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透方艙”裏完成生命的接力——一位腎內科主任的日記
張琪
需要定期血透的患者核酸陽性怎麽(me) 辦?4月7日,承擔著浦東(dong) 新區大量血漿淨化量的浦東(dong) 醫院,轉為(wei) 新冠定點醫院,這也意味著陽性血透患者有了“血透方艙”。複旦大學博導、主任醫師,浦東(dong) 醫院腎內(nei) 科主任金惠敏和他的夥(huo) 伴們(men) 成為(wei) 了特殊的生命守護者。以下是他的救治日記故事。
2022年4月6日
4月6日本來應該是一個(ge) 相對輕鬆的一天,常規三班(一次血透需要4小時,正常一天最多翻三班,到一天血透工作結束就是夜間10點了)做好後就應該完成任務,準備第二天接新冠陽性的血透患者。
沒想到,沒等第三班結束,第一個(ge) 陽性病人因為(wei) 急性肺水腫已經到了,醫院高度重視,立即安排至急診,緊急調撥醫生和護士作床邊透析。隨後,又有源源不斷的陽性患者被120從(cong) 上海各個(ge) 地方轉來收入病房,腎內(nei) 科出動5個(ge) 醫生以最快的速度摸清了最後一次透析的時間,發現其中有一些已經5-7天沒有透析過,必須立刻啟動血透第四班,即夜間11時到淩晨的“加班血透”。
然而,此時負責轉運等輔助工作的工友已經下班,隻能由醫生來推著患者去血透室,連我這個(ge) 快要退休的老先生也要幹體(ti) 力活——將患者送回病房,醫生、護士齊上陣,推輪椅的推輪椅,攙扶病人的攙扶病人,淩晨4點多最後全部安全轉移到病房床頭。
2022年4月9日
今天晚上,又有一批需要急透的患者,大多數患者的狀況不好,年齡大,體(ti) 弱,下不了床,眼睛失明……由於(yu) 是新患者,楊秀紅、張華兩(liang) 位年輕醫生不停地和患者、家屬溝通,了解第一手資料。血透室護士帶教老師沈麗(li) 更是連著上了第三個(ge) 血透班。
淩晨3點半,血透全部結束,還是我們(men) 的護士和醫生把患者轉運回不同的病務。有一個(ge) 體(ti) 重很大的患者結束血透後,需要下床轉至輪椅,全靠我這個(ge) 快60歲的老醫生和一個(ge) 體(ti) 小力弱的護士,結果,把這個(ge) 患者轉至輪椅上,我們(men) 的內(nei) 衣全濕透了。
從(cong) 3月20日至4月8日,我已經連續上了10個(ge) 夜場血透班。每一個(ge) 後半夜的血透班都充滿著艱辛,充滿著危險,已經發生了許多驚心動魄的事情,我們(men) 隻能盡全力把風險降到最低。
我們(men) 不怕流血流汗,更不怕新冠病毒,我們(men) 怕的是冷漠的心,怕的是沒人能理解我們(men) 的辛苦付出。
2022年4月11日
今天中午和付順昆醫生一起進去做臨(lin) 時深靜脈置管,到底是天氣熱了,穿上大白,還沒幹活呢,渾身上下已經出汗了。戴上兩(liang) 雙手套,我們(men) 的小付醫生手感還是不錯,一針找到靜脈,非常順利的放好深靜脈。
戰曉麗(li) 醫生從(cong) 早上6點接班一直幹到下午近3點,結果還沒有飯吃。是我們(men) 親(qin) 愛的腎內(nei) 科護士長李莉臨(lin) 時找來一份飯才解決(jue) 了戰醫生的溫飽問題。一個(ge) 班下來,每個(ge) 人都跟從(cong) 水裏撈出來的一樣。真希望盡快解決(jue) 血透病人運送難問題,讓我們(men) 的醫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治療和關(guan) 心病人身上。我們(men) 醫生護士的狀況改善了才能更好地為(wei) 病人服務。
2022年4月12日
今天是轉為(wei) 定點醫院的第六天,象往常一樣上午7點半左右趕到醫院,楊秀紅(上午班),張華醫生(後夜班)和我共同交接班,其中有一個(ge) 尿毒症血透病人肺部嚴(yan) 重感染,請呼吸科包紅主任會(hui) 診後決(jue) 定最後治療方案。
我們(men) 的醫生護士可以說正從(cong) 事著最危險的工作,不僅(jin) 要防冠狀病毒,而且還是超負荷運轉,工作強度極大,已經超過了我們(men) 身體(ti) 的極限。就像今天查房,我和楊秀紅醫生一起查13A和13B的所有病人,查下來渾身是汗,脫防護服的時候,剛剛完成一脫,我就差點暈倒,平息了幾分鍾後,才逐漸緩解進入二脫。
我們(men) 每個(ge) 醫護可能隨時就會(hui) 倒下,但是,一個(ge) 醫生倒下去了,其他醫生仍要接過他的工作,繼續生命接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