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修地球”的劉祖治:植樹造林12年 33萬畝荒山變“金山銀山”
編者按:
每一個(ge) 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wei) 億(yi) 萬(wan) 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ge) 奮鬥的你。讓我們(men) 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株洲4月15日電(記者 唐小晴)在湘贛邊羅霄山脈深處的湖南茶陵縣嚴(yan) 塘鎮,連綿不絕的群山綠意盎然。翠綠間,紫色杜鵑花迎風綻放,一條平整的水泥大道蜿蜒在大山之中,各種苗木生機盎然,仿佛走進森林公園。
10多年前,這裏是荒山,如今已是全國最具規模的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每年解決(jue) 當地農(nong) 民就近就業(ye) 4000多人,輻射、帶動6萬(wan) 多農(nong) 民不斷增收。
治山
巨變,要從(cong) 一個(ge) 叫劉祖治的人說起。
2009年,劉祖治偶然經過嚴(yan) 塘鎮這片大山,看到連片山林因冰災損毀嚴(yan) 重,斷樹殘枝綿延大約10萬(wan) 畝(mu) 。這一幕,讓從(cong) 事林業(ye) 工作多年的他感到心疼和可惜。第二天,劉祖治就帶人進山考察,並在腦海中描繪出一張藍圖:植樹造林,消滅荒山,讓荒山變綠園。
“這個(ge) 想法沒有得到親(qin) 朋好友的理解、支持,他們(men) 覺得農(nong) 林業(ye) 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甚至還有朋友說我是個(ge) 瘋子,唯一支持我的是父親(qin) 。”劉祖治說,他遇到的首個(ge) 難題是如何說服村民流轉土地。
土地是農(nong) 民的命根子。有的老人一聽要流轉土地,拍著大腿直呼:“賣土地就是賣祖宗啊!”還有聲音質疑:“山地還能掙錢?”“未來會(hui) 被老板搞成什麽(me) 樣?”當時村裏開了10多次會(hui) ,仍未打消村民顧慮。
劉祖治帶著員工,邀請村幹部作見證,挨家挨戶解疑釋惑:山地是流轉,不是賣掉,始終是村集體(ti) 和村民的;流轉租金直接打到村民賬上;村民可長期到園裏務工,實現家門口就業(ye) ......“如果上述條件沒有兌(dui) 現,我們(men) 就卷鋪蓋走人。”
“共享山林發展紅利的想法,得到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信賴和支持。”2010年,劉祖治領著員工,出動幾十台挖機開進山,掛起“消滅荒山,植樹造林”的條幅,半年時間就把一萬(wan) 餘(yu) 畝(mu) 荒山變成公園景區。
富民
十多年間,“修地球”的劉祖治致力發展名貴花卉及珍貴樹種產(chan) 業(ye) 、油茶產(chan) 業(ye) 、茶葉產(chan) 業(ye) 、優(you) 質水果產(chan) 業(ye) 、旅遊觀光產(chan) 業(ye) ,建設集紅旅、農(nong) 旅、文旅、茶旅、康旅為(wei) 一體(ti) 的“紅色+綠色”融合發展的大旅遊區,解決(jue) 4000多人就業(ye) ,周邊許多村民搖身一變成了“上班族”,年支付農(nong) 民務工工資5000餘(yu) 萬(wan) 元,支付農(nong) 民土地租金400餘(yu) 萬(wan) 元。
劉祖治告訴記者,上述項目總投資45億(yi) 元,園區、景區總麵積200平方公裏,由大花海、大湖泊、大峽穀和灣裏紅湘贛革命根據地紅色文化園組成,目前已完成投資20億(yi) 餘(yu) 元。
“經過12年植樹造林,33萬(wan) 畝(mu) 荒山、窮山變成了現在的綠水青山,同時也變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銀山。”劉祖治現任湖南萬(wan) 樟園林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茶陵縣萬(wan) 樟園林種植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他說,自己的目標是建設國家級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櫻花滿園、紫薇綻放、丹桂飄香;不同季節,花海景觀各異;茶葉、油茶、黃桃、蜜柚區域種植......劉祖治帶領團隊打造了總規模10萬(wan) 餘(yu) 畝(mu)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和20餘(yu) 萬(wan) 畝(mu) 休閑農(nong) 業(ye) 旅遊產(chan) 業(ye) ,還將引進國內(nei) 最先進的茶葉精加工設備,建設年加工鮮葉2萬(wan) 餘(yu) 噸的茶葉加工生產(chan) 線和水果、花卉等加工生產(chan) 線,形成一、二、三產(chan) 全產(chan) 業(ye) 鏈,力推嚴(yan) 塘鎮成為(wei) 全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鎮、旅遊強鎮。
曾獲過“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ge) 人”“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等榮譽的劉祖治說,要通過園區、景區建設,進一步改善當地人居環境,推進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實現讓農(nong) 業(ye) 變強、農(nong) 村變美、農(nong) 民變富。
履職
劉祖治是湖南省政協委員,經常為(wei) 林業(ye) 發展、三農(nong) 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建言獻策。針對製約林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實際問題,他結合十幾年基層林業(ye) 經驗和走訪調研,提出改善林道建設管理、完善公益林管理等建議。
去年6月,湖南省政協“助力湘贛邊革命老區振興(xing) ”委員工作室在萬(wan) 樟集團辦公樓揭牌。無論村民還是遊客,都可通過線上委員工作室二維碼與(yu) 劉祖治共同探討交流老區發展。
今年湖南兩(liang) 會(hui) 期間,劉祖治提交了關(guan) 於(yu) 打通湘贛邊斷頭公路的提案,呼籲雙方政府高層次溝通,打通湘贛邊“最後一公裏”,實現湘贛邊區縣優(you) 勢互補,合作共贏,抱團發展。
經過多年實踐,劉祖治和團隊形成了務工就業(ye) 、土地流轉、委托幫扶、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村企合作、公益捐助六大精準幫扶模式,確保村民脫貧不返貧。“我們(men) 還計劃打造一個(ge) 集紅色研學、生態旅遊、教育培訓等多功能的示範基地。”(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