luan) 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大局。

  記者在搜索網站上輸入“征信逾期”“征信修複”等相關(guan) 詞匯後,就能看到多個(ge) “逾期征信修複”的廣告鏈接,這些網站都作出了“專(zhuan) 業(ye) 解決(jue) 逾期問題”“信用卡還不了,3招搞定”等承諾。記者以信用卡逾期為(wei) 由,選擇了一家公司進行谘詢。該公司工作人員稱,一條逾期記錄的修複費用在1000元至3000元,不同銀行的修複費用不同,可以在一個(ge) 月之內(nei) 完成修複,完成後相應的逾期記錄就會(hui) 從(cong) 個(ge) 人征信報告中消失,不會(hui) 對今後的貸款消費造成影響。

  但事實上,該工作人員作出的“征信修複”承諾,根本不可能實現。

  征信報告是對個(ge) 人信用信息真實、客觀的記錄,任何機構都不能隨意修改。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多次發出提醒,強調“征信修複”不可信。征信領域不存在“征信修複”“征信洗白”的說法,收取一定費用處理“征信修複”、網貸逾期的廣告都是虛假廣告、非法宣傳(chuan) 。

  惡意逃廢債(zhai) 會(hui) 讓債(zhai) 務人得不償(chang) 失

  在“征信修複”的套路中,“收取高額費用惡意逃廢債(zhai) ”是極為(wei) 常見的騙局。

  近年來,一些互聯網平台湧現大量“反催收”群組和服務,傳(chuan) 授利用相關(guan) 政策拖延還款的新招數。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這些“反催收”機構利用疫情防控期間相關(guan) 政策,教逾期借款人包裝話術、製造假病曆、社區隔離證明等,收取高額費用幫助借款人逃避債(zhai) 務。

  但這種惡意逃廢債(zhai) 的行為(wei) ,不僅(jin) 無法幫助債(zhai) 務人實現“征信修複”,反而會(hui) 讓他們(men) 越陷越深。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法官助理郭鍶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如果借款人利用虛假證明騙取“優(you) 惠”,則構成欺詐,一經核實,貸款方有權拒絕申請或撤銷該變更事項。屆時,借款人不僅(jin) 要補齊拖欠款項及額外利息,還需要承擔違約金並被納入失信記錄。此外,已支付給“反催收中介”的高額費用更是打了水漂,得不償(chang) 失。

  為(wei) 打擊惡意逃廢債(zhai) ,強化市場信用約束,相關(guan) 部門開展了一係列工作並取得積極成效。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打擊惡意逃廢債(zhai) 。2021年2月,中國銀保監會(hui) 表態堅決(jue) 打擊惡意逃廢債(zhai) 行為(wei) ,推動200多家機構接入各類征信係統,加強對“反催收聯盟”等違法違規網絡群組的治理。遼寧、北京、海南、湖南、廣東(dong) 、山西、甘肅、福建、安徽、廣西等地監管部門發布通知,嚴(yan) 厲打擊金融領域惡意投訴違法犯罪行為(wei)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要求“健全債(zhai) 務違約處置機製,依法嚴(yan) 懲逃廢債(zhai) 行為(wei) 。加強網絡借貸領域失信懲戒”。

  立法賦予聯合治理確定性合法性

  近年來,盡管相關(guan) 治理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信用服務領域一些失信問題仍然突出。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黨(dang) 委書(shu) 記陳建華指出,目前,不法分子實施征信修複騙局手段不斷翻新,跨行業(ye) 跨領域,已經形成一條集征信修複培訓、加盟代理、個(ge) 人信息售賣於(yu) 一體(ti) 的灰色產(chan) 業(ye) 鏈,呈現出專(zhuan) 業(ye) 化、團夥(huo) 化的傾(qing) 向,嚴(yan) 重幹擾正常經濟金融秩序,侵害群眾(zhong) 財產(chan) 安全,影響社會(hui) 安定團結。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案例顯示,征信修複騙局呈蔓延趨勢,已有20多個(ge) 省市發生關(guan) 於(yu) 征信修複騙局的訴訟。

  陳建華認為(wei) ,征信修複騙局治理涉及司法、市場監管、金融監管、電信、宣傳(chuan) 等多個(ge) 領域工作,僅(jin) 依靠單個(ge) 部門發力無法取得有力成效,需要聯合多行業(ye) 多部門建立協同治理機製,齊抓共管共同整治。

  陳建華建議,在建立聯合整治征信修複騙局長效機製基礎之上,推進征信修複騙局治理的立法工作。對於(yu) 在具體(ti) 案件治理中積累形成的實踐經驗、有益的對策措施、有效的工作機製等,可通過完善立法以法律製度形式固定下來,進一步賦予征信修複騙局聯合治理工作的確定性、合法性和權威性,為(wei) 推動治理工作向縱深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白鶴祥認為(wei) ,征信業(ye) 發展的目的是幫助經濟社會(hui) 主體(ti) 確認交易對象的信用狀況,為(wei) 其判斷風險提供幫助。理論和實證研究表明,建立征信體(ti) 係對於(yu) 識別和監測信用風險,激勵借款人按時償(chang) 還債(zhai) 務和履約,促進金融經濟發展,完善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等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隨著征信法規製度的逐步建立,推動我國征信行業(ye) 取得重要突破。然而,目前我國征信業(ye) 最高階位的法規仍為(wei) 《征信業(ye) 管理條例》,缺少一部具有頂層設計功能的基本法,在法律層麵尚存在短板。”白鶴祥說。

  白鶴祥建議,加緊製定並出台征信法,填補征信業(ye) 的法律空白,形成“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及配套製度”三位一體(ti) 的征信法律法規體(ti) 係,進一步提升征信業(ye) 法治水平,更好地引領數字經濟時代征信業(ye) 創新,推動征信業(ye) 現代化,促進征信業(ye) 高質量發展。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