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河南推進係列商事製度改革和助企惠企政策落地

發布時間:2022-04-15 11:12:00來源: 工人日報

  河南推進係列商事製度改革和助企惠企政策落地

  打好“組合拳” 惠企紓困“增活力”

  本報記者 餘(yu) 嘉熙 本報通訊員 史紅軍(jun)

  “全省新設市場主體(ti) 29.4萬(wan) 戶,實有企業(ye) 同比增長12.9%。”4月12日,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一季度市場主體(ti) 發展數據。這得益於(yu) 近年來河南省以“三十五證合一”為(wei) 代表的各項商事製度改革持續走在全國前列,使得市場主體(ti) 活力得到充分激發,更與(yu) 今年以來政府一係列簡政放權、惠企紓困政策的落地密不可分。

  自去年7月起,河南緊扣市場主體(ti) 需求,分類實施推動“證照分離”改革,著力構建“寬進嚴(yan) 管”治理體(ti) 係新模式,編發了涉及53個(ge) 省直部門的526項改革事項清單,實現了全省範圍、全部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兩(liang) 個(ge) 全覆蓋”、清單之外無審批。

  在鄭州,辦理量較大的食品經營許可證從(cong) 審批改為(wei) 備案後,企業(ye) 隻需在辦理營業(ye) 執照時填寫(xie) 一份備案表就能開始營業(ye) 。新密市日盛新綜合檢測有限公司總經理曲河鑫更是真切感受到這一改革帶來的便利。去年他所在企業(ye) 獲得河南推行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告知承諾後發出的首張證書(shu) ,僅(jin) 僅(jin) 用了5個(ge) 工作日。

  河南“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實施以來,紅利持續釋放。據統計,全省累計受理市場主體(ti) 相關(guan) 業(ye) 務89.2萬(wan) 件次,各部門直接取消經營許可審批68項、審批改為(wei) 備案15項、實行告知承諾37項、優(you) 化審批服務406項。同時,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過積極探索拓展“企業(ye) 開辦+N項服務”覆蓋事項,打通全程網辦關(guan) 鍵環節,真正實現了全省企業(ye) 開辦“一網通辦、一次辦妥、一日辦結”。今年2月,河南個(ge) 體(ti) 工商戶智能審批正式上線,個(ge) 體(ti) 工商戶10分鍾就可在手機上完成登記注冊(ce) 。值得一提的是,在河南,受疫情等因素經營困難的市場主體(ti) 如果想“歇一歇、緩口氣”,也有了緩衝(chong) 性的製度選擇。

  今年以來,河南立足抓早抓緊抓實,及時研究出台了“1+3”一攬子支持企業(ye) 紓困解難的政策文件。在“1+3”的政策體(ti) 係中,“1”即《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做好惠企紓困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作為(wei) 綜合引導性文件,“3”即《河南省支持小微商貿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恢複發展若幹措施》《促進小微工業(ye) 企業(ye) 上規模的實施意見》《支持“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分領域提出更加深入細化的政策舉(ju) 措,相互配合,形成惠企紓困政策合力。

  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是國內(nei) 大型專(zhuan) 業(ye) 速凍食品生產(chan) 企業(ye) 。該企業(ye) 設立新主體(ti) “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承接原主體(ti) 在國內(nei) 的全部業(ye) 務。在發生主體(ti) 變更後,如果重新申請條碼,其全國幾十萬(wan) 家營銷終端將麵臨(lin) 產(chan) 品無法銷售、重新繳納條碼進店費的困難局麵。接到企業(ye) 求助後,河南省標準化研究院第一時間為(wei) 企業(ye) 開辟綠色通道,及時與(yu)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進行對接,在最短時間內(nei) 為(wei) 企業(ye) 解決(jue) 了問題。

  目前,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正聯合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等部門聚焦民營企業(ye) 質量提升,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行動,推動實現“一個(ge) 標準、一次合格評定、一個(ge) 結果、多方互認共享”,最大限度提高企業(ye) 運行效率、降低成本。“保市場主體(ti) 就是保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宋殿宇表示,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將打好“改革+政策”組合拳,紮實開展“調研問企、準入幫企、信用塑企、質量興(xing) 企、標準強企、專(zhuan) 利助企、品牌亮企、執法護企”全生命周期惠企紓困服務,不斷激發市場活力,穩定市場主體(ti) ,營造競爭(zheng) 有序的市場環境,構建公正公平的營商環境,力爭(zheng) 年底河南市場主體(ti) 突破1000萬(wan) 戶。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